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聽聲音數糖果》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數學教案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聽聲音數糖果》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積極、大膽地參加活動,能透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並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著瞭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聽聲音數糖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設計】
  在「小超市」遊戲中,我發現幼兒能熟練地唱數,但若要求他們進行一一對應地默數,就會遇到問題。如默數到「5」,報出的總數卻是「6」。其實這是幼兒不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是集合的總數,不理解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
  幼兒學習某些概念是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教師教會的。所以我依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正在開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題,設計了「聽聲音數糖果」活動。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我採用了默數的方法,同時透過反覆練習讓幼兒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實際意義。
  在活動中還新增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多1」或「少1」,並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開展。這也是此活動的一個創新點。
【活動目標】
  1、能透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並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著瞭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參加活動。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供幼兒踩的板板6~8塊,上面寫有數字。
  2、糖罐一隻(最好是鐵罐):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糖果』的遊戲。小朋友分成兩組:南南組和西西組,比一比哪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後才能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了幾顆糖果,並要及時驗證)
  規則: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教師請到後才能站起來大聲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板板,上面有數字,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幾呀?」(教師一邊放板板,一邊讓幼兒認認板板上的數字)
  2、「這次遊戲的玩法和剛才的不一樣。小朋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板板。」
  規則: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更有難度的遊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比這個數字多1的板板。踩對的孩子老師要來抱一抱他,還有好吃的糖果獎勵。」
  2、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1」的遊戲。(「多1」或「少1」的環節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的遊戲水平及時調整)
  規則: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板板。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能積極投入,高潮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遊戲中的規則簡單,幼兒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遊戲具有趣味性,默數是中班上學期不常用的一種數數方法,所以幼兒很喜歡。聽完聲音後不能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聽到命令後才能報出答案或去踩相應的板板,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了遊戲規則,又讓他們沉浸在遊戲情節中。
  對於教師來說,我也非常喜歡這則活動。其一這個活動教具少,便於操作。其二是規則簡單,便於教師交待清楚。其三是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幼兒在活動中練習了默數、手口一致點數、嘗試理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等。整個活動貫穿了「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幼兒反覆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一定要交代清楚遊戲規則,遊戲後要有驗證環節,因為驗證就是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也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這一數概念。

小百科:糖果是糖果糕點的一種,指以糖類為主要成份的一種小吃。若水果或堅果類食物裹上糖衣,則稱為甜食(如糖葫蘆)。在亞洲文化廣義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時亦會視為糖果的一種。在歐美國家,糖果是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麥芽糖下去製作的產品。而古時歐美甚至使用蜂蜜為原料製作糖果,但因為蜂蜜成分過多不容易控制而不適用工業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