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物體的彈性》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對彈性物品感興趣,並能大膽探索,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物體的彈性》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對彈性物品感興趣,並能大膽探索。
2、發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探索、製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活動難點:
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1、刺蝟球、羊角球、皮筋、絲襪每人1份。
2、乒乓球、夾子、橡皮泥、手鏈。
3、石頭、海綿、毛衣、彈簧、彈力球、玻璃珠、氣球、記錄表每組1份。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彈性——請幼兒自選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彈性。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小秘密, 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玩一玩,可以壓一壓,拉一拉,去發現他們共同的秘密。
幼兒玩操作材料,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分享:說說你玩了什麼?你是怎樣玩的?
歸納:像刺蝟球,羊角球,絲襪,皮筋這些物品,我們一用力,它們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長,還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它們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些物品都有彈性。
二、比較嘗試,認識彈性物品和沒有彈性的物品。
教師出示夾子,乒乓球,手鏈,橡皮泥,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並注意驗證認識有彈性的和沒有彈性的物體。
三、分組實驗,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師:現在老師這裡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後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討論說說並記錄。
2、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卡。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現並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四、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們家裡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席夢思、床墊子……)在我們的活動室里,幼兒園裡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彈性物品?(鬆緊褲帶、襪子、皮筋、皮膚……)
五、教師總結。
課後反思:
本堂課氣氛活躍,孩子興趣很濃,達到了活動目標,但對於彈性的極限沒有闡釋清楚,以後備課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小百科:彈性,經濟學名詞,由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提出,指一個變數相對於另一個變數發生的一定比例的改變的屬性。彈性的概念可以應用在所有具有因果關係的變數之間。作為原因的變數通常稱作自變數,受其作用發生改變的量稱作因變數。例如自變數x和因變數y之間存在關係y = f(x),則y的x彈性:Ey/Ex=(△y/y)/(△x/x)=f'(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