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案《游公園》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簡單的評價別人和自己的行為,透過活動,讓孩子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安全《游公園》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很多孩子不愛護環境,紙屑亂丟,吃了水果的水果皮也不扔在垃圾桶里,有時候教室里亂糟糟的,衛生習慣很差。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孩子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2:能簡單的評價別人和自己的行為。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正確的遊園規則。
2:透過評價和體驗,形成正確的愛護環境的行為。
活動準備
小樹模型、樹葉剪紙、蘋果卡片、花朵、模擬魚池、模擬商店、各種零食模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秋天來了,帶孩子們到公園遊玩。
2、先讓孩子們自由遊玩。(有的孩子把蘋果摘下來,有的孩子把花朵掐了,有的孩子把手伸進魚池逮魚,有的孩子用小手扯樹葉,有的孩子買零食吃,但把零食吃了後的袋子到處亂扔。。。。。。)
3、讓孩子們看看現在的公園什麼樣了?(樹上沒有蘋果了,樹葉也少了好多,花兒沒有了,魚兒奄奄一息,地上零食袋子到處都是。。。。。。)
二、引導幼兒討論自己和別人行為的對錯。
1、這樣的公園還有人來玩兒嗎?你喜歡這樣的公園嗎?
2、那麼孩子們說一說自己錯在哪裡?學習評價他人和自己的做法,應該怎樣做?
3、糾正錯誤,恢復公園原貌,在老師的帶領下,再游一次公園。(孩子們不摘蘋果,不扯樹葉,把開始摘的蘋果和扯的樹葉粘在樹上,不掐花,不逮魚,吃的零食袋子都放在自己的包包里。有的孩子還把地上的垃圾主動撿起來放到垃圾桶里,有的孩子還把彎了的小樹扶正。。。。。。)
三、引導孩子回憶自己平時上公園是怎麼玩兒的?怎麼做的?自己有沒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別人做的不好的行為該怎麼辦?
四、加深體驗:我和媽媽上公園
由老師扮演媽媽,一些小朋友扮演遊客,媽媽帶著幾個孩子上公園玩兒,遊客故意做出一些折樹,採花,扔紙屑的行為,讓幼兒來判斷對錯,並培養幼兒大膽制止這種不良的行為。從而加深幼兒印象,自覺自發的愛護環境,達到活動的目的。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由於是小班孩子,他們的認知有限,說話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在教學時,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我涉及的內容有點多,讓孩子們一時反應不過來,有的孩子一整堂課都沒有說話,沒有起到全面引導教育的作用。還有就是覺得對孩子啟發不夠,孩子認識不夠深入。以後在設計此類社會實踐活動課時,我想我會吸取這次的教學經驗,力求內容恰當,容量合適,主題鮮明,讓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最好就是真正帶孩子們到公園去,那樣實際的參與效果遠比這種模擬教學效果好得多。「實踐出真知嘛」其實兒童更需要這種親身經歷的教育教學氛圍。以後會努力朝這個方向發展。
小百科:公園,古代是指官家的園子,而現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並經營的作為自然觀賞區和供公眾的休息遊玩的公共區域。在旅遊景點中,通常被簡稱為"園"。《公園設計規範》中定義:"公園是供公眾遊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的綠化環境的公共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