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捉泥鰍》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捉泥鰍》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瞭解泥鰍外形特點及與生活環境的關係,對自然生物感興趣。
2.願意用各種材料進行操作,感受光滑與摩擦。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在班級的自然角中飼養泥鰍,開展事先的觀察活動。
2.關於泥鰍黏液知識介紹的影片。
3.泥鰍若干,養在幾個大盆中。
4.捉玩泥鰍的工具與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動過程
一、徒手玩泥鰍,感知泥鰍的外形特徵
1.第一次玩泥鰍:
教師引出活動主題:讓我們一起去和泥鰍玩玩,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
(1)幼兒自由捉玩泥鰍,教師巡迴參與及指導。
重點:教師引導部分膽小、怕髒的幼兒逐漸敢於觸碰和捉玩泥鰍,並鼓勵幼兒間用語言交流、描述玩泥鰍的感受。
(2)玩泥鰍後,師生共同分享趣事。"屈;老師.教案網出處"重點突出:幼兒自我感受泥鰍的特性,學習相應的詞句,如滑溜溜、很黏、調皮地逃來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鰍:
(1)教師提出探索重點:試試怎樣才能用手捉住泥鰍,不讓它滑落。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捉泥鰍的方法,並及時請成功者介紹並及時請成功者介紹並展示徒手捉住泥鰍的方法,如捏緊、貼臉盆壁移動、兩手捉等。
(3)教師再次提出捉玩泥鰍時的觀察重點:泥鰍這麼調皮,它身上有什麼秘密讓我們難以捉住它?大家來找一找。
集中反饋觀察資訊,請有相關知識的幼兒進行介紹,並結合看知識光碟進一步瞭解黏液的形態及作用。
(本節重點:讓幼兒在看、玩、捉的過程中瞭解泥鰍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鰍的體型細長、身上的黏液濕滑等,並能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描述,為下一環節嘗試用各種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鰍打下鋪墊。)
二、使用材料捉泥鰍,感知光滑與摩擦
1.幼兒敘述經驗:生活中,大人們是怎樣捉住泥鰍的。
2.出示各種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師介紹,幼兒指認。
3.幼兒分散自由試用材料,教師巡迴瞭解資訊。
4.交流梳理:說說用了哪種材料或工具,怎樣使用這些 工具捉住泥鰍的,為什麼能捉住。(讓成功者演示)
5.比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瞭解摩擦力的現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較容易捉住泥鰍。)
6.借鑒別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本節重點:讓幼兒在使用各種材料與工具時,感覺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樣光滑,似乎變得粗糙,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透過運用材料捉泥鰍.感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給人帶來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鰍比賽
1.教師出示勞動手套,幼兒說說為什麼要戴手套捉。
2.幼兒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鰍,教師巡迴,鼓勵幼兒捉得又快又多。
3.請幾名幼兒進行戴手套捉泥鰍比賽,最後比比誰多誰少,並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樣的手套,為什麼捉的數量又不一樣呢?(鼓勵幼兒在捉泥鰍時要膽大心細,眼捷手快。)
(本節重點: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鰍,但捉住的數量卻不一樣,由此引導幼兒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影響捉泥鰍的效果,比如膽量、運氣、靈敏度等。知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除了運用合適的工具與材料,還要依靠自己的膽量、睿智等。)
四、活動結束
讓幼兒說說泥鰍是屬於哪一類動物.這類動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幼兒經驗反饋,教師不作評述。)
(本節重點:讓幼兒憑藉對泥鰍的認識,自由說說泥鰍的類別。教師重在瞭解幼兒對動物歸類的原有經驗,為下次繼續認識泥鰍,並與其他相類似動物進行比較、歸類打下鋪墊。)
活動反思
透過研究我們知道了泥鰍身體表面粘液的作用,我們人類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體來捉泥鰍。透過這次活動我們得到啟發.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辦法來使物體表面變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達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後的生活或學習過程中注意觀察、發現,靈活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捉泥鰍》含反思這篇文章共455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