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旅行記》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旅行記》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旅行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雨的形成過程,水兩態之間的變化。
2、知道雨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個酒精燈,一個裝有水的燒杯,一塊透明玻璃
2、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3、水滴寶寶圖片、下雨的圖片,雨與人類關係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匯入活動。
1、出示水滴寶寶圖片。今天呢,水滴寶寶想去旅行,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旅行中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想)
2、出示下雨的圖片。哇,下雨了!我們的水滴寶寶躲到哪裡去了呢?
3、引導幼兒討論雨是怎麼形成的。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二、實驗演示,幼兒觀察操作過程。
1、教師用酒精燈加熱燒杯里的水,讓小朋友仔細觀察燒杯里的水,並說說發現了什麼變化。(水變成了水蒸汽)
教師提問:你在哪裡看見過水蒸發的想像?[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水變成水蒸汽跑到哪裡去了?變成什麼了?
2、繼續試驗,在燒杯上遮蓋上玻璃片,讓幼兒觀察玻璃片上有什麼變化。再請幼兒拿起玻璃片觀察玻璃片里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想像,讓幼兒說說這是為什麼。
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汽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3、播放課件《小水滴旅行記》,瞭解雨的形成原因及過程。
教師小結: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就像一個爐子,衣服、江河、大海、湖泊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汽,這麼多的水蒸汽都跑到哪裡去了呢?
三、幼兒再次觀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瞭解雨的形成循環過程。
小結:水遇到熱量後就會變成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到一起,當他們遇到冷空氣後就變成了小水珠。小水珠越來越重時,空氣托不住小水珠了,小水珠就變成雨落下來了。
四、瞭解雨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播放雨與人類關係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並說說雨的重要性。
教師小結:
1、雨,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惟一方法。
2、雨可以灌溉農作物,利於植樹造林。
3、雨能夠減少空氣中的灰塵,能夠降低氣溫。
4、下雨利於水庫蓄水, 可以補充地下水,可以補充河流水量利於發電和航運。
5、下雨了可以隔絕嘈雜的世界營造安寧的環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6、雨能沖走地面垃圾,稀釋有毒物質,凈化環境。
7、 雨可以凈化空氣,雨過天晴心情爽朗。
活動反思:
剛開始時,我準備透過繪本《小水滴去旅行》為載體,以自主閱讀的形式來讓幼兒學習這個故事,後來聽了一位老師的這節課,她也把這活動定位在了語言、科學領域,聽完後,我總覺得小朋友應該對故事內容理解的不透徹,而且對於水的三態(液態、固態、氣態)也是稀里糊塗,根本不能透過這個故事來理解水的三態變化。我左思右想還是定位到科學領域,透過小實驗,讓幼兒直觀感知水的三態變化。我先演示實驗,讓幼兒對水的三態變化有個直觀瞭解,再透過播放課件《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瞭解雨的形成及循環過程。透過看老師做實驗的方式,讓他們更直觀、更清楚理解。在做實驗時,幼兒很興奮,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們的求知慾全釋放出來了,四十多雙明亮的眼睛都盯著我。透過實驗的方式讓幼兒直觀、清楚的瞭解了水的三態變化,透過故事《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對雨的形成及循環過程有了初步瞭解,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這節課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大班科學教案《小水滴旅行記》含反思這篇文章共394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