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圈》含反思

時間:10-09 閱: 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圈》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形紙製作成麥比烏斯圈,並等分不同的次數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現,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人手三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固體膠,每組若干個麥比烏斯圈供幼兒觀察。
2.影片、過山車錄影一段、圖片立交橋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製作圓圈,發現圓圈等分後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請你想想紙條怎樣變成一個圈?猜猜從中間剪開它會變成什麼?
集體製作紙圈,再將紙圈沿中線剪開。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觀察麥比烏斯圈是怎樣製作成的,猜測沿中線剪開會是怎樣的。老師記錄。
2.幼兒嘗試製作麥比烏斯圈。
3.觀察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後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記錄操作結果:一個象八字的大圈。
4.猜測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結果,並嘗試探索發現圈的變化,激發對麥比烏斯圈現象的興趣。
5.觀察和交流探索結果並作記錄。。本.文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一個大圈連著一個小圈。
三、拓展並瞭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播放過山車的影片和城市立交橋的圖片,感受麥比烏斯圈帶給人類的方便和快樂。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和四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發現等分不同次數後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活動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生成的美術活動。緣於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麼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為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於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積極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圓形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快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自主創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同的物體。
大班的孩子對於想像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像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範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範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粘貼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的數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只有一個圈,這個圈對於幼兒的概念來說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並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花朵。於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嘆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於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可以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像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像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像,把這些圈圈融入自己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像思路打開了,在觀看老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為親身操作提供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像能力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隻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後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後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後,出示了兩幅老師的範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範例中,老師把不同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布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透過這兩幅作品不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布局和建構能力的提升。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圈》含反思這篇文章共472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