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誰大誰小》含反思

時間:10-15 閱: 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誰大誰小》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排除顏色干擾,從三個大小不一的物體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用目測和觸摸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對性,發展初步的觀察和比較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學《誰大誰小》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用目測和觸摸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從三個大小不一的物體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3、發展初步的觀察和比較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顏色相同、大小不同的2頂帽子圖片大小不同的2件衣服圖片,寶寶、媽媽爸爸頭像圖片各一。
  2、大小明顯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皮球、積木、娃娃等,裝玩具用的大筐、口袋各一個。
  3、大中小鞋子圖片各一,大中小不同的幾組物品:如皮球、花朵、玩具汽車等。
  4、每組幼兒一盒油畫棒。
  5、練習冊。
活動過程:
  1、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辨認大小。
  --出示兩頂顏色相同、大小不同的帽子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頂帽子的大小不同。
  教師:這兩頂漂亮的帽子一樣嗎?(他們一個大,一個小。)它們是誰呢?哦!大的是媽媽的,小的是寶寶的。(教師出示媽媽和寶寶的頭像並為他們戴上帽子。)
  --出示兩件大小不同的衣服,請幼兒說一說他們的大小。
  教師:這兩件大小不同的衣服是誰的?(引導幼兒操作大的送給媽媽。小的送給寶寶)為什麼呢?(請幼兒用"大""小"來描述)
  --遊戲:看誰找得快。看一看,摸一摸比較大小。
  教師為幼兒準備許多大小不一的物品,分別放置在玩具筐和口袋裡。請幼兒自由選擇,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找出玩具筐中大小不同的玩具兩個,或者摸出口袋中大小不同的玩具兩個,將大的送給媽媽,小的送給寶寶,比一比,看誰送得對。
2、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出示三雙顏色、大小不一的鞋子,辨認最大的和最小的。
  教師:哇!這裡有三雙鞋子,他們是爸爸的、媽媽、寶寶的。(教師出示爸爸、媽媽、寶寶的頭像。)哪一雙是爸爸的?(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這是最大的。那一雙的寶寶的?(引導幼兒找出最小的。)
  --教師分別出示幾組大中小不一的皮球、花朵、玩具汽車等,幼兒看老師拿相應大小的物品,快速說出"最大的"、"最小的"。
3、操作練習冊,鞏固對大小的辨識。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百科:大,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讀作dà、dài、tài,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本義是容量、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年齡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的對象,與"小"相對,後引申出"範圍程度深廣"、"年輩較長"、"再"等意義,又作為敬詞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