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玩具不能塞耳朵》

時間:10-15 閱: 安全教案

小班教案《玩具不能塞耳朵》適用於小班的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瞭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後果,指導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瞭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後果,指導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
  2、知道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男孩木偶
  2、教學挂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活動。
  教師:
  (1)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穿珠遊戲嗎?
  (2)明明也來玩串珠,發生了什麼事呢?
  2、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遊戲時間到了,明明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穿珠遊戲。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2)教師:明明玩串珠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挂圖,繼續講述故事。
  (1)教師:我們來看看後來怎麼樣了。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來了,老師趕緊把明明送到了哪裡?醫生是怎麼做的?
  老師送明明到醫院,醫生挖出珠子。醫生還告訴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樣做耳朵和鼻孔會流血,還有可能會發生危險。
  (2)教師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聲音說: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4、拓展幼兒經驗。
  (1)教師:我們身體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不能把東西塞進這些小孔里。想想看,還有什麼東西像小珠子一樣小?什麼東西比小珠子還小?它們可千萬不能塞進我們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師總結: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釘,家裡的小紐扣、小橡皮都不能塞進我們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進去,一定要馬上去醫院請醫生來幫助我們。
  家園共育家長應將家裡的細小物品擺放在幼兒不易接觸到的地方,同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小百科:耳位於眼睛後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