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活動教案《不一樣的我》含反思

時間:10-15 閱: 健康教案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不一樣的我》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活動中能夠大膽地與他人互動,透過觀察和比較,發現自己與他人在外貌、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感到自豪,樂意觀察和發現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幼兒能夠思考並記錄個人在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特點,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引導幼兒樂於交流,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不一樣的我》含反思教案吧。

  教材簡析:
  對於大班幼兒而言,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於自己的外貌、興趣愛好等方面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而讓幼兒藉此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充滿自信地面對生活,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設計了本次活動《不一樣的我》這一主題活動。

  目標預設:
  1、幼兒能夠思考並記錄個人在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特點,增強個人的自信心。
  2、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地與他人互動,透過觀察和比較,發現自己與他人在外貌、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感到自豪,樂意觀察和發現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
  3、引導幼兒樂於交流,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重點:
       思考並記錄自己在愛好、特長等方面的特點

  活動難點:
       透過與客人老師和小朋友的比較,發現每個人在愛好、特長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提前請家長為幼兒畫畫像,教師從中挑選3幅最能反映出幼兒典型特徵的畫像;記錄紙、筆(幼兒人手一份)、小黑板1塊,背景音樂(班得瑞的《鑽石》與《雪的夢幻》)

  設計思路:
       為了能讓幼兒正確區分每個人,我讓幼兒從臉部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的特徵進行比較,再從個人愛好、喜好方面進行比較的方式,更加深了幼兒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感到自豪感。

  活動過程:
  1、以"猜猜這是誰"的方式,引導幼兒發現每個人在外貌方面的不同老師:今天,鞠老師這裡有幾幅爸爸媽媽小朋友畫的畫像,請你們猜猜每幅畫上畫得都是誰?
  教師出示第一幅畫像(李雨桐的畫像),孩子們紛紛舉手。
  幼兒:我覺得是李雨桐老師:為什麼你說是李雨桐?
  幼兒:因為我覺得長得很像。
  老師(繼續追問):你覺得哪兒跟李雨桐像?
  幼兒:臉很像。
  老師:你是說畫上的臉型跟李雨桐的臉型很像。那其他小朋友還有別的發現嗎?
  幼兒:我覺得是李雨桐,因為她跟李雨桐哪兒都特別像。眉毛都是黑黑的,眼睛都有點長,頭髮都梳著兩個小辮子。
  老師:很好,你觀察得特別仔細,認真比較了眉毛、眼睛和頭髮。
  教師請李雨桐站到畫像旁邊,請幼兒有順序地比較兩者在髮型、臉型、五官等方面是不是一樣,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一樣。
  (此環節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學會透過逐步觀察和比較的方法尋找畫像的原型)同樣的方法出示第二、三幅畫像(李其明和朱一涵的畫像),孩子們運用之前的方法,很快猜對了畫像中的原型,除了髮型、臉型和五官等方面的特徵外,孩子們還敏銳地觀察到了李其明的衣服領子跟畫像中的衣服領子是一樣的,朱一涵和畫像中一樣都有一顆痣。
  老師:大二班小朋友觀察得特別仔細,都能很快猜出畫中的人都是誰。我還想知道,為什麼你們這麼快就能認出那是他們三個的畫像呢?"幼兒一:因為每幅畫都有像那個人的地方。
  幼兒二:因為每個人長得都不一樣,老師小結:每個人都有長得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頭髮長,有的頭髮短;有的人臉是圓的,有的人臉是長的。所以,我們只要仔細觀察每個人的長相,就能把每個人區分出來,對不對?
  全體幼兒:對!
  2、幼兒思考和記錄自己在特長、愛好等方面的特點老師:除了長相之外,我們還有哪些方面可能會跟別人不一樣呢?
  全體幼兒(紛紛回答):聲音、衣服、身材、愛好……老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我們可能會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其中包括我們做得最棒的事情和最喜歡的事情,那在這些方面是不是真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呢?老師這裡有兩個表可以幫助小朋友去調查一下。
  教師介紹兩個表的填法:第一個表是記錄表,請小朋友把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最愛吃的食物、最愛玩的玩具和最愛看的書四項內容畫下來,會寫字的也可以寫下來。畫完第一個表之後就要用到第二個表--調查比較表,先去找一個客人老師問問她在做得最棒的事、最愛吃的食物等四個方面是什麼,然後跟自己比較,如果一致就劃"√",不一致要畫"×"。跟一個客人老師比較之後,還要去找1-2個小朋友比較。最後提示找別人調查的過程中要有禮貌。
  3、幼兒記錄,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
  在舒緩輕鬆的背景音樂中,孩子們認真思考自我的特點並進行記錄。大部分幼兒都用繪畫的方式填寫記錄表,也有幾個幼兒採用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形式,遇到個別不會寫的字幼兒也會主動請老師幫忙,這也是孩子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4、調查比較教師請完成記錄表的幼兒陸續去找客人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調查比較。在調查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主動,雖然很多客人老師他們並不熟悉,但孩子們都能主動與客人老師交流,而且大部分幼兒也能在調查結束後主動道謝。
  5、活動分享,發現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1)幼兒介紹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情T:現在,誰來說說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情都是什麼?
  幼兒爭先恐後地介紹:陳飛聿做的最棒的事情是搭積木、楊之音最棒的是琴、沈周玥最棒的是跳舞、岳邑說自己做得最棒的是寫作業、蔣心怡是跳繩、朱一涵是幫媽媽洗菜、鍾藝璇做的最棒的是玩完東西把它收回去……幼兒介紹之後,教師請幼兒給自己鼓掌"小朋友都特別棒,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得最棒的事情,快給我們自己拍拍手吧。"(2)請幼兒分享調查比較的結果。孩子們發現透過跟小朋友的比較,從中發現沒有兩個人在所有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小百科:我,漢語常用字 ,讀作wǒ,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甲骨文本義指奴隸社會裡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後由本義衍生出"手持大戉,吶喊示威"等意;但到了戰國時代,"我"字本義所代表的兇器被後起的更優良的兇器淘汰,於是"我"字在漢唐以後便被普遍地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所以《說文解字》解釋為"施身自謂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