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玩具不能塞耳朵》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安全教案

小班安全教案《玩具不能塞耳朵》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瞭解玩具塞入器官的後果,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安全《玩具不能塞耳朵》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瞭解玩具塞入器官的後果,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
2、知道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男孩木偶
2、教學挂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活動。

教師:
(1)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穿珠遊戲嗎?
(2)明明也來玩串珠,發生了什麼事呢?
2、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遊戲時間到了,明明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穿珠遊戲。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教師:明明玩串珠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挂圖,繼續講述故事。
(1)教師:我們來看看後來怎麼樣了。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來了,老師趕緊把明明送到了哪裡?醫生是怎麼做的?
老師送明明到醫院,醫生挖出珠子。醫生還告訴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樣做耳朵和鼻孔會流血,還有可能會發生危險。
(2)教師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聲音說: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4、拓展幼兒經驗。
(1)教師:我們身體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不能把東西塞進這些小孔里。想想看,還有什麼東西像小珠子一樣小?什麼東西比小珠子還小?它們可千萬不能塞進我們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師總結: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釘,家裡的小紐扣、小橡皮都不能塞進我們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進去,一定要馬上去醫院請醫生來幫助我們。

溫馨提示:
家園共育家長應將家裡的細小物品擺放在幼兒不易接觸到的地方,同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反思:
在這個環節可以發現有些小朋友知道的安全知識比較多,作為一個小班的幼兒但也知道一些常規安全知識。我又順勢引導著她們知道,當發生了意外要去醫院找醫生。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作為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玩具也可以是自然物體,即是沙、石、泥、樹枝等等的非人工東西,對玩具應作廣義理解,它不是只限於街上賣的供人玩的東西,凡是可以玩的、看的、聽的和觸摸的東西,都可以叫玩具。玩具適合兒童,更適合青年和中老年人。它是打開智慧天窗的工具,讓人們機智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