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含反思!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教育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由於孩子們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感興趣,我便和孩子一起開展了此活動——《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周圍一切事物在發生著變化,小草、樹木都變綠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趁熱出來了。瞧,池塘里的小蝌蚪拖著長長的尾巴在水裡游來游去,它好像在尋找自己的媽媽。它和媽媽長得一樣嗎?在這次活動中,透過讓幼兒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初步瞭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初步萌發愛護青蛙的意識。
3、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瞭解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難點:小蝌蚪生長的操作步驟
教學準備:
1、資源的選擇:在自然區角的魚缸里,養數條小蝌蚪。
2、媒體的應用:自製的多媒體課件 小蝌蚪生長變化圖片 音樂
教學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徵
1、猜謎語匯入:圓腦袋,長尾巴,變成蝌蚪小娃娃,游來游去找媽媽。它的媽媽是誰?它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裡的蝌蚪,並提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再看一看每隻蝌蚪是否長的一樣?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遊動、尾巴)
二、觀看動畫課件,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1、播放蝌蚪的生長變化課件並提問:
(1)從小蝌蚪變青蛙會經歷哪幾個階段?
(2)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後腳?
(3)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
(4)變成青蛙後都停在哪裡?
2、教師讓幼兒講述蝌蚪的生長過程。
(青蛙媽媽生下卵→蝌蚪→長出後退→長出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三、比較青蛙和蝌蚪
1、請幼兒觀察比較蝌蚪和青蛙,然後提問:
(1)青蛙長得是什麼樣子的?(有四隻腳,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2)青蛙是怎樣運動的?
(3)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麼不同?運動方式有什麼不同?
四、幼兒操作練習
按蝌蚪的生長變化將這些圖片進行排序(引導幼兒說出 「青蛙媽媽先在池塘里產下卵,接著變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了後腿,又長出了前腿,尾巴慢慢變短,最後變成了一隻小青蛙。」)
五、討論交流
小青蛙有哪些本領?它喜歡吃什麼?為什麼說青蛙是保護莊稼的能手?如果沒有青蛙,莊稼會怎樣?我們應怎樣保護青蛙?
教師小結:告訴幼兒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每天要消滅許多的害蟲,大家一定要保護它。
六、音樂律動《小青蛙》
活動延伸:今天我們瞭解了蝌蚪的生長過程以及他的本領,你們喜歡他嗎?你還喜歡哪些小動物,它們的生長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觀察在前,教師引導在後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達到了預期效果。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表現在:
1、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結合季節特徵來選擇和設計活動,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透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並且進行了反覆練習。在排圖的過程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的說先長前腿,有的說先長後腿,各抒己見,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自製的多媒體課件,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觀察法及引導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遊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小朋友愛護小青蛙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
不足之處表現在:
透過這節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節可以讓幼兒分組進行有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活動完成後和幼兒進行怎樣保護青蛙的討論,並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含反思這篇文章共54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