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教案《抓豆豆》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感知數量的多少,初步體驗並學習不同的數數方法,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數學《抓豆豆》含反思教案吧。
教學意圖: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各種各樣的種子成熟了,孩子們都被這些變化激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有趣的豆子》。培養不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1.感知數量的多少,初步體驗並學習不同的數數方法。
2.培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記錄表 白扁豆 黃豆 綠豆。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匯入活動。
請全班幼兒分別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是誰,是男生還是女生。
師: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我先介紹一下自己,我姓張,你們可以叫我張老師,請你們也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自己。
二、出示豆子,初步嘗試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豆子,你們看,這是什麼?(蠶豆)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抓一把,老師也來抓一把,你們猜猜看,誰抓的豆子多?(幼兒猜想)
2.出示三種豆子。(黑豆 白扁豆 黃豆)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些豆子,你們認識嗎?(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抓一把豆子)
怎樣知道每一種豆子有幾顆?(分開來數)我們來數一數,記一記。
3.出示記錄表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記錄表,小朋友看一看,表上有什麼?黑豆的棵數記錄在哪裡?為什麼?
(介紹記錄表、記錄)
三、動手操作、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試試?請小朋友記住哦,抓完豆子以後,要先數豆子,再記錄,記錄好了之後,將記錄卡掛在脖子上。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集體交流
師:下面哪個小朋友看著記錄卡來講一講,你的豆子每種有幾顆?
幼兒:我抓了××個白扁豆,××個黑豆,××個黃豆。(出示拍攝的照片)
引導幼兒講述自己不同數豆子的方法
(分類數 點數 一個一個的數)
3.再次操作
師:剛才小朋友用了這麼多的方法來數豆子,現在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新的任務,再抓一把豆子數一數,在記錄卡的反面記錄下你抓的豆子的數量,給最多的記上標記。
4.再次交流
教師將操作情況拍照記錄下來,請小朋友講述抓得最多的豆子是哪種豆子。
四、結束:
師:我發現每個小朋友抓出來的豆子都是×豆最多,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下次再討論,今天我們就到這裡,小朋友再見。
教學反思:
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每個幼兒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步驟、節奏和特點。在數學教育中個體差異表現得尤為突出。幼兒學習數學的個體差異,不僅表現為思維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發展速度上的差異、學習風格上的差異,還表現為能力和經驗上的差異。所以,在數學教育中不僅要「求同」,還應「存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活動,為幼兒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動提供條件。同時教師可根據幼兒不同差異給予適當的補充、點撥和啟發。重視個體差異是幼兒教育「以人為本」的直接體現。
小百科:豆(拼音:dòu)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古代的一種下有高圈足的盛食物的食器。豆是一種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一般用陶制,也有青銅或木製的,用青銅製的,用作祭祀禮器。又用作古代容量單位。秦後假借"菽"(《說文》作"尗"),表示豆類植物及其籽實,這一假借義成為"豆"字在後代的主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