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會發出聲音的繩子》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會發出聲音的繩子》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大班科學領域教案《會發出聲音的繩子》含反思!

 設計意圖:
  1.現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培養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透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難點: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重點: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透過比較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在活動結束創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為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製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製一個能使繩子發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出聲音,並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扣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兩顆扣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並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出的聲音還是扣子發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麼樂器在歌唱,並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製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於大班幼兒生理、心理發展很適宜,透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並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為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製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並在活動中還布置了展覽台,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麼讓幼兒透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節,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並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麼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會發出聲音的繩子》含反思這篇文章共388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