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六個矮兒子》含反思

時間:10-19 閱: 語言教案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六個矮兒子》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語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目標:
1、能用判斷、推理的方法,知道六個矮兒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2、懂得小朋友長大了,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準備:
自製教學挂圖,故事錄音磁帶,字卡。
過程:
一、先引出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嗎?」
二、初步熟悉故事內容。
1、師:「小矮人多麼可愛呀!他們不僅可愛而且非常能幹呢!今天呢,我們也要來講一個和小矮人有關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六個矮兒子」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並出示字卡。
2、幼兒完整聽故事錄音一遍。
提問:這個故事和我們以往聽的故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六個小矮人到底靠什麼生活的呢?我們再來聽了猜猜看。」
三、邊結合圖片邊分段講述,瞭解六個矮兒子不同的生活方式。(謎底)1、從「老奶奶」到「養活自己」。
提問:矮兒子對媽媽是怎麼說的?(學學矮兒子說的話)2、從「一年過去了」到「可以賺不少錢呢」。
出示圖1:a.第一個兒子靠什麼養活自己?(幼兒自由猜謎,出示答案,識字:螃蟹)b.螃蟹長的什麼樣?它是怎麼爬的?學一學。
3、師:「那第二的兒子又是靠幾隻腳生活的呢?他又是怎麼說的呢?一起聽聽。」
出示圖2:第二個兒子養了什麼?(識字:蜜蜂)他為什麼要養蜜蜂?
4、第四個兒子。
出示圖3:a.第三個兒子養的是幾隻腳的東西?猜猜是什麼?(識字:豬)b.豬寶寶多可愛呀!那豬是怎麼叫的?那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呀?
c.還有什麼動物也是四隻腳?
5、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矮兒子。
依次出示圖4、5、6:這幾個兒子又什麼本領?(識字:雞鴨、蘑菇、魚)6、結尾,歸納主題。
a.老奶奶聽了怎麼樣?她說了什麼?
b.為什麼老奶奶說他們是聰明勤勞的孩子?
c.你喜歡六個矮兒子嗎?為什麼?
四、完整聽故事錄音,幼兒跟述。
五、延伸:如果你長大了你會靠什麼生活?講給爸爸媽媽和客人老師聽。
附:六個矮兒子老奶奶有六個矮兒子,六個總是長不高的兒子。
有一天,矮兒子對老奶奶說:「雖然我們長的矮小,可是我有聰明的頭腦,我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一年過去了,六個矮兒回來了。老奶奶笑眯眯地問:「你們是靠什麼養活自己的呀?」
第一個矮兒子說:「我一天到晚都八隻腳個不停。每當深夜的時候,我就能在池塘里捉到許多隻的東西。。屈,老師.教案.網出處。早晨拿到集市上去賣,還能賣到不少錢呢。」
第二個矮兒子說:「我靠六隻腳養活自己,春暖花開的時候,六隻腳就開始忙著採花釀蜜。」
第三個矮兒子說:「我專門靠四隻腳過日子,每隻都被我養的肥肥壯壯的。」
第四個矮兒子說:「我養了幾百隻兩隻腳的東西,它們有的尖嘴巴,有的扁嘴巴,每天,還能生下許多蛋呢?」
第五個矮兒子說:「我用稻草搭了一小房子,撒上菌種,鋪上馬糞,沒過一天,一隻腳就長出了,白白的,象一把把小傘。」
第六個矮兒子慢悠悠地說:「我呀,專門養沒有腳的東西。」
「沒有腳的東西?」大家都就的很奇怪。
老奶奶聽了六個矮兒子的話,高興地嘴都合不攏了:「好,好,你們都是些聰明勤勞的好孩子。」
小朋友,請你們猜猜看,六個矮兒子到底是靠什麼養自己的?
活動反思:
《六個矮兒子》是語言,社會相結合的一節課,它的目標是:仔細聽辨故事,對故事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知道六個矮兒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並讓幼兒懂得小朋友長大了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這次活動前,我為本課準備了教學挂圖和故事錄音。在活動中,為了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我先找了一名小朋友和老師進行高、矮比較,讓幼兒說說是小朋友高還是老師高?誰矮呢?並告訴幼兒高、矮是相比較而言的,它們是一對反義詞。然後再出示教學挂圖,並向幼兒介紹故事名稱,為什麼叫他們矮兒子呢?它們這麼矮和小朋友差不多高,有沒有小朋友的本領大呢?離開媽媽,他們能生活嗎?要求幼兒仔細聽老師很有表情的講述故事一遍。故事講完後,我問幼兒:「這個故事中的六個矮兒有什麼本領呀?」幼兒都搖搖了自己的小腦袋,這個故事和我們以往聽的故事是不同的,讓幼兒知道這個故事中有許多猜謎、編謎活動。
為了進一步讓幼兒知道老奶奶的六個矮兒子是靠什麼生活的,我又邊出示教學挂圖邊講解故事內容。許多孩子只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才知道老奶奶的六個矮兒子分別是靠什麼來養活自己的,他們都沒有需要別人一點兒的幫助,孩子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老奶奶的六個矮兒子是很聰明、勤勞的好孩子,也都說出了要向六個矮兒子學習的決心。為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我說:「假如你也是一個矮兒子,你會靠什麼來養活自己?」幼兒在很有興趣中結束了這節課。
課後反思了一下,這節課幼兒雖然知道了故事內容,並能很有表情的表演六個矮兒子高興的分別向媽媽說出是靠什麼來養活自己的,但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沒得到很發的發揮,思維力、想像力被控制了。如:第一個矮兒子說:「我從早到晚為八隻腳忙個不停,第天傍晚提著燈籠,在河邊投一根粗粗的繩子,八隻腳看見燈光,就沿著繩子往上爬,到了半夜我就能捉到二十多隻腳的東西。然後到集市上去賣,可以賺不少錢呢?」我把這句話說完後,問幼兒:「這個矮兒子養的是什麼呀?」什麼東西是八隻腳呢,竟沒有一個孩子回答對的。我在這時不應該早早告訴他們答案,應該讓幼兒大膽想像,自由的說說這是什麼?為什麼猜它?你是怎麼想到的,它有什麼特點,平時生活在哪裡的。向幼兒提出一系列問題後,再出示螃蟹的圖片,這樣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猜謎語有一定的興趣。
第二個矮兒子說:「我只靠養六隻腳生活。春天天氣暖和了,他把小箱子搬到田頭,六隻腳就開始忙活了,它們彩花釀蜜。啊!生活是多麼美好呀!」由於幼兒很少見到蜜蜂,更不用說知道它有六隻腳了。我啟發幼兒想想在春天什麼會在花叢中采蜜呢?我看到幼兒都沒猜中,又迫不急待的告訴了幼兒。其實想想應該先讓幼兒聽歌曲《蜜蜂采蜜》後,在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再出示蜜蜂,讓幼兒數數有幾隻腳,記住了蜜蜂的特徵了。
對於第三個矮兒子的活,幼兒一看圖並聽說是四隻腳,許多幼兒都搶著回答說是「豬」了。反思後覺得不能因幼兒猜中就高興,而應讓幼兒學著編謎語,首先讓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四隻腳的動物,如:狗、貓、兔子、牛、馬等讓幼兒大膽、自由的回答,看誰說的多,同時應啟發幼兒說出與別人不同的動物,然後再說說這些小動物的特徵,讓幼兒編謎語。如:我養了四隻腳的東西,它有紅紅的眼睛,白白的毛,短短的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比如我家養了四隻腳的東西,愛吃骨頭,喜歡汪汪的叫,幫我看家的好本領等等。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大膽的編謎語,老師及時加以表揚、鼓勵。
第四個矮兒子的話,幼兒剛聽完,就爭先恐後的說出了小雞,小鵝,小鴨子。但當聽到讓說出它們區別時,小朋友就不說話了,這時應該先講《小雞、小鴨去散步》的故事,讓幼兒從故事中知道它們的區別在哪。這時老師應引導幼兒看排列表:說說第五個兒子應該靠養幾隻腳來養活自己呢?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光能說出是蘑菇,還應讓幼兒畫出大大小小的蘑菇來。當幼兒從表中想第6個矮兒子是靠養幾隻腳來生活的時候,更應該讓幼兒大膽想像,不應直接告訴謎底。再引導幼兒說說魚有哪些種類,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畫出魚或折出魚。(看誰畫或折的種類多)
最後,當老師提問:「假如你也是一個矮兒子,你會靠什麼來養活自己?」許多幼兒都說了自己養的小動物,沒有幼兒說出在當今時代應該靠什麼來養活自己,應該引導幼兒知道現代科技的需要。即使是太矮的人都有許多事情做。如:電腦、電子廠,許多許多高科技的先進技術,都需要人才,但必須要認真學習,才是今後養活自己的必經之路。總之,這次活動存在的不足,將在以後的教學中起到一定的導航作用。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六個矮兒子》含反思這篇文章共948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