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活動《沉與浮》含反思

時間:10-15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活動《沉與浮》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夠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記錄操作結果,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初步大膽嘗試,探索讓下沉的物體上浮,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活動《沉與浮》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2.能夠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記錄操作結果。
3.初步大膽嘗試,探索讓下沉的物體上浮。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
能夠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記錄操作結果。

活動難點
初步大膽嘗試,探索讓下沉的物體上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會記錄實驗結果。
2.物質準備:
a.各種實驗材料(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b.自製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 激發幼兒興趣,感知物體的沉與浮的現象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做實驗了,這裡我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水、瓶蓋、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針、橡皮泥、木塊、釘子、記錄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一看哪些物體會沉下去?那些物體會浮上來?用符號標記。
2.師:在操作時請小朋友注意以下幾點:a.請小朋友把你的記錄結果記錄到記錄紙上;b.操作時請小朋友盡量不要把水灑到桌子上;c.每一種材料都要嘗試。
3.師:教師巡迴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並對於個別操作較慢的幼兒進行指導和鼓勵。
4.師:並現場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為沉,有的幼兒認為浮)透過實驗驗證,統一認識。
5.師小結:我們透過操作後發現金屬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下沉像(回形針、釘子、硬幣)木質和塑料類的物體放入水中會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塊、雪花片、瓶蓋)。由此可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本身的材料有關。

二、 嘗試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剛才的結果中我們都看到了,物體在水中的現象都是不一樣的,接下來老師要加大難度了,請小朋友嘗試操作,如何讓下沉的物體上浮?看看有什麼樣的辦法。(有的是透過藉助外力,還有的是改變自身形狀)一起來探索。
2.師:鼓勵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小結:我們發現橡皮泥浮起來了,實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會下沉,但是我們透過改變它的形狀,由原來的下沉變成了現在的上浮。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變液體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它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了。它就會浮在水面上了。在此環節中滲透了有關浮力的知識,引導幼兒對浮力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同時,潛移默化地熏陶幼兒對有關浮力的瞭解。

三、遷移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的浮力現象
觀看課件,輪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改變橡皮泥本身的形狀可以讓原本下沉的物體上浮。那你找一找你的身邊還有什麼物體也可以這樣來操作?大家搜集一下,然後透過實驗的方法自己來試一試,看一看吧。

教學反思:
1.透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課的不足在於拓展延伸時由於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後還要多探究,並及時引導孩子為以後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小百科:沉:漢字,擁有多重詞性。主要指"在水裡往下落"、"程度深"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