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學期科學教案《哪個溶化得快》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現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大小及攪拌等有關,透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質有被水溶化的特性,透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科學《哪個溶化得快》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後會發生溶化現象產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像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設計了這節活動,讓幼兒透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於水,在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中瞭解物質的溶化現象。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質有被水溶化的特性。
2.發現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大小及攪拌等有關。
3.透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透過實驗感知溶化的特性。
難點:發現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大小及攪拌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木頭、塑料片、鹽、砂糖、冰糖。
2.勺子、記錄紙、筆、熱水、涼水、抹布7塊、燒杯14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塊木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燒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思考:木頭在水中發生了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並記錄:誰不見了(1)老師:這些材料寶寶要和水來作遊戲,我們先用木頭、塑料片、鹽、砂糖做實驗,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裡,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2)幼兒猜想並記錄。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並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老師: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看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燒杯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後,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讓幼兒各取上述材料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並攪拌。
(3)引導幼兒觀察:誰不見了。
教師小結:一些物質溶進水中變樣了,這種現象叫溶化現象。
老師:小朋友,溶化還有好多秘密噢!你們想不想去發現它們呢?
實驗二:
1.讓幼兒取少許砂糖放入兩個燒杯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燒杯里的糖溶化得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並請幼兒講解自己的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可溶於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品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實驗三:
1.讓幼兒取少量冰糖和砂糖,分別放在兩個水溫相同的燒杯里。
2.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燒杯中的糖溶得快?
3.指導幼兒做記錄,哪種糖溶化得快。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
5.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溶化最快的物品是什麼,最慢的呢?
教師小結:可溶於水的物品顆粒越小溶化的就越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品的大小有關。
實驗四:
1.讓幼兒取少許鹽分別放在兩個水溫相同的燒杯中,其中一杯進行攪拌。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燒杯里的鹽溶化得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並請幼兒講解自己的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物品的溶化速度與攪拌有關。
三、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東西也是用開水沖泡溶化後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味道?(鹽、味精、調味品)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化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回家後,利用洗衣粉溶於水的現象來玩吹泡泡的遊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儘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百科:溶化(dissolve)指固體在液體中溶解的過程,具體地說,是指某固態物質,在另一種液態物質中分散成單個分子或離子的擴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