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優秀教案《我喜歡》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語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與媽媽的幸福與甜蜜的感情。
2.鼓勵幼兒養成傾聽同伴談話,輪流交談的習慣。
活動準備:
自製圖畫書、課件《我喜歡》
活動過程:
一、我的媽媽
師:能告訴我,你們的媽媽長什麼樣子嗎?
她的頭髮是怎麼樣的?
她的眼睛是怎麼樣的?
她的嘴巴是怎麼樣的?
她的鼻子是怎麼樣的?
她的手是怎麼樣的?
教師小結:每個媽媽都不一樣,但是一定都很愛自己的寶寶。
二、我喜歡媽媽
師:你喜歡媽媽嗎?因為什麼?
1.完整欣賞詩歌:
師:我也喜歡我的媽媽,因為(播放課件)
你聽到了什麼?
2.嘗試理解詩歌內容
師:媽媽喜歡寶寶,寶寶喜歡媽媽,這是一首充滿愛的詩歌。你最喜歡哪句?為什麼?」(隨幼兒回答出示圖片)
教師小結:跟媽媽在一起,媽媽總會給我們很多愛,讓我們的心理暖暖的。
2.分段仔細閱讀
師:額頭在哪裡?「頂牛牛」你們會玩兒嗎?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你們說被媽媽擁抱是什麼感覺呀?
媽媽不在,找身邊的小夥伴試試
3.自製圖書
師:我想把對媽媽的愛記錄下來,所以我想了個好辦法,製作一本圖書,我需要你們幫我把詩歌整理一遍,一起做一本充滿愛的圖書好嗎?
三、想給媽媽的愛
1.創編詩歌
學慣用簡單的語句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感情。
師:我喜歡媽媽……因為……
2.大膽的表達對媽媽的愛
師:放學回到家,你看到媽媽,想對媽媽說什麼?
活動反思:
研修中解決難點 反思中提高認識
詩歌《我喜歡》是我園胡玲教師的獲獎作品,詩歌雖短,但溫暖美好、意蘊深刻,是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素材。當我們瞭解到胡玲老師的創作過程時,更覺得源於生活的作品真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詩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胡玲老師和他們班保育員女兒貝貝的一段對話。孩子說::"我最喜歡媽媽了。"胡老師追問:"你喜歡媽媽哪裡呢?""我喜歡媽媽的手"胡老師又問:"為什麼喜歡媽媽的手呢?" "媽媽抱著我。"胡老師又問:"那你還喜歡媽媽哪裡呢?"孩子天真無邪的具有童真童趣的回答,經過整理加工就成了今天朗朗上口的兒歌。
"我喜歡媽媽的××,因為××"是個倒裝因果句。這個兒歌如果單純朗誦學習,小班幼兒也是可以掌握的。如果要安排仿編句子,在小班就有難度了,於是經過研修團隊的分析,我們決定在中班試教。目標定位在:幫助幼兒理解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能夠仿編其中的句式。經過幾個班的試講,總結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證明我們的選題方向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們最熟悉的是媽媽,最喜歡的是媽媽,所以他們也最愛談論媽媽。但是幼兒對媽媽愛的表達是漫無天際的,中班幼兒也很難表達的很完整,為了讓孩子在本次活動中能夠把愛媽媽的原因進行聯想並表述清楚,我們藉助這首詩歌的句式給孩子提供了表達愛的支架--我喜歡媽媽的××、因為媽媽的××可以……。
一、身體部位與幼兒經驗的連結是這節活動的難點。
如果你問孩子:"你喜歡媽媽嗎?"相信回答是一致的。如果你再問:"你喜歡媽媽的什麼地方呢?"相信回答是五花八門的。這樣就會給活動的展開帶來困難。
策略:
1.首先執教老師以貝貝小木偶與孩子們玩的語言遊戲開始,把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自然引出,幫助幼兒鞏固了對身體各個部位的瞭解,增加了知識的儲備,為孩子們的"敢說"提供幫助,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樂趣。
2.下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傾聽兒歌,在聽之前老師把一個問題拋給幼兒:"你在詩歌里聽到了什麼?"一方面從遊戲轉為傾聽,加上一個任務意識會讓幼兒更專註。另外讓幼兒談論詩歌中的內容說出身體的各個部位做了很好的鋪墊。
3.緊接著,在教師溫柔優美的完整朗誦中,表達愛的"支架"出現在孩子面前:"喜歡媽媽的××,因為媽媽的××可以……。";.教.案來自:快思老.師教.案網;讓幼兒理解,媽媽的每個部位都能給我們溫暖和愛護,進而詩歌所要抒發的情感也滲透給孩子,讓孩子想要表達的對媽媽的愛不再漫無天際、摸不著頭腦。然而我們在試教過程中,孩子們很難把已有經驗與媽媽愛自己的方式用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於是我們採取的解決策略是讓幼兒先學習理解,再進行模仿改編。在感受詩歌情感時,透過老師問、孩子答;男孩問,女孩答;在音樂伴奏下齊誦的形式,反覆練習句式"我喜歡媽媽的XX,因為媽媽的XX可以……",形式多樣的朗誦形式突出了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4.在分析詩歌時,我們選擇了"媽媽的額頭和我玩頂牛牛"的遊戲,透過讓幼兒重溫這個遊戲,喚起幼兒聯想與媽媽互動的經驗,為幼兒改編句子做了鋪墊。
有了對身體部位的瞭解加上對詩歌的模仿學習,孩子們知道可以仿照詩歌中的句式,並結合身體部位與媽媽的互動的經驗可以表達出喜歡媽媽的原因了,這個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讓每個幼兒都能在一節活動中有機會表達是所有語言教學活動的難點。
策略:
1.選圖講述,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老師提供給孩子一些媽媽身體部位的卡片,讓幼兒自由選擇,自由講述。採取自己練習、同伴講述的講述讓每個孩子得到練習的機會。
2.我們運用了第二個遊戲"開火車",讓自由講述好的幼兒和老師的火車頭連接,組成一列完整的小火車進行集體講述,展開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陣勢,這樣幼兒就有了參與完整仿編詩歌的機會,我們的目標也就達成了。
三、研修磨課,在反思中提高認識,效果顯著。
這次教學展評活動給了我們學習、提高的契機,透過團隊研修,集體的智慧加上執教老師的創意,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各樣的思維進行碰撞,所提出的策略我們都在試教中看成效。結果發現,我們的有些策略既繁瑣又偏離了語言活動的主線。
1.由繁到簡:比如我們剛開始的火車遊戲是讓幼兒自己選擇粘貼好幾個身體部位,結果發現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粘貼這個活動上,而用詩歌的句式進行表達就被沖淡甚至給沖走了,無論老師怎麼引導,幼兒還是沉浸在黏貼的過程中很難自拔。也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於是我們就換了幾次學具,終於可以把幼兒的選擇和自由表達給連接上了。
2.由次到主:教師有趣的引導更能試幼兒把自己創編的句子與詩歌連起來:"小朋友我們編的這首我喜歡的詩歌可真長呀,就像一列火車,你們願意上火車嗎,那就選一選,編一編吧"但是每次老師在把握這個環節時都怕時間拉長而草草收場,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進行了反覆討論,這個環節是幼兒主動學習的主體部分,不能簡單的當成一個結束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