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愛唱歌的小麻雀》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小班語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小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愛唱歌的小麻雀》含反思!
設計意圖:
《愛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這一懸念,透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美好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作品中角色較多,我將有關角色認知的內容放在最前面,為理解故事埋下伏筆;故事後半部分層層遞進,既給孩子清楚明了的記憶、理解、想像的線索,又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願意在集體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1.用舊掛曆自製的有層次的圖書及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卡片,書的內頁製作如圖,前一頁都比後一頁短一些,每一頁上都有一棵樹的造型。
2.利用圖書的封面、封底繪製一棵大樹。
3.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第一遍聽故事,突出認知――別人睡覺時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別人。
1.初步瞭解故事。
(1)出示圖畫書,展示用封面、封底製作的大樹,並介紹故事名稱。
(2)引導幼兒透過故事名稱猜猜故事可能講些什麼。
2.理解故事內容。
(1)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誰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誰?誰住在最下面?
(3)提問:小松鼠為什麼叫小麻雀不要唱歌?"文.章出自屈a老師教.案網"
二、第二遍聽故事,激發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為小麻雀想想辦法
1.展示圖書。
教師打開圖書,讓幼兒瞭解本書結構,然後將動物卡片分別粘貼在不同的頁碼上,合上書。
2.合作講述。
教師放慢速度講述,故事對話部分留給幼兒講述。
3.分析討論。
提問:小麻雀可喜歡唱歌了,可現在不能唱了,怎麼辦呢?(輕輕地唱;到別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覺,等等。)什麼時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寶寶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聽故事,行為練習――和小麻雀一起為小鹿唱最好聽的歌
1.播放錄音故事。
2.引導幼兒靜靜地等待小鹿醒來,在最後時刻,教師用醒來的小鹿形象調換原來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帶領幼兒和小麻雀一起為醒來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謝懂得關心別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愛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樹頂上,住著一隻愛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聲可好聽了,小動物們都喜歡聽。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樹頂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樹林里,有隻麻雀愛唱歌……」突然,從下面傳來一個聲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嗎?為什麼不要我唱?我得下去問明白。」小麻雀往下飛,看見貓頭鷹,問:「貓頭鷹,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貓頭鷹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飛,看見啄木鳥,問:「啄木鳥,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啄木鳥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繼續往下飛,看見小猴子,問:「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猴子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飛,看見一隻小松鼠,問:「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嗎?」小松鼠說:「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問:「為什麼呢?」小松鼠說:「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飛到樹底下,呀!草叢中的鹿寶寶正在睡覺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輕輕地飛回樹頂,安靜地等著、等著……她想,等鹿寶寶醒來了,我要為她唱一支最好聽的歌。
活動反思:
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著孩子,透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課中利用廢舊掛曆,透過翻閱自製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透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並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悅情感。最後透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