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詳案教案《我們來抽絲》含反思

時間:09-28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詳案教案《我們來抽絲》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一、設計意圖
在活動中幾乎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進行蠶寶寶的生長過程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不滿足於簡單的認識蠶寶寶的生長過程,課後他們還會去科學角主動的觀察蠶繭是什麼樣子的,稱一稱一隻繭有多重,量一量繭的長度和寬度,拿著繭搖一搖,對著光亮照一照,想看看裡面的蠶是什麼樣子的,許多孩子還會問老師有關抽絲的許多問題,因此一個充滿著豐富科學價值和教育價值的活動而產生,為此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透過動手操作、實踐、交流,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生活經驗,提高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探索慾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真絲織物與蠶絲的關係。
2、知道抽絲的簡單步驟,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絲的長度。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三、活動準備
1、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蠶繭,一杯熱水,小蘇打,小竹條,幾種繞絲的工具:紙筒、纏線板等
2、有關養蠶知識、抽絲錄影、真絲織物圖片(課件)
3、已有蠶寶寶的生長的知識經驗
4、絲巾一條,幾種繞絲的工具。
5、記錄表
四、活動過程
(一)瞭解蠶絲的作用
1、出示絲巾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說說這條「絲巾」是什麼材料做的?(幼兒猜想)
2、教師總結
這條絲巾是這種叫蠶絲的材料紡織而成的(出示蠶絲),蠶絲是一種優質的紡織原料。
3、蠶絲還可以做什麼呢?
①幼兒猜想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②幼兒再次回答:蠶絲可以做領帶、衣服、被子等。
(點評:透過觀看圖片讓幼兒知道蠶絲的作用,以及蠶絲在紡織行業中的重要地位。激發幼兒學習抽絲的慾望。)
(二)交流討論蠶絲的來歷
1、誰知道蠶絲怎麼來的?
幼兒回憶已有認識:蠶絲是蠶吐出來的。(蠶繭只是蠶蛹的保護體)
2、觀看有關養蠶圖片
3、教師總結
(點評:展現幼兒關於蠶絲、蠶繭的已有認識。激勵幼兒思考蠶絲的來源。)
(三)、抽絲活動
(1)、觀看錄影,初步瞭解抽絲方法
①想一想人們是怎麼把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呢?(幼兒猜想抽絲的方法並實踐)
②小朋友講了許多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方法,蠶繭究竟是怎麼變成我們所需要的蠶絲的呢?(觀看錄影)
③請幼兒說出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教師總結:
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摘亂絲——制溶液——浸泡——挑絲頭——抽絲。我們把對蠶繭進行處理變成絲這個過程就是抽絲的過程。
(點評: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幼兒的想法很多,同時讓幼兒有嘗試的機會。透過交流環節,展示幼兒對於蠶絲的已有認識和抽絲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現關於剝繭抽絲方法。)
(2)、指導幼兒抽絲今天,我們就一起當一回抽絲工人,我們來抽絲。
具體方法:我們一邊看錄影,一邊學習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
①摘亂絲(看完錄影)
問:看完錄影,現在誰來做個小老師,向大家介紹怎樣摘亂絲?(個別幼兒操作)。
②制溶液:是將小蘇打浸泡在熱水裡。這個溶液是小蘇打溶液。這個溶液內小蘇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溫度高低都將影響蠶繭抽絲效果。由於溫度比較高,所以熱水就由老師來倒。等會在操作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安全,別被燙傷了。
③浸泡:讓蠶繭浸泡在熱水裡充分浸泡,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蠶繭壓入水中(出示圖片),直到蠶繭表面有一些絨毛出現為止。浸泡時間大概為
1分鐘。
④挑絲頭抽絲:
師:當我們挑絲時發現有好多條蠶絲一起粘在上,此時,就需要我們把蠶絲進行整理,並找到絲頭。有什麼好的方法?
①幼兒自由發表抽絲挑絲頭的方法,並作好記錄(用表1)
②請看整理蠶絲的錄影。(利用錄影,細緻地指導幼兒掌握剝繭抽絲的方法。在此過程中讓幼兒透過看錄影再來描述抽絲各個環節的方法,避免了教師滿堂灌的形式,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提高了幼兒參與該環節活動的積極性、能動性。)
(3)、幼兒示範抽絲學會找絲頭抽絲了嗎?老師這裡剛好還有一個浸泡好的蠶繭,誰來試試找出絲頭,請幼兒來做。(透過讓幼兒示範抽絲過程,暴露幼兒在接下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及時進行糾正。為接下來的全班性抽絲活動打下技術基礎。)
(4)、指導纏繞當我們找到絲頭以後,我們要將絲線粘在繞絲的工具接著開始纏繞。
(幼兒說一說自己猜想纏繞工具,並作記錄。用表2)
(點評:引導幼兒掌握科學的抽絲方法,為接下來的抽絲做準備。)
(5)幼兒小組抽絲活動。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吧,但老師有一個幾個要求:
①比一比哪個小組抽的好、抽的長;
②安靜操作,當音樂響起活動停止;並在音樂聲中整理材料。
2、幼兒操作,並做記錄,教師指導操作方法。
4(活動要求是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完成規定的任務,更有助於培養幼兒耐心、細緻的科學探究習慣。)
(四)交流各小組繞絲工具與挑絲的方法,知道幾種纏繞工具的好處與壞處。
1、大家都把絲抽了出來了,但是大家纏繞用的工具不一樣,請每個小組介紹本小組的工具,出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幼兒討論原因)調整自己的記錄。
2、請每個小組介紹挑絲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並調整記錄。
3、教師總結
我們的抽絲還真得離不開耐心、細緻。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為「纖維皇后」。一般的蠶繭長度都在1000——3000米之間往往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抽完。古代人們為瞭解決抽絲時間長的難題,他們創造了各種抽絲機器。
(透過數據統計、分析,以及引導幼兒對自己活動的反思讓幼兒更加關注自身在科學研究中的表現,有助於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與意識和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
五:活動延伸:
1、測量蠶絲長度並作記錄。
2、相關知識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
3、鼓勵幼兒到科學角繼續學抽絲的方法,探究抽出好絲的方法。
4、要求家長配合幫助幼兒查閱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的有關資料,瞭解絲綢之路的由來。
(評析:首先,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創設了一個富有探究性的學習環境,為幼兒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屈,老師.教,案,網"其次,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緊緊把握材料、探索、問題這三者間的雙向流動,以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幼兒圍繞「抽絲」不斷地探索、操作、觀察、研究,鼓勵幼兒多角度地提出問題,交流發現,並透過向同伴學習的途徑獲取和積累經驗,大大滿足了幼兒不斷探索的慾望。)
【活動反思】
《我們來抽絲》是第二單元的第三節內容,課本上要求學生在養蠶的基礎上對抽絲地得過程進行體驗,並瞭解絲織成綢的過程。因為本地的氣候條件不適合養蠶,所以沒有讓學生體驗的機會。但是為了充實課堂的內容,在設計時由嫘祖發現蠶能抽絲的影片短片引入使學生瞭解到我們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養蠶,繅絲、織綢的技術,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短片中提到一千隻蠶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葉卻只能吐0.5公斤,並引用唐代詩人的詩「昨日如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使學生瞭解到蠶絲的珍貴。提到絲綢我們都會想到絲綢之路,透過一段資料使學生簡單瞭解絲綢之路對中西文化的影響。絲綢對我們的生活和文化有這麼深遠的影響,那麼蠶繭是如何繅成絲並織成綢的呢?再透過一個短片使學生瞭解繅絲——浸泡——絡絲——並絲——捻絲——卷緯——整經——織造的過程。影片結束後使學生對短片中提到的八個步驟進行排序。
本節課的內容很緊湊,學生對這些內容也非常的感興趣所以當課程結束時學生對本課的內容都掌握的很好。

大班科學詳案教案《我們來抽絲》含反思這篇文章共8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