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案《我會吃魚》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瞭解魚肉的營養價值學習剔除魚刺的方法,透過觀察、觸摸,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安全《我會吃魚》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有些幼兒不肯吃魚,因為吃魚的時候被魚刺卡過,現在看到魚就說不會吃,不想吃,對吃魚充滿了恐懼。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觸摸,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
2、瞭解魚肉的營養價值學習剔除魚刺的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活動準備
1、自製大魚學具兩個,製作方法是:用捲紙芯做魚骨架,用習慣做魚刺,用海綿紙做魚肉。魚肉鋪在魚骨架兩邊蓋住魚刺。
2、根據一周食譜選擇午餐有紅燒帶魚的那一天開展活動。
活動過程
一、進入遊戲情境
師:小貓們,今天媽媽燒了你們最喜歡的紅燒魚,快來吃吧!
二、瞭解魚骨的基本結構和魚肉的吃法
1.以談話喚起幼兒的經驗,知道魚骨不能吃。
師:(將自製大魚學具鋪在地上)魚身上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師:魚刺是細長的、尖尖的魚骨頭,摸摸看,你能找到魚刺嗎?它藏在魚的哪裡?
2.引導幼兒觀察自製大魚學具,瞭解魚骨頭的分布的位置。
師:你們找找看哪裡還有魚骨頭,摸起來感覺是什麼樣的。
3.引導幼兒學會又方便又安全地拿魚塊。
師:魚肉里有這麼多魚骨頭,應該怎麼吃呢?現在媽媽把魚分給你們,你們試一試怎麼拿又方便又安全。
4.幼兒每人拿一塊「魚塊」,從兩邊把魚刺抽出,模仿小貓「吃」美味的「魚肉」。
三、梳理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師:小貓們想不想再吃點魚?
四、累計吃魚的實踐經驗
教學反思
幼兒對自製大魚學具很有興趣,透過教具幼兒瞭解了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不足之處,在吃魚的方法處時間不夠多,幼兒不能很好的知道怎樣吃魚對魚的營養價值也沒有向幼兒說明,沒有讓幼兒積极參与。在後半部分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怎樣吃魚。在活動中沒有讓幼兒探索。
小百科:魚類是以鰓呼吸、透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尼爾森在1994年的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