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優秀教案及反思《卷炮仗》》這是優秀的中班音樂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中班音樂優秀教案及反思《卷炮仗》!
活動背景:《卷炮仗》是在我園省級課題《幼兒民間遊戲資源與幼兒教育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過程中,筆者作為課題核心組成員所組織的一次研究課。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喜歡熱鬧,逢有什麼喜事都喜歡放炮仗以示慶祝,而《卷炮仗》的體育遊戲在民間也廣為流傳,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我們早在幼年就已玩過,在今天,對於現在的孩子它也同樣新穎、有趣。如何讓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時代發出新的光芒,讓孩子得到益處呢?筆者選擇將這個民間遊戲和音樂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有趣的音樂遊戲。在組織這次活動前,先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如觀察放炮仗的情景、學會唱《卷炮仗》的歌等,以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為開展活動進行準備。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隊形。
2、能根據歌曲節奏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鄰幼兒的距離,並能大膽表現,進行合作遊戲。
3、能遵守遊戲規則,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4、能唱准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
引信頭飾、「點火棒」、雞毛撣、紙筆、標記(套塔)、大鼓、投影儀、攝像機、標記牌。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1、聽音樂,隨標記牌變隊形。
「聽好音樂,我們出發了!」(教師手舉標記牌,幼兒隨音樂學各種小動物並看牌子變換隊形:大圓、三角形、小圓、正方形)
2、說說剛才變了哪幾種隊形。
「剛才我們變了哪幾種隊形?」
「還記得我們上次學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嗎?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跟著這首歌,試試變個新隊形。」
(由走幼兒熟悉的隊形引出新的隊形,過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複習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們先把這首好聽的歌唱一遍吧!」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麼意思嗎?能用動作表示嗎?」
「這裡有張紙,你能用它卷個炮仗嗎?」
(卷好炮仗後,讓幼兒看螺旋形)「我們來看炮仗的這一頭,你看看,是不是像剛才小朋友劃的那個樣子?這種形狀叫螺旋形。」
(出示紙、筆、畫板)「誰能把螺旋形畫出來的?」(幼兒在畫板上畫好後取下圖)「他已經把我們要走的隊形畫出來了。那我們走隊形的時候應該從哪裡開始走呢?從這裡開始的,對嗎?」(貼紅色箭頭)「那你們有沒有發現,走隊形的時候這一圈一圈地都圍著哪裡在轉?」(根據幼兒的回答在中心貼上標記)
(要走螺旋形的隊伍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樣的,幼兒在看、畫、說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線的主要特徵,為下一步的動作探索奠定了基礎。)
2、幼兒嘗試「卷」(螺旋形)的隊形。
「你們能變成這樣的隊形嗎?誰來說說,你們這麼多人準備怎麼變呢?「
教師小結:「我們先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然後跟著第一個人開始走圓圈,讓圓圈越走越小,直到圍成緊緊的螺旋形,是嗎?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就圍著它(標記)轉。」(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要求再次嘗試,提醒幼兒跟緊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幼兒很可能圍著標記走著走著就首尾相連成了一個圓圈,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回憶螺旋形的特徵並再次嘗試至成功。)
3、發現音樂節奏特點,嘗試根據節奏走隊形。
「這首歌曲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呀?」(教師哼唱前兩句)「那我們跟著音樂走隊形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音樂慢的時候走得慢,音樂快的時候走得快)
「我們大家坐在椅子上,一邊唱歌一邊用腳來跟著節奏試一試,老師用大鼓來給你們伴奏。」(幼兒隨音樂、大鼓聲用腳打節拍)
「我們來排隊走一走!大家走的時候要注意什麼?」(走的時候不要踩到別人的腳,控制好距離)打鼓伴奏,幼兒走隊形。
(卷炮仗其實是一個結合體育與音樂來玩的遊戲,在運動過程中步點需踩在音樂的節奏上,www.這對幼兒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循序漸進,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後在椅子上練習,其間加入大鼓鼓點的提示,幼兒很快便把握住了要點,最後再站起來嘗試走隊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4、觀看錄影,尋找問題,再次練習。
「剛才小朋友走隊形的時候,老師幫你們拍下來了,你們來看一看,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應該注意什麼呢?」
「我們再來一次。」(再次走隊形,繼續拍攝)
「你覺得這次走得怎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放錄影)
(孩子們在走隊形的時候,成功與否只有旁觀者能看到整體,他們在隊伍中並不能縱觀全域性,如何將他們走隊形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在他們面前,以幫助他們及時總結,更好地學習呢?那便是藉助影像呈現,透過攝像機的使用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角,幫助幼兒調整。)
5、根據遊戲情況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兒進行遊戲。
「現在老師把這個(標記)拿走,也不給大家打鼓敲節奏了,你還會走嗎?」(幼兒嘗試走隊形)
「哦,炮仗卷好了!讓我來點炮仗吧,咦,放炮仗應該點哪裡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將引信戴在幼兒頭上,教師點引信,被點著的小朋友用指頭一個一個往後點你後面的小朋友,「呲」地傳下去,點到最後一個人的時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觀察幼兒爆炸後的行為。
6、鼓勵幼兒表現出炮仗爆炸後紙屑四處飄散、落地後的動作。
「小朋友們來表演一下爆炸後小紙屑的動作吧。」(音樂)「最後小紙屑飄到了哪裡?」(鼓勵幼兒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
「哎呀,這麼多碎紙屑,讓我來掃掃吧。我掃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後面排好隊哦!」(教師用雞毛撣子點幼兒,點到的一個一個地起來跟著教師後面走)
(引信的加入豐富了幼兒對炮仗的認知,紙屑的飄舞加深了遊戲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給了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也方便了教師的遊戲收尾,保證了遊戲的完整性:隨著歌聲走隊形——點放炮仗——炮仗爆炸——紙屑飛散——造型定住——清掃紙屑。)
7、聽音樂完整玩遊戲兩遍。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向介紹幼兒剛才玩的遊戲是民間遊戲,帶幼兒出活動室玩其他的民間遊戲。
活動反思:
如果說傳統的單一體育遊戲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悅的話,那麼二者的結合將會給幼兒帶來全新的愉悅體驗。在設計組織本次活動時,我的目標是儘可能迴避領域間內容的表面拼湊,讓該活動不僅既是教育活動內容發展的需要,也成為幼兒認識發展的需要。基於對幼兒已有經驗的瞭解,在設計組織活動前我預測幼兒的學習困難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徵,二是契合音樂表現。如何突破這兩個挑戰,是本次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
活動開始,幼兒由律動進場,看指示牌站隊形,接著根據學唱過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個新隊形的任務,過渡自然。在「螺旋形」這個新名詞出現前,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讓他們看到卷炮仗的過程,再請幼兒畫出螺旋形狀,進而引出要走的隊形,並用幼兒畫出的圖形為圖示,讓幼兒清晰地明了、理解這個隊形應該圍著哪裡走、怎麼走。接下來幼兒嘗試走螺旋隊形,我開始提供了一個標記,供幼兒做中心點,讓幼兒自己來走。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幼兒很快走出了隊形。我再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新的要求,進行再次嘗試。發現幼兒已經會走隊形了,才將音樂的元素引入其中,進一步提高要求,請幼兒根跟著歌曲的節奏走隊形。在這裡,難點出現了,幼兒能否踩在節奏上走隊形呢?這時出現的大鼓幫助幼兒找準了節奏,透過鼓點幼兒來協調自己的步伐,此時,攝像機的使用也讓幼兒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他們對自己的任務進行了及時的調整,最後,他們能踩在節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這樣嘗試過後,再將標記和大鼓撤走,幼兒和著音樂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動的難點被輕鬆的攻克了。接著,我點著了這卷好的炮仗,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他們很自然地做出了飄散、落地的動作,至此,其實幼兒已經學會了玩這個《卷炮仗》的遊戲了,但是,自始至終,並不是由我來告訴他們怎麼玩這個遊戲、帶著他們走這個隊形,都是孩子們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進行了自主的發展,並在遊戲中得到了快樂。我始終將自己擺在幼兒的後面,做整個活動的推動者,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啟發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活動,進行了生動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縱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積極、主動,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快樂的遊戲。
《卷炮仗》在課題開放活動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馮衛東所長和區同行的一致好評,並在南通市音樂組研究活動中對全市同行開放。透過本次活動的組織我領悟到,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遊戲的組織也同樣如此,教師要注重如何教,並關注到幼兒如何學,從而讓教不著痕跡,讓學輕鬆愉快,這才是真正好的教學。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斷的反思與實踐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