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發現溶解和沉澱現象。
2、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感受探索科學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1套塑料容器和託盤(油、洗衣粉、積木、泥土果汁精、洗潔精、水彩顏料、石頭等)
2、攪拌器(一次性筷子代替)、塑料杯子、小魚網
3、大實驗記錄卡、記號筆
4、課前分好組(分配好組長)
活動過程:
一、實驗活動:感知溶解和沉澱現象
1、引導幼兒觀察桌面上的材料。提問:請你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哪些東西?(.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幼兒回答)啟發幼兒想一想:把這些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現象?把猜想的結果標記在記錄卡上。(幼兒觀察與自己編號對應的材料,組長記錄)老師也想聽聽大家是怎麼猜想的?(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出示記錄卡記錄)
2、幼兒分組實驗,請幼兒將與自己編號對應的材料放入裝有水的塑料容器里,用攪拌器(筷子)充分攪拌後(1號幼兒攪拌),觀察發生的現象。提問:大家發現現在的水和原來的水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回答如:顏色變了,水變得渾濁了,有了泡沫了,上面還浮著一層油等)請大家在想一想: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引導幼兒說出:因為有的材料溶解了。)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容器里還剩下什麼材料了?請小組長幫忙吧容器中剩下的材料撈到盆裡,然後找一找,什麼材料不見了?(撈出來後,請幼兒觀察、回答什麼材料不見了)
教師小結:就像大家剛才看到的,當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不見了,這種現象就叫「溶解」。(同時出示字卡「溶解」)那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看看哪些材料溶解了?哪些材料沒有溶解?我們用標記來給它記錄下來。溶解了的材料用「」表示,沒有溶解的材料用「」表示。(幼兒一起回答,教師記錄)
總結:透過咱們大家一起動手實驗,我們知道了什麼材料能溶解,比如像:(√)能溶解到水中;什麼材料不能溶解,比如像(×)就不能溶解到水中。因為泥土不能溶解到水中,所以就會沉澱到水底,形成沉澱現象。
二、實驗探索:怎樣就溶解的快
在下面老師做了一個實驗:把一塊肥皂放到水中,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完全溶解。用的時間太長了,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肥皂溶解的快一些?(幼兒回答,如:攪拌、切碎、加熱等)你們也來試一試吧?(幼兒動手實驗)
三、延伸活動:
人們很聰明,利用物體溶解的原理,還製作了許多東西。看!這個大家一定都玩過吧?(出示「吹泡泡水」)這個泡泡水就是肥皂、洗潔精、洗衣粉溶解在水中製成的。在我們教室的活動區里,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材料,我們一起回去製作吧?
活動反思:
開放式的科學教學必須為幼兒創作主動猜想,大膽實驗,總結結果的機會,其中,師生間適當的應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提出已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盡量避免幼兒回答錯誤,這中提問不但抑制了幼兒的創作型,而且還使幼兒容易產生盲目服從權威的心態,不利於健全人格的發展。我們要實行開放式教學,師生間的交流應是平等的討論。教師作為支援者和引導者,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幼兒圍繞某一話題進行交流,鼓勵幼兒透過有興趣的談論自己的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問題。因此在討論時教師應與幼兒同樣熱情的參與其中,並以平等的態度圍繞話題提問,徵求意見或表達自己的某些體驗。在幼兒科學的探究中,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各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幼兒自己選擇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過程中驗證自己的猜測,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透過自主探索,不僅提高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發現了物體在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現象?活動中,在猜測物體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現象時,我發現幼兒個個興趣高漲,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想法,爭論的非常激烈,於是我適時引出下一個環節:做實驗論證。幼兒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很活躍。同時在幼兒做實驗時,我透過觀察,對個別幼兒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是他們對物體在水中發生的現象有了認識。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這篇文章共485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