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不一樣的我》含反思

時間:10-15 閱: 主題教案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不一樣的我》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理解貨物價格的表示方法,將積累的錢幣經驗運用到實際中去,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不一樣的我》含反思教案吧。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
       不一樣的我

  不一樣的我——主題活動反思
  主題由來:

  近來幼兒在上大班後常規較差,部分幼兒自控能力較差、做事情魯莽,很少幼兒能去主動的關心、體諒他人,在家裡也事事以自己為先,對家裡的大小事情都莫不關己。於是進行「不一樣的我」這一主題探究活動。

  案例分析(一)
  案例實錄:

  在「長大的我」的一次照片收集和交流0歲的我、現在的我的活動中,孩子們發現自己最大的變化在身高,活動中引導孩子用不同方式進行比較,在用尺進行身高的比較中,孩子有困難了,有的說自己身高是110米,有的說是110,沒有單位的,有的還拿出媽媽衣服的尺,用尺對比著試圖說出自己的身高,最後出現了「大人國」,身高110尺。孩子的爭論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好奇,於是,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進行了關於數量單位的學習,孩子透過學習知道了1米有多高,知道身高尺上的CM是厘米,再次請他們自己去測量身高是,他們終於能正確說出身高是110厘米。幼兒園的學習活動是暫告一個段落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學會新本領的興奮是無法抑制的,他們有的回到家中拿出尺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量身高,同時也又一次複習了數量單位。從中也體驗到自己長大了,現在學會的本領又多了,甚至有中小大人的感覺。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內容的選擇是適合我們大班幼兒現有水平的,活動內容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透過這次活動孩子體驗了自己長大的喜悅,他們學會了自己去超市購物,他們開始關心自己身邊的人,他們學會了主動幫助自己身邊的朋友。開展的活動內容是依據《綱要》,圍繞學期目標而進行的。但活動中,如:我認識的錢幣中,孩子分、角、元分不清,老師大可讓孩在這次的活動中,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在孩子們爭論時我沒有馬上參與,而只是作為一個旁聽者,因為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在活動中孩子學會多少知識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掌握一種方法,一種用事實說服他人的一種方法。在孩子爭論到最後,終於達成共識,身體包括軀幹,手臂、手、腿、腳等,在孩子不再有異議時,再次找找身體哪些地方會動,第二次尋找的時候必第一次的正確率要高很多。這次我改變了常用的教學方法,總結後讓孩子再去找,而是只把他們的疑惑點解釋一下,大家達成共識,再次再原有基礎上繼續開展活動,此時,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找,或是相互交流,或是鏡面示範等方法補充自己的不足。再這次嘗試中,我覺得這種互相學習的方法比老師一次次指導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完全處於一種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狀態。

  案例分析(三)
  案例實錄:

  主題活動:小小食品檢驗員

  活動要求:
  1、形成食品保質概念,在飲食方面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尋找和發現外包裝上的保質期,學習推算食品保質期。

  活動準備:
  1、布置超市情景,整理箱若干
  2、礦泉水、可樂、鮮牛奶、酸奶、薯片等

  活動過程:
  環節一:情景表演
  *快過節了,超市很忙,經理想請小朋友幫忙,把進的貨放到貨架上好嗎?
  1、幼兒搬運貨品並分類,根據貨架指示牌擺放貨品
  2、我們一起來檢查貨架上的的食品能不能賣,每份食品都印有它的保質期,把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挑出來。
  *經理(老師)驗收,和幼兒共同尋找食品的保質期:
  1、為什麼把這些東西挑出來?從哪找到保質期的?
  2、保質期一般會印在外包裝的什麼地方?
  師將包裝盒上的保質期展示給幼兒看。
  師總結:保質期印在外包裝的上端中縫湖底部,有的印的是凸出的字。
  環節二:認識保質期
  1、怎麼知道它是過期食品?它的保質期是怎麼寫的?
  2、怎樣來看保質期?怎樣知道食品是不是在保質期里?
  3、拿幾樣食品讓幼兒比較,哪樣更新鮮?哪樣不新鮮?
  小結食品的保質期的幾種標註方式
  環節三:再次復驗保質期
  幼兒按飲料、奶製品、糕點、糖果部門氛圍四組檢查保質期,直到完成任務。
  環節四:保質期內食品的儲存
  1、出示一盒在保質期內變質的牛奶讓幼兒聞和看
  這罐牛奶可以喝嗎?為什麼

  活動主題:超市購物
  活動目標:

  1、將積累的錢幣經驗運用到實際中去。
  2、理解貨物價格的表示方法。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事先選擇好購物地點。與營業員聯絡,取得配合。
  2、告訴幼兒一些超市購物的規則。

  活動過程:
  一、參觀超市:
  1、幼兒隨意參觀,與同伴交流自己看到的貨物
  2、參觀超市貨物的分類

  二、交代任務
  用手中的3元錢在超市買1"2樣東西

  三、記錄自己用錢的情況

  四、小鬼購物
  教師及時提醒幼兒別把錢丟了,將碰下的貨物放回原處
  引導幼兒觀察貨物價格的表示方法。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小百科:我,漢語常用字 ,讀作wǒ,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甲骨文本義指奴隸社會裡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後由本義衍生出"手持大戉,吶喊示威"等意;但到了戰國時代,"我"字本義所代表的兇器被後起的更優良的兇器淘汰,於是"我"字在漢唐以後便被普遍地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所以《說文解字》解釋為"施身自謂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