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中秋家家樂》詳版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社會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中秋家家樂》詳版含反思!
設計意圖: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作為傳統節日的中秋有其渾厚的人文底蘊,中秋蘊含著"闔家歡樂共賞月"的歡聚景象。在祖輩眼裡,中秋節就是"共享天倫"的代名詞,而對於新世紀的孩童,也許他們的認識要比成人簡單的多。那個節日無非是香香甜甜的月餅而已,而對其深刻的內涵則知之甚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情商、智商並重,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人,一個有激情社會交往能力的人才無愧於一個完整的人。"幼兒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在6-7歲之間,這期間孩子的思維由形象趨於抽象,能學會思考,體會情感。中秋佳節這個涵蓋著極其強烈教育價值的節日,為我們提供了教育契機。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及有關習俗。
2.積极參与表達與交流怎樣過中秋節。
3.體驗中秋節家人團聚的歡樂氣氛。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1.教具:人物、花燈、月餅、桌子、紅菱、藕、糖水芋頭等圖片,教師自製ppt,實物:芋頭、蘇式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2.經驗準備:瞭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完成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瞭解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
師:明天是什麼節日呀?中秋節有個美麗的傳說叫什麼?裡面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師小結:嫦娥為了保護后羿才吃了仙丹,結果呀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只能遠遠地互相對望,互相思念。人們呀非常敬重嫦娥,為了紀念她,人們就把月亮又圓又大的那一天訂位中秋節。
2.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師:你們知道是哪一天嗎?對!是農曆八月十五(出示字卡)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節?
(二)知道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1.幼兒自由參觀調查表展板,與同伴交流分享。
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也都調查了中秋節想和誰過,怎麼過,現在請你去和好朋友看一看、說一說吧!
2.集中交流。
師:現在請你說一說,中秋節你和誰一起過?
師:哦……中秋節你會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過(出示相應的圖片,並排成圓形)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將桌子圖片擺在中間)感覺怎麼樣呀?
師小結:哦!原來中秋節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快快樂樂。
(三)瞭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
1.瞭解本地中秋節的風俗。
(1)瞭解吃月餅的風俗。
師:那你們想怎樣過中秋節呢?你吃過什麼月餅呢?你還知道月餅的餡是什麼做的,還有什麼餡的月餅呢?誰吃過和他們不一樣的月餅?……師小結:原來月餅的餡不同,那月餅的味道也(不一樣)。
師:你吃過什麼味道的月餅呢?甜甜的月餅表示什麼呀?還吃過什麼味道的月餅?
師小結:恩!現在呀!還有各種各樣口味的月餅呢!那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什麼月餅做成圓圓的呢?
師幼: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的在一起)。
(2)瞭解蘇式月餅的特點。
師:我們看,這兩個月餅有什麼不一樣?(出示廣式月餅與蘇式月餅的圖片)還有呀它們的名字也不一樣,這個呀叫廣式月餅,這個叫(蘇式月餅)。
師小結:很早以前呀就在我們這裡有了蘇式月餅,後來慢慢流傳到了全國各地。
(3)做月餅、送月餅。
師:那月餅哪裡來的呢?發的月餅和買的月餅是哪裡來的呢?那我們也來跟著音樂一起做月餅好嗎?(播放《爺爺為我打月餅》音樂,邊做邊用語言提示)月餅出爐嘍,好吃的月餅送給誰呀?
師:想對爺爺奶奶說句什麼祝福的話呢?
師:哦……你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小朋友都是孝敬老人、懂禮貌的好孩子。
(4)瞭解吃糖水芋頭、紅菱、藕的習俗。
師:那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會吃什麼呢?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吃糖水芋頭嗎?糖水芋頭是什麼味道的呀?(出示實物芋頭)我也帶來了一個芋頭,看看,我們平時吃的芋頭和這個芋頭有什麼不一樣呢?
師小結:我們平時吃芋頭時要把外面一層黑黑的皮去掉,是希望我們今後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師:除了吃糖水芋頭,還會吃什麼呢?為什麼要吃紅菱呢?藕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要吃藕呢?
師小結:中秋節真是個喜慶的節日,有那麼多美味的食物。
(5)瞭解賞月、猜燈謎活動。
師:中秋節還會幹什麼呢?中秋的月亮看上去怎麼樣呀?還有什麼活動呢?
師小結:中秋的月亮呀特別圓,特別亮,全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欣賞月亮,真幸福呀!中秋節還有有趣的猜燈謎活動呢!
師小結:原來中秋節會這樣過,(會吃月餅、吃紅菱、吃糖水芋頭、吃藕),晚上還會(賞月),還有有趣的(猜燈謎活動),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視它。
2.播放PPT,瞭解其他地方中秋節的風俗。
師: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過中秋節了,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還會怎麼過呢?(舞火龍、拜月、跳月)
(四)慶祝中秋節。
1.跳舞慶祝中秋節的到來。
師:中秋節的活動真豐富呀!明天就是中秋節了,我們也來提前慶祝中秋節,圍成圓圈一起來跳月吧!
2.圍著圓圈跳舞。
師:我們班圍成圓圈也像一個團團圓圓的大家庭,剛才我們小朋友還帶來了月餅呢,我們一起去教室品嘗月餅吧!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請家長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感受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中秋的濃濃親情與快樂。
活動建議:
塘幼:教師情緒高漲,環節過渡自然,幼兒能說會道,目標達成度較好。
鹿幼:整個活動挖掘的知識點比較細,教師講解的也比較清楚、全面,最後它和孩子一起跳月,氣氛非常好,而且首尾呼應。如果再多點感受家人一起團聚的氛圍,效果會更好。
妙幼:《中秋家家樂》這個活動教師比較有激情,小朋友事先對中秋節的習俗進行調查之後,也很會說。教師層層深入挖掘的很細、很透徹,還結合了實物:蘇式月餅、芋頭等,讓幼兒能更直觀的感受到它們的特點。就是整個活動講的太全面,重點不突出。
鹿幼:課堂中教師能注意多種表揚方式,幼兒參與度較高,目標達成度較好,中間做月餅的過程,如果能找個影片讓孩子們觀看,孩子會更清楚做月餅的過程。
飛翔:活動中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我們也增添了一些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如果在讓幼兒多感受一點與家人團聚的氛圍就更好了。
活動點評:
運用多種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中秋家家樂》教學反思社會教育是由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及社會行為技能三方面構成的有機整體。本次社會活動《中秋家家樂》恰如其分的將這些知識點融合在了一起,然而對於幼兒來說,枯燥乏味的社會知識不能只是教師機械說教似的"教",而應該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幼兒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
手段一:教具直觀,刺激記憶思維。
幼兒的記憶方式屬直觀記憶占多數,而採用接近幼兒實際生活的直觀教具,更能刺激幼兒的記憶思維,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在活動中,我也運用了多種圖片與實物教具去刺激幼兒的記憶思維,如:在重點認識蘇式月餅的特點時,我提供了一個蘇式月餅,與幼兒一起觀察掰開月餅會發生外殼散落的現象。實物的直觀視覺過程牢牢的刻印在了幼兒的大腦深處。又如在引導幼兒瞭解其他地方中秋節的風俗時,我將其他地方過中秋的風俗圖片製作成ppt,圖片中熱鬧的場面和特別的服裝,讓幼兒眼前一亮,隨機立刻輸送到記憶深處。
手段二:多種表揚,增強幼兒自信。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無論是成人還是幼兒,都喜歡被表揚,與之成正比的,表揚越多則表現力與自信心就越強。如活動中,我也注意運用多種表揚方式:動作的表揚如:獎你一對大拇指、擊掌、摸頭等,語言的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的小眼睛真亮!你是個懂得分享、孝順、懂禮貌的孩子等。每次幼兒被表揚到,臉上都會露出會心的一笑,隨後便會更加積極的傾聽、發言,活動中,我也充分以幼兒為主體,讓他們積極地進行表述,教師則用引導者的身份來進行提升總結,可見教師多運用表揚手段便能打開幼兒的話匣。
手段三:動靜交替,活躍課堂氛圍。
社會活動提倡讓幼兒喜歡參加遊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大班的活動時間比較長,而社會活動涉及到的知識面也比較廣。為了讓幼兒不會覺得那麼枯燥無趣,我加入了與幼兒一起做月餅的環節,用簡單而有節奏地語言和幼兒一起聽著音樂做月餅,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知道了做月餅的過程,中間加月餅餡時,幼兒也眾說紛紜,都想做一個自己愛吃的月餅,其中,體現幼兒主體性的同時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活動的最後,我和幼兒一起用跳月的方式慶祝中秋,既體現了活動中的動靜交替,又圍繞著中秋這一中心。
《社會》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領域。社會學習往往融合在各種學習活動中,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因此,我們應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社會學習也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作為教師因很好的將生活與教育相結合,真正的將社會教育滲透在孩子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瞭解更多、掌握更多。
動反思
中班孩子已經有了許多關於節日的經驗,例如孩子們說「喜歡過年,因為過年能放煙火,很開心」「喜歡過兒童節,因為兒童節可以吃冰激凌,可以收到禮物」「喜歡過解放軍的節日,因為解放軍很神氣的」「喜歡過中秋節,因為可以吃月餅,還可以和月亮姐姐做遊戲」「喜歡過母親節,因為媽媽那天會很開心」「喜歡過老師的節日,可以給老師送卡片」。雖然幾乎沒有孩子聽說過「老人節」,但是,孩子們真的很聰明,從老人節的名字中,他們猜測到這是一個給老人過的節日。
在為老人挑選禮物的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性相當高。拐杖、老花眼鏡、棒棒糖、靠墊、鮮花、山核桃、洋娃娃、絨線帽,那麼多物品,孩子們一一分析判斷,哪個合適,為什麼,哪個不合適,又為什麼。在分析的過程中,孩子們說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體的特點,如走路搖搖擺擺,牙齒掉了,頭髮脫落了,怕冷等。每個孩子說的可能是自己身邊老人的情況,也可能是大家一起交流之後形成的對老人的整體認識。而最有趣的是在判斷「洋娃娃」適不適合送給老人時,孩子們出現了分歧。我隨機讓孩子們問問聽課的奶奶老師喜不喜歡洋娃娃,奶奶老師給予肯定的回答後,孩子這樣解釋道:「哦,奶奶大概抱著洋娃娃睡覺的。」我及時把答案提升:「原來老人也會喜歡洋娃娃,因為洋娃娃軟綿綿的,抱著很舒服。有了娃娃陪伴,也不覺得孤單寂寞了。」
當討論為自己身邊的老人準備禮物時,很多孩子能夠跳出超市海報內容的限制,真實貼切地考慮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需要,這是讓我吃驚和滿意的地方。例如,有的孩子「想送一支筆給爺爺,因為爺爺喜歡寫字」;有的孩子「打算送圍巾給外婆,因為冬天來了,外婆怕冷」。 寫(畫)信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情感表達方式,在信中,孩子們自由自在地表達他們對身邊老人的祝福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