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小麥的一生》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社會教案

《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小麥的一生》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社會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小麥的一生》含反思!

 設計思路:
麥子是很普通的一種農作物,但對於幼兒來說,卻是很生疏的;況且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因此我設計了這節課,引導幼兒瞭解小麥,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2.培養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讓幼兒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糧食。
2.難點:區分出各種麥製品。
活動準備:
1.按教學要求自製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兒歌《大饅頭,哪裡來》。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匯入,引導幼兒瞭解小麥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並瞭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穫季節。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麼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瞭解小麥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瞭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穫季節: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並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製品,瞭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製品,引導幼兒瞭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瞭解麥子的用途:麥粒可磨成麵粉;麵粉可做成饅頭、麵條、餃子、蛋糕、餅乾、麵包等;麥秸可編製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牆皮。
3.遊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餘小朋友當麵粉製品(把麵粉製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屈;老師.教,案網出處"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麵包,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乾,是麥爺爺的孩子。」
三.聯想活動:
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透過兒歌《大饅頭,哪裡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兒歌:《大饅頭,哪裡來》
大大的饅頭哪裡來?
白白的麵粉做出來,
白白的麵粉哪裡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裡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五.延伸活動:
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約糧食的認識。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裡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瞭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