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學習教案《最佳方案》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學習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嘗試創編故事結尾,願意和同伴分享,根據畫面細節線索(身體動作、眼神等),猜測人物的內心想法,並較合理地講述故事情節,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學習《最佳方案》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細節線索(身體動作、眼神等),猜測人物的內心想法,並較合理地講述故事情節。
2、嘗試創編故事結尾,願意和同伴分享。
3、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難點:
透過觀察人物眼神、動作,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併合理地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ppt、幼兒操作小雨傘圖片、幼兒用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引出故事(價值分析:能關注圖片中的各個因素,講述圖片內容。)
1、(出示圖一右半邊)教師出示圖片區域性,認識主人公父子倆。
--你看到了什麼?
小結:講故事時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故事才能更完整、更動聽。
二、關注細節,豐富故事(價值分析:幼兒能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根據觀察到的線索猜測父子倆心裡可能想做什麼。)【解讀圖一、圖二】
1、(出示完整圖一)仔細觀察圖一,講述內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觀察圖一,關注帶傘和不帶傘的矛盾。
--父子倆想到會下雨嗎?為什麼?
3、幼兒圍繞圖一講述發生的故事。
--這張圖片發生了什麼事?你從哪裡看出來他們是這麼想的?
4、觀察圖二,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猜測父子倆怎麼想,怎麼做。
--他們會怎麼做?你從哪裡來看出來的?
--父子倆終於想到了好辦法,他們接下來的心情會怎樣?(高興、幸運、慶幸、激動、放鬆等)小結:原來眼神能讓我們感受到人物心裡在想什麼。動作能讓我們猜到他們心裡想做什麼。
【解讀圖三】
1、(出示圖三)對比父子倆前後心情的變化,會用恰當的詞形容父子倆此刻的心情。
--父子倆現在心裡感覺怎麼樣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觀察人物身體動作、表情以及雨勢的變化,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
--父子倆的身體為什麼彎那麼低?
3、幼兒故事模仿表演,體驗故事內容。
4、將圖一、圖二和圖三的內容結合起來講述故事,教師梳理。
--將這三幅畫面結合起來該怎麼講呢?
小結:在觀察畫面時,我們還可以採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發現故事發展中變化。
三、暢想故事,感受幽默(價值分析:幼兒能幫助父子倆想出和別人不同的、符合邏輯的辦法,並願意大膽介紹給同伴。)
1、幼兒幫助父子倆想解決的辦法,即創編結尾,並用筆畫下來介紹給大家。
--面對如此大雨,父子倆該怎麼辦才好呢?
2、幼兒完整講自己創編的故事,幼兒互評。
--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可以嗎?
3、教師把圖四留做懸念,激發幼兒好奇心。
--我也想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辦法?想知道是什麼嗎?
4、延伸:出示自製小圖書《父與子》,最後一頁留白,鼓勵幼兒把活動中想到的很多辦法畫下來,變成自己的小故事書。
--你們要不要也做一本自己的小書呢?
小結:
今天的故事真有趣,我們把自己想到的辦法畫在小書上,就能做一本屬於自己的故事書了。
設計思路:
《綱要》明確地將幼兒早期閱讀納入目標體系,指出應"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技能"。同時《新綱要》中還提出了"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假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要完成這一目標,選擇"漫畫"這種文學作品是最適合的。
《父與子》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作品。漫畫是一種以簡單、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 或時事的圖畫,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性。它的表現手法很簡練,誇張,與孩子們的所畫的簡筆畫有異曲同工之處。《父與子》描繪的是生活中父與子的趣事或奇遇,人物形象誇張,情節簡單,內容有趣,幼兒很喜歡看,也很容易看懂。這些漫畫,幼兒完全是可以欣賞、理解,並能從中感受到樂趣的。
《最佳方案》畫面和情境清晰,能為大班幼兒理解。在這組圖片中,主題凸顯,豐富的動作和表情變化時時透出人物的心理活動也在變化,能激發大班幼兒思考和說的願望,能根據畫面的細節、線索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豐富對故事的理解。簡單的畫面背後卻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間,透著詼諧幽默的趣味,能夠給予大班幼兒更大的發揮想像的空間。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小百科: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將方法呈於案前,即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