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反思《紙從哪裡來》

時間:10-16 閱: 社會教案

《中班社會教案反思《紙從哪裡來》》這是優秀的中班社會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中班社會教案反思《紙從哪裡來》!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紙已經是不可缺少的東西了。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樹木是紙的主要原材料,我們要生產出很多的紙,就要砍伐很多的樹木,而樹木對我們的生存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調節空氣方面的作用。從而讓幼兒加深對森林的愛護和關心。
活動目標: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瞭解製造紙張的生產過程。
2.能大膽說出製造紙張的重要原料和生產過程。
3.萌發幼兒對紙的製造過程產生興趣和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的不同紙張。
2.故事《蔡倫造紙》。
3.造紙過程的。挂圖。
活動過程:
一、交流關於紙的發現.
1.活動匯入
師:你們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紙),紙是從哪裡來的呢?
幼:紙從……來的。
2.教師講故事《蔡倫造紙》,引導幼兒瞭解蔡倫發明紙的故事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激發幼兒的自豪感。
師:紙是誰造出來的呀?
幼:蔡倫
師:紙的原材料主要是什麼呢?
幼:樹木和破布。
3.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還可以用竹子、漁網、、、等造出紙來。
二、木頭怎樣變成紙
1.出示挂圖,讓幼兒瞭解樹木是生產紙張的主要原料。
2.教師講解挂圖,引導幼兒瞭解紙的生產過程。
先把木頭送到機器上剝皮,機器把粗大的木頭磨成細細的木屑,再送到高壓容器里加熱,提取纖維,纖維在水槽里被攪成糊狀,形成紙漿;加入化學漂白劑;最後用滾筒擠壓出裡面的水分後,紙漿就變成一張白紙了。
3.幼兒互相交流,講一講紙的生產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紙的製造過程的認識。(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瞭解造紙需要砍伐大量樹木。
師:如果我們的大樹都背砍完了,會有什麼後果呢?
幼:地震、沒有氧氣、泥石流、沙塵暴等。
三、請幼兒分組討論:
在繪畫、用餐巾紙或使用衛生紙時,應該怎樣正確使用紙張,不浪費每張紙張。
相關資訊
造紙術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公元105年,蔡倫在陝西漢中地區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見之古籍記載,《後漢書·蔡倫傳》中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筒;其用縑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遂尊他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活動反思
中班孩子對紙有了一定的瞭解,透過各種活動,孩子們在玩紙中體驗到了樂趣,也懂得了紙張的作用和好處,為了延續孩子們對紙的探索,繼而開展了相關的活動,常識《紙從哪裡來》。
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合理,能從幼兒的能力特點出發,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活動效果來看,目標基本能達成,孩子們都能從影片和挂圖中瞭解到紙的由來。活動中教師準備的教具豐富,而且形象生動,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影片和清晰的造紙挂圖,能較好的幫助幼兒達成活動目標。整個活動中教師能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體現以幼兒為主的現代教學。
不足之處:
1、活動中,教師的語言用語過於成人化和書面化,導致幼兒對其中的一些較為抽象的詞語和句子產生疑問,如果能改為幼兒較好理解的語言會更好。
2、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把問題先提出來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這樣導致幼兒觀看影片時沒有針對性。
3、在情感教育上,教師可以再進行提升,由於時間關係,這點的目標達成上還有點欠缺,下次活動中要注意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
透過這樣的活動,相信一定能讓幼兒對紙張有更深層次的瞭解,教師的能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得到提升,本次活動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動中要加以改進,以促進活動效果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