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讓愛在這裡延伸》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社會教案

《中班社會教案《讓愛在這裡延伸》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社會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中班社會教案《讓愛在這裡延伸》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讓愛在這裡延伸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眾心捧月似的關心照料下一天天的成長,但是他們從未認真體會過長輩撫育自己的辛苦,更不會主動地去關愛他人。而幼兒期是世界觀、自然觀、生命觀的萌發時期,也是一個更多的依賴情感而不是依賴理智的時期。培養孩子愛的情感,是幼兒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本學期,我班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一系列地情感性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關愛、嘗試關愛:
一、體驗「愛」、表達「愛」
由於獨生子女的緣故,大部分孩子的「自我中心」的意識很強,有些孩子甚至凌駕於父母或其他長輩之上,任意使喚,不滿意就發脾氣。形成一種「自私心理」
在本學期初,我們對30名幼兒在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說父母在家幹些什麼?哪些事情是為你做的?」
54%幼兒只能說出父母在家燒飯、洗衣,表現出對身邊的人不關心的傾向;絕大多數幼兒想不出長輩為自己做了什麼,有的幼兒也只能說出「媽媽喂我吃飯」後,再也想不起來媽媽還為自己做了什麼。反映了幼兒的潛意識裡,不知道長輩為自己做了什麼。
為此我們制定了「親親好媽媽」「我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媽媽辛苦了」「到超市幫媽媽買東西」「能幹的我」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知道父母親人都很愛自己,學慣用行動和語言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
整個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配合,有的家長創設了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做一些小事情,來表達對長輩的愛;有的家長還將孩子在家幫大人做事的情景用照相機拍攝下來,以做永久留戀。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比以前懂事了,知道體諒父母了,也更有禮貌了。
二、遷移對「愛」的體驗
新「綱要」指出要培養幼兒「保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於是,我們嘗試將孩子對身邊熟悉的人的「愛」的體驗,遷移到動植物方面。自然角中,孩子們每人帶來了自己喜歡的1—2棵植物,如大蒜、洋蔥、青菜、蘿蔔、刀豆等,每天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植物朋友澆水,看看它們長大了沒有,並嘗試用畫日記的方法,來記錄自己植物朋友的成長過程。
當青菜開出第一朵小花時,孩子們都睜大了驚奇的眼睛;當刀豆結出第一個豆夾,孩子們歡呼雀躍;
孩子們把收集到的各種植物的種子放在一起,做發芽試驗。有的芽還沒發出來就爛了,有的因為星期天沒有及時澆水而枯萎了,也有的剛長出來就給蟲子吃掉了,孩子們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挫折,積累到了有關植物發芽的經驗;
孩子們都很喜歡動物,因此飼養小動物也成了我們激發幼兒體驗「愛」的情感活動之一。看,一下課,孩子們都圍在自己帶來的動物朋友身邊仔細觀察著議論著:龍蝦的兩隻大鉗子真厲害,金魚的眼睛是突出來的……談筱雯帶來小白兔死了,孩子們很傷心,不停的問「小白兔怎麼會死的啊?」「它還能活過來嗎?」當知道死去的小白兔再也不能活過來時,他們留下了傷心的眼淚,但也初步積累了生命的死亡的經驗。
第二次,孫倚蔚又帶來了小白兔,這次,孩子們開始想辦法,怎麼保護小白兔讓它們不會死去,有的孩子從家裡拿來了小白兔喜歡吃的胡蘿蔔,說小白兔要吃東西才不會死的;有的幼兒拿來了棉花,說小白兔是因為冷了,才會死的……
當捉到小螞蚱時,他們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些關愛的稚語「老師老師,我們把它捉走了,它的媽媽會不會想它的,我們把它放了吧!」……愛的語言,在孩子幼小的心田裡悄悄的成長。
一位台灣的學者說得好:「為了讓孩子瞭解愛的真諦,我們必須用眼、用耳、用口、用手、用心去表達,孩子才能體會和瞭解,由被愛而知愛人」。
 活動反思:
  活動立足於社會領域,因此,所有的預設問題都圍繞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展開,有的放矢。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變換的畫面,清晰的對話,適時的音樂,將整個活動的氛圍營造得溫馨、真切、感人。幼兒在這樣的物質和心理環境中,流露出真實的情感,獲得了有效的交流。 「關愛他人」不是透過枯燥的說教實現的,而是以情感人,以理動人,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社會性的培養不是一個活動,一個內容可以達成的,但是如果某一個活動能讓幼兒有所觸動,那麼可持續發展之門也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