幼兒園中班音樂律動教案《遊戲貓來了》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音樂教案

《中班音樂律動教案《遊戲貓來了》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音樂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中班音樂律動教案《遊戲貓來了》含反思!

  兒歌部分動作 建議1-2小節:雙手手指相對,合成圓圈形狀,並且隨著兒歌歌詞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大。
  3-4小節:模仿小貓走過來。
  5-6小節:模仿小老鼠害怕團團轉的樣子。
  8-9小節:"小老鼠"四散躲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念讀兒歌,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2、聽辨音樂的開始與停止、感受音樂速度的快慢。
  3、遵守遊戲規則,知道小老鼠什麼時候在逃,什麼時候不動了。
  4、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遊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過程】
  1、模仿貓和老鼠走路
  (1)教師演唱歌曲《小老鼠》,請幼兒欣賞。
  (2)問:歌里唱的是哪個小動物?它是怎麼走路的?
  請個別幼兒模仿小老鼠走路。
  (3)問:小老鼠最害怕什麼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請個別幼兒模仿小貓走路。
  (4)引導幼兒思考小貓和小老鼠腳步聲的不同,模仿小貓和小老鼠走路。
  2、聽辨節奏,念讀兒歌:
  (l)教師用手在地上拍慢、快兩種節奏,請幼兒聽辨哪個像小貓的腳步聲,哪個像老鼠的腳步聲。
  (2)問:哪個聲音像小貓的腳步聲?
  當幼兒回答正確時,教師在地上拍節奏,引導幼兒念讀相應的兒歌。
  (3)如上方法,學習念讀小老鼠的兒歌。
  3、分析貓叫,感受強弱:
  (l)問:小貓從遠處走過來,越來越近,它喵喵喵的叫聲也會越來越小,逐是越來越大?
  引導幼兒邊用手做動作,邊模仿小貓的叫聲(參考兒歌部分動作建議l-2小節)。
  要求:動作由小變大,聲音由弱到強。
  (2)邊做動作邊念讀一遍兒歌。
  4、圖譜學習: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用圖譜表示兒歌內容。
  ①問:兒歌里小貓走過來的時候,我們是怎麼演奏的?是怎麼拍地板的?
  用哪張圖能表示小貓走過來?
  引導幼兒用小腳印來表示小貓走過來。
  ②依次提問,請個別幼兒選擇圖片,粘貼到黑板上。
  問:用哪張圖片來表示老鼠嚇得團團轉?
  小貓從遠處走來,聲音越來越大,可以用哪張圖片來表示小貓的叫聲?
  吱溜一聲又用什麼圖片來表示?
  ③教師以故事語氣出示完整圖譜:
  喵喵喵,小貓走過來(貼上小貓的圖片),老鼠嚇得團團轉(貼上小老鼠),吱溜,快點躲起來(貼上小房子)。
  (2)引導幼兒看圖譜,念讀兒歌並表演
  ①教師手指圖譜,指揮幼兒念讀兒歌。
  ②分組分角色念讀兒歌,加深記憶。
  ③請幼兒分別扮演小貓和小老鼠,邊念讀兒歌邊模仿貓和老鼠進行表演。
  5、音樂聽辨與遊戲:
  (1)播放音樂,請幼兒聽辨哪段像貓,哪段像老鼠。
  (2)教師:小貓走一走,停一停,四處看看有沒有可以吃的食物
  教師邊說邊模仿小貓,給予幼兒動作提示;請幼兒聽音樂模仿小貓。
  (3)續聽音樂,請幼兒聽辨老鼠的音樂,模仿小老鼠的樣子。
  (4)教師創設遊戲情境,引導幼兒模仿貓和老鼠:
  小老鼠肚子餓了,悄悄出來找食物,它們東瞧瞧西望望(引導幼兒模仿老鼠表情、動作),看看食物在哪裡。找到食物了,真開心、快吃啊!突然,聽到了貓的腳步聲,快躲起來,不要讓貓發現了,我們躲在桌子下(第二遍音樂玎以躲在門後面、躲在角落裡)一動也不能動,千萬不要發出聲音。共同模仿貓的動作,伸個懶腰,喵喵叫,揉揉肚子,豎起耳朵、瞪大眼睛找找哪裡有老鼠。
  (5)互換角色,玩遊戲:
  教師扮演小貓,幼兒扮演小老鼠,聽音樂玩遊戲。
  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自然地感受音樂的快與慢、開始與停止。教師在與幼兒一起做模仿時,適當給予語言提示、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模仿,但是語言運用要少,聲音要輕,以免影響幼扎聽辨與遊戲。
友情提示
  本活動在小班、中班上學期均可開展。教師可以透過豐富情境,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如:老鼠裝死、偷油。
課後反思
我這次進行的是一節中班音樂遊戲活動《貓捉老鼠》。歌曲幽默、詼諧,表現的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動物——貓和老鼠,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我在活動中設計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來增加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這個遊戲我想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幼兒嘗試來創編簡單的遊戲玩法,商量制定遊戲規則。讓幼兒真正地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中,請幼兒自己開動小腦筋,來創編動作、 創編遊戲,他們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活動達到了高潮。有一個孩子想到了小老鼠先悄悄地走出去,然後說:「小花貓,你沒有看到我吧!」別的小朋友不同意了,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行,那樣小花貓就會來了,就聽見了。」那個孩子說:「那小老鼠輕輕地小聲說,不行嗎?」大家還是不同意,說:「小聲說也不行,就是應該一點聲音也沒有,悄悄地才行。」最後,大家同意了小老鼠就應該悄悄地走出去,然後東看看,西瞧瞧,見沒有小花貓,再開始偷東西吃。接下來,遊戲的最後,小花貓抓住了小老鼠,這個小老鼠該怎麼辦呢?小朋友們又展開了熱烈地討論。有:把他吃掉;有:把他使勁玩一玩,再吃掉;立刻有了不同意見:「不行,那樣那隻小老鼠太慘了!」這時,教師及時把他們拉了回來,教師說:「那我們可以讓這隻小老鼠下次遊戲時……」小朋友們立刻接上來說:「讓他當小花貓。」整個遊戲的討論過程都非常地熱烈,孩子們很投入,都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活動結束後,我進行了自我評價與反思。在進行這節教學活動時我充分抓住小老鼠和小花貓的鮮明對比的形象,把它們作為該活動的學習主線,同時整節活動能圍繞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環節,突出幼兒主動參與的意識,因此該活動在進行時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該活動的結尾處,幼兒自己設計的「貓捉老鼠」的遊戲,在師生一起玩時,這個環節更是在活動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都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這次活動結束之後,我也感悟到幼兒園教學遊戲化的探索,不僅改革了教學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觀的變革問題,我們要充分挖掘遊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究如何將要傳授的內容巧妙地滲透到遊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娛樂和學習的有機統一,使幼兒在遊戲中愉快地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