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媽媽來接》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安全教案

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媽媽來接》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對不同的行為作出是否安全的判斷,並做正確標記,懂得離園時要等自己的家長來接,不能跟別人走,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安全《我等媽媽來接》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我等媽媽來接

  活動目標
  1、懂得離園時要等自己的家長來接,不能跟別人走,
  2、能對不同的行為作出是否安全的判斷,並做正確標記。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水彩筆人手一盒。
  2、成人女性和小女孩木偶各一。
  3、教學挂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簡單介紹情境。
  教師:
  (1)小朋友們,放學的時候誰來接你們呀?
  (2)如果媽媽沒有來接,有其他人要帶走,你會怎麼辦?
  2、教師使用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我們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2)教師操作木偶表演:
  旁白:很多小朋友都回家了,妮妮還沒有人來接,這是時來了一個阿姨
  陌生阿姨:妮妮,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你媽媽加班,她讓我來接你。來,我帶你去找媽媽。
  妮妮:你真的認識我媽媽嗎?你會帶我去找媽媽?
  (3)教師:
  ①小朋友們,你們說妮妮該怎麼辦呢?
  ②如果妮妮跟著這個不認識的阿姨走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跟著不認識的人走,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媽媽了,也看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了。
  3、其他班的教師扮演陌生阿姨,邀請幼兒參與即興的情景表演。
  (1)情景創設:
  旁白:××小朋友正在等媽媽來接他,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在說話。這時,一位不認識的阿姨悄悄地靠過來,跟這個小朋友說話。
  別班教師扮演的陌生阿姨:你叫××吧,你媽媽讓我來接你。
  (2)教師依次邀請三名幼兒參與即興的情景表演,請幼兒觀看、評價他們的反應。
  (3)組織幼兒討論:你覺得他們做得對嗎,為什麼?
  (4)教師幫助幼兒整理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
  ①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對這個不認識的阿姨說:我不跟你走,我要等媽媽。
  ②我們也可以告訴老師,對老師說:老師,這個阿姨要接我。
  ③我們一起學說這兩句話。
  4、幼兒閱讀、操作幼兒用書。
  (1)教師:說一說圖上小朋友哪種做法是對的,在那幅圖上打√。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小百科:"媽媽"(拼音mā mā)是母親的口語。"媽" 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為原義。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廣雅·釋親》:媽,母也。《康熙字典》"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 在歷史長河中,"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為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在上古漢語中"母"發ma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