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說課稿教案《月亮船》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語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大班語言說課稿教案《月亮船》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說課稿教案《月亮船》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故事《月亮船》講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後回家的經過,情節生動、語言優美,是幼兒從事語言活動的好教材,同時故事情節中涉及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為單純的故事學習增添了幾分生氣。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地理知識也有些基礎瞭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拓展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時值建國六十周年,我選擇本活動,意在透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運用語言表述。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主心骨,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能用語言表述。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3、透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透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這兩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時我認為故事的題材所要表達即祖國地大物博這一資訊,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並用語言進行表述。難點為讓幼兒瞭解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主要作了以下準備:
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四、說教學法
本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了四種方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及遊戲法。這些教法也是幼兒的學法,能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啟發提問法:教師應力求創設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想說、敢
說、大膽說。結合故事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本教材情節生動並涉及豐富的地理知識,為此我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深入感受題材本身,為本活動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3圖譜法:圖譜法其圖文並茂的表現手法深受教師喜愛,並在大程度上可
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藉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並記憶我國的世界之最,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要寓教於樂,本活動藉助一簡單的說
唱遊戲,意使認知不變成為重複跟讀學習,而充分體現遊戲的「趣」學,幼兒的「樂」學。
五、說過程:
本活動流程我採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初步傾聽,瞭解內容——結合課件,突出重點——巧用圖譜,突破難點——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打開幼兒的話匣子是語言教學的關鍵,活動開始我出示月亮船圖片,並設計問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會看到什麼」?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本環節需要2—3分鐘。
2、初步傾聽,瞭解內容。
本環節為幼兒初步欣賞故事,簡單瞭解故事內容。教師先以生動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再結合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誰?你聽了有什麼感受?在本環節中,幼兒可粗略地瞭解故事內容,並簡單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聽後感,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在本環節對教材本身進行簡單修改,即故事結尾不點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國,此環節大約佔用8分鐘。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緊扣幼兒的初步感知,本環節重在結合課件幫助幼兒逐段理解故事內容,大致需要12分鐘。由於提問是讓幼兒理解故事並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環節中,提問法也是運用得最多的一個環節。我將故事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為蒲公英迷路。所設計的提問為:(1)蒲公英為什麼會到很遠的地方?(2)它遇到了誰?第二段為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結合提問:(1)誰來幫助蒲公英?(2)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我所設計的提問是:(1)仙女帶著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2)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透過三段課件的欣賞提問,幼兒已能基本瞭解故事內容,本次活動的重點得以解決。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承接環節三的猜測,「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教師可及時續上故事結尾,並結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瞭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引導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結合提問「為什麼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著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為什麼」?引導幼兒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並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藉以突破活動的難點,本環節約佔6分鐘。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有了對故事的基本認識,本環節繼而藉助圖譜,運用3—5分鐘的遊戲活動。
引導幼兒說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謠,藉助幼兒對遊戲的天性喜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自然結束。
反思(二)
之前對於語言活動的理解比較狹隘,就拿故事活動來說,通常很片面的讓孩子理解故事內容,能夠回答老師提出關於故事中的問題,而卻忽視了很多語言活動的精髓。透過這次《月亮船》活動的實施,自己對語言活動的認識有了一些提升。下面我結合這次語言活動《月亮船》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1.要將幼兒置於故事之中,學會移情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來,第一次實施時,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帶而過。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換位思考,如果是你迷路了,你心裡會怎麼樣?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們體驗到迷路的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它是多麼想快點回到自己的家呀!自然地匯入了接下來的故事。
2.在初步欣賞故事時,設置的懸念、提問要抓住主線,要讓孩子們聽完故事就能記住大概。
3.教師要勇於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給予回應,豐富孩子的經驗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孩子們在回答老師的提問以後,我們置之不理,或者說只是用一些無效語言如,「恩」,「你說的對」而沒有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給予孩子積極的應答。
4.師幼之間要有互動性,以「幼兒為主體」在提問蒲公英的家有哪些世界之最時,教師透過ppt超連結了相應的圖片。「蒲公英的家有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嗎?」「天安門廣場。」孩子們回答完以後,教師就直接把一些有關天安門的知識告訴了幼兒,卻一直沒有給幼兒說的機會,其實孩子們對於天安門可以說出很多的話題,可是說話的機會卻被老師所忽視。成了老師講,孩子們聽,自然失去了課堂的活躍性。
5.選擇幼兒會說,有話說的話題在最後的環節,原來是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祖國有什麼美麗的景色,孩子們的回應很平淡,只有幾個孩子知道一些景點,氣氛也不活躍。當改為請孩子們談談自己的家鄉太倉有哪些美景時,「南洋廣場」,「人民公園」,「金倉湖」,孩子們一個個都爭先恐後地想發言,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發言的積極性非常高,對於他們而言,太倉才是他們所熟悉的,有話說的,貼近他們生活的。在他們發言的時候,老師可以感覺地出一種作為太倉人的自豪感從孩子們的動作、語氣中透露出來。這才是成功的。
總之,語言活動要以幼兒為主,創設一個幼兒敢說,想說的語言環境。同時要將情感滲透在活動之中,而不是單純的語言交流。
大班語言說課稿教案《月亮船》含反思這篇文章共94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