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三隻熊》含反思

時間:10-19 閱: 語言教案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三隻熊》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小班語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三隻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圖片「小熊的一家」、三隻大小不同的盤子、三隻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細不同的玉米、六個蘋果、三個畫有不同數量不同大小的魚盒子。
2、供15名幼兒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張畫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個小籃子裡面裝有六個蘋果)。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難點: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嘗試進行配對。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熊的一家」觀察其特徵,引發幼兒興趣。
師:「喜歡小動物吧。最喜歡什麼小動物?「今天老師這上面也有小動物,看看是誰?(出示小熊的一家)家裡都有誰呀?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寶寶?哪個是媽媽?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並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爸爸長的高,寶寶長的矮,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
二、透過小熊的一家,瞭解熊愛吃的食物
師:「三隻熊在幹什麼呢?它們要吃早餐了,你們今天吃過早餐了嗎?猜猜看,三隻熊最喜歡吃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來自快思老師教案.!師:「有可能哦」。我們一起來看看三隻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麼?出示相應的食物圖片。並請小朋友牢牢的記住這些東西。
三、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細與數量的關係。
1、比較相同物體,區分大小。
師:「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當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個給熊爸爸的?什麼顏色的」哪一個是給熊寶寶的?什麼顏色的?哪一個是熊媽媽的?什麼顏色的?"出示圖片,說說你的理由。
「爸爸個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寶寶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寶寶用最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媽媽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
師:「三隻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不小的給媽媽。」
2、比較相同食物,區分高矮。
師:「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麼?(蜂蜜)三隻瓶子一樣嗎?那兒不一樣?你覺得哪個是給爸爸的?為什麼?(中間的瓶子最高,裡面裝的蜂蜜越多,所以應該給爸爸。)哪個給媽媽?
哪個給寶寶?剛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這個事物它們都長的一樣高哦。
3、比較相同食物,區分粗細。
師:「要吃第二樣東西了,玉米(出示圖片)(剛才的東西有高有矮,現在他們一樣高哦,誰會分一分?)哪個給爸爸?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理由。幼兒講述玉米的粗細,請幼兒做出粗細的動作。
小結:三根一樣長的玉米,粗細不一樣,粗的那一根多一點,細的那一根少一點。
四、正確的數數方法,引導幼兒按蘋果的數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來分食物。萌發幼兒關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個蘋果圍繞在熊一家的周圍。師:「有什麼辦法可以數清楚?你數的第一個蘋果在哪裡?」
2、師:「6個蘋果三隻熊來分,你會怎麼分呢?理由是什麼?」
3、師:「熊的一家要這樣分蘋果,熊爸爸要多吃點,熊寶寶要少吃點,熊媽媽呢不多也不少。」幼兒重複一遍。
4、幼兒操作,教師提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熊的一家,還準備了一個小籃子,小籃子裡面有6個蘋果,請你將籃子里的蘋果按要求分給三隻熊」。
5、教師評價。
五、活動延伸。
出示三隻裝有不同大小不同數量魚的盒子(盒子上寫上數字2、4、6)。師:「你覺得哪個給爸爸吃?」哪個給媽媽吃?哪個給寶寶吃?讓幼兒猜測。後打開箱子讓幼兒自己發現,除了事物數量的多少外還事物大小有關。
活動反思:
《三隻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透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透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隻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活動時,我盡量以故事為載體,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為主角,並對三隻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透過生動的環節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但是在活動中卻並非如此。在活動的匯入部分,我出示了三隻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隻熊的大小,然後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後,孩子們一下子鬆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並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為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盡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艷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並沒有帶著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麼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可能由於是隨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並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裡去呢?會碰到什麼事呢?」讓孩子們帶著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著了…….」然後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隻熊回來會怎麼樣呢?」,接著在繼續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域活動中創設「熊的家」的環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為區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