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散文教案詳案《落葉》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語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透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會學勝過學會,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培養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組織的語言活動「落葉」,正是透過為幼兒創造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願說的慾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言。
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要求幼兒能跟著老師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學習辭彙:「飄落」。
2,理解散文內容,產生聯想,促進幼兒想像能力的發展。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冊《兒童用書》。
2,多媒體課件及有關錄音。
3,頭飾:小蟲、螞蟻、魚、燕子。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透過看、聽、說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幼兒的想像力。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題
採用大風車欄目組為小朋友寄來禮物的形式引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探索散文內容:
(1)提出閱讀要求。
(2)幼兒自由閱讀。
(3)提問:你在書上看到了什麼?
2,幼兒完整欣賞配樂朗誦散文(錄音)。
提問:散文叫什麼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
3,出示多媒體課件,透過聽、看、說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教師有表情地完整朗誦散文一遍。
(2)分別出示課件理解內容:
a、課件1,提問:秋風吹來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麼變化?
(豐富辭彙:飄落)
b、課件2,提問:樹葉落在了哪裡?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c、課件3,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裡?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d、課件4,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裡?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e、課件5,提問:樹葉最後又落在了哪裡?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是怎麼說的?
(3)組織幼兒討論:落葉可以當做房子,當做小船,當做傘和信,落葉還可以給誰當什麼?"文.章出自屈a老師教.案網"誰能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4,幼兒學習朗誦散文:
(1)教師領讀,幼兒跟讀,要求幼兒第一遍跟著老師讀,第二遍鼓勵幼兒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要求用喜悅的心情朗誦,並正確發出「風、落、涼、當」的音。
(2)分角色朗誦。
5,再次完整欣賞配樂朗誦「落葉」。
(三)、結束部分
舞蹈「落葉」,感受秋天優美的環境。
活動反思:
秋天是一個萬物生長成熟的季節,也是一個多彩的季節。到處瓜果飄香,樹葉飄飛,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強烈,好想去發現和探索。我們班的主題是隨著季節、氣候等實際情況而定的。在進行語言活動《落葉》前,我利用戶外散步的時候,引導孩子們倆觀察樹葉和落葉的區別,也可以請幼兒在看看、摸摸、聞聞等利用多種感官來感知落葉的特徵。並請幼兒來說一說,落葉像什麼?擴散嘗試一下幼兒的思維,為完成目標3,嘗試仿編做準備。
基於對大班散文詩《落葉》的瞭解和本班孩子的時期情況,我把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定位為:1.知道落葉是秋天典型的季節特徵。2.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描寫了秋天落葉飄飄的優美意境,想像落葉與小動物之間和諧共處的溫馨畫面。3.嘗試根據散文詩的結構進行仿編。這首散文詩描繪的意境很美,雖然三問四比較短小,但充滿著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間的句式很差不多,孩子們在邊看ppt中的圖片,邊聽老師講述和提問。孩子們在老師的圖片和句式中有所瞭解,也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想說、要說、敢說這樣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為今後發展幼兒的與語言表達能力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在活動的流程中,設計的環節都是層層遞進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幼兒欣賞和理解散文詩。我邊出示圖片邊請幼兒猜測樹葉落在哪裡?接著在請幼兒猜想碰到了誰?把它當成什麼?讓孩子在圖片中找出答案,並能用好聽的語句大膽描述。瞭解了散文詩的句式後再請幼兒嘗試仿編,大班的孩子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想想仿編出了樹葉落在草地上,小青蟲爬過來,躺在下面,把它當做被子。樹葉落在山坡上,小鳥飛過來,帶回鳥窩,把它當成帽子。在仿編前,我請幼兒回憶了一下,大自然中有哪些常見的小動物?落葉還可以當成什麼?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梳理生活經驗。孩子們一邊仿編,教師用簡筆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可以讓幼兒學念。在活動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可以按照能力的強弱來進行仿編。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簡單的畫面,幫助幼兒仿編。能力強的孩子自己仿編,這樣對每個孩子都有收穫。
大班語言散文教案詳案《落葉》含反思這篇文章共56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