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教案20篇(優選)》這是優秀的中班社會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第1篇、中班社會小馬噔噔教案反思
1、理解畫面中的故事,嘗試運用完整的語句表達故事內容。
2、懂得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圖片四張、手套木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引起興趣
1「笛篤笛篤」瞧,誰來了?(出示小馬噔噔)
2這匹小馬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尾巴上有四隻鞋子)看看小馬的鞋子是什麼樣的?像什麼?
3猜猜小馬的鞋子為什麼會掛在尾巴上?(小馬有4隻漂亮的新鞋子,捨不得穿)
小馬噔噔捨不得穿新鞋子,就把鞋子掛在尾巴上向前走。他會遇見什麼事呢?
二、聽聽講講,理解故事
觀看圖一,學習講述:小馬遇見了什麼事?(幼兒自由講述)
1、是呀,貓媽媽遇到了困難,小馬看見了會怎麼做呢?會說什麼?
2、如果你是小馬噔噔,你會怎樣幫助貓媽媽?怎麼說?怎麼做?
3、學慣用完整的語句講述圖一的內容
小結:小馬噔噔用它的鞋子幫助了貓媽媽,心裡非常高興,他又一直往前走。它還會遇到什麼事呢?
4、出示圖二、三、四和好朋友說說小馬又遇見了什麼事?和好朋友一起說說
5、小馬噔噔是怎麼幫助它們的,請你選一張圖片來編一編故事。
6、幼兒編故事,教師瞭解指導幼兒編故事情況(怎麼說、怎麼做)
7、請把你編的故事告訴大家(教師總結?)
8、完整欣賞故事(教師帶木偶講述,幼兒邊看圖片邊學習講述)
小結:小馬噔噔用它的四隻鞋子幫助了小動物們,真是一匹有愛心的小馬,你想學做小馬噔噔嗎?
三、故事表演,激發想像
1、請你帶上手套木偶,一起來表演一下圖片上的內容。
2、想像:如果小馬噔噔還有一雙新鞋會去幫助誰,幹些什麼?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圍繞「小馬蹬蹬把鞋子送給了好朋友們」開展。環節圍繞目標層層遞進。同時,每一個環節的提問體現了多樣性、開放性的特點,符合大班幼兒的邏輯思維發展,豐富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同時,我要求孩子們在表述的過程中嘗試用「因為……所以……」等複雜語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幼兒的活動情況而言,整個活動取材十分吸引幼兒。孩子們對於給動物朋友介紹什麼工作十分感興趣,而且想像力十分豐富,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創新素養」中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大膽假設,大膽表述的特點。
不足之處在於,教師對於幼兒如何理解幫助別人自己會快樂這個問題,由於沒有想到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不合適,我在如何回應、繼續開展活動的問題上。
活動目的:
第2篇、中班社會水果品嘗會教案反思
1、 感知各類水果,製作水果拼盤,品嘗水果的滋味,培養幼兒觸摸覺、嗅覺、味覺的能力,
2、 幼兒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悅心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參觀果園
2、蘋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個
3、塑料盤子五個,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過程:
一、引入:
今天,農民伯伯給我們送來了好多的水果,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 分組觀察水果(引導幼兒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來感受水果的色、香、)
2、 集中交流討論。鼓勵幼兒大膽把自己看到、摸到、聞到的感受告訴他人。
三、 水果拼盤比賽
1、 幼兒分組討論:如何製作水果拼盤
2、 幼兒分組製作水果拼盤(提醒幼兒用刀時要小心)
3、 欣賞各組的水果拼盤,幼兒進行評價
四、 品嘗水果拼盤大會
引導幼兒品嘗自己
做的水果拼盤,並說說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 遊戲「運水果」結束。
[評析]: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整個過程透過幼兒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反思:
1、幼兒興趣很濃,尤其在最後一個環節品嘗水果。
2、每種水果應提供一個,水果種類再多幾種,如:火龍果、獼猴桃、葡萄等。
3、幼兒在摸完水果後,可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覺。
4、品嘗完水果後,教師應小結,讓幼兒說說自己吃的水果是啥味道。
5、在原有基礎可讓幼兒認識一種新的水果。
6、應有活動延伸,讓幼兒觀察剝開後的形狀。
活動目標:
第3篇、中班社會朋友多,我快樂教案反思
1、在唱唱、看看、說說、玩玩中體驗朋友多的樂趣,並樂意、大膽地和別人交朋友。
2、正確認識自己與朋友交往中和言行,知道怎樣做才對,學習一些交往技能。
3、初步學會關心幫助同伴,增進愛同伴的情感。
活動過程:
1、韻律活動: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
2、組織幼兒看電視討論怎麼樣交朋友。
出示影片實錄三段:
(1) 一個小朋友玩玩具時和好朋友爭搶玩具。
(2) 喝水時,一個小朋友在推擠其他小朋友,搶著先喝。
(3) 小朋友有了困難他也不去幫忙。大家都不和他做好朋友。
問:為什麼他找不到好朋友?怎麼樣做才能找到好朋友?(幼兒討論)
3、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誰?為什麼喜歡他們做你的好朋友?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交朋友的樂趣。
師:交了這麼多的朋友,你心裡感到怎麼樣?
5、師小結:朋友多了就會覺得覺得快樂,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有禮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謙讓,有的幫助別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好朋友。
6、發散幼兒思維:那麼除了人類是我們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還有誰是你的好朋友?
7、聽著音樂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跳舞,並和好朋友做一些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誼。
8、師:現在和你的朋友一起去外面找找看,還有什麼也是你們的好朋友。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設計上我是讓幼兒在唱唱、看看、說說、玩玩中體驗朋友多的樂趣,並樂意、大膽地和別人交朋友。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積極的參與活動,主動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唱唱環節中,孩子們隨著音樂一邊唱一邊和自己的好朋友手拉著手坐做位置上,有的兩三個人拉在一起的,有五六個人拉在一起的,也有的小朋友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這環節中孩子就充分體會到了朋友多的樂趣。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好朋友以及表達自己交了好朋友的心情時,小朋友都能用「我的好朋友是……」「交了好朋友,我的心情很……」這樣的句式來回答。但在第二環節觀看影片中,小朋友們能夠發現做的不對,不好的地方,但也許由於語言的貧乏及語言組織能力的不足,小朋友們能發現,卻說不清楚或說的不完整,表達還很不足,出現了「這裡……這裡不對。」「搶,不對。」等這樣簡單而模糊不清的句式。
活動目標:
第4篇、幼兒中班社會小羊過橋教案反思
1、德育目標:教育同伴之間不能爭吵、打鬧,要懂得相互謙讓。
2、知識目標:培養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引導幼兒說故事內容,大膽地學說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詞:獨木橋。
3、能力目標:激發幼兒表演故事的興趣,大膽地學說對話,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課件,故事錄音,小黑羊、小白羊頭飾各一個,長凳一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課件,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小朋友,是什麼小動物在叫什麼呀?它們在幹什麼?今天,我們要學習故事《小羊過橋》。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聽故事錄音,讓幼兒瞭解故事內容。聽後,回答兩個問題:
(1)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2)兩隻小羊過橋了嗎?結果怎樣?
這兩個簡單的問題,我會請能力差的幼兒回答,培養他們學故事的興趣。
2、展示課件,讓幼兒瞭解方位。
3、展示小白羊和小黑羊走到橋中間過不去的課件,讓幼兒理解獨木橋的窄,只能走一個人。學習詞:獨木橋。
4、展示對話課件,讓幼兒大膽地學說對話,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這時,我會請口語表達力較強的兩名幼兒大膽地學說對話,其他幼兒小聲地學說。
5、展示兩隻羊掉到河裡去的課件,讓幼兒懂得:爭吵、打鬧的不良後果,懂得同伴之間相互謙讓的道理。
(三)結束部分
為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組織幼兒分組討論:
小朋友,你們想對兩隻小羊說些什麼話呢?鼓勵幼兒大膽地說給同伴聽。我巡迴指導,聽聽小朋友的討論結果。教師小結:小朋友,以後你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爭吵、打鬧,同伴之間要相互謙讓。
活動反思:
對於中班的小朋友們來說,謙讓這個詞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熟悉。在小班進行班級常規訓練的時候,教育小朋友們好玩的玩具要互相分享,喝水排水時互相讓一讓等等。謙讓的概念自孩子們入園以來,就一直融入在孩子們的實際生活中,並體現在平時的行為中。本次活動就是要讓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鞏固對謙讓的理解,去體會同伴之間友愛的情感。這就給了我難題,如何在孩子們已有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的提高,並能出彩呢?在年級組老教師的幫助下,我們採用在實踐中感受謙讓的方式來展現本次的活動。我用操場上現有的平衡木作為獨木橋,不給孩子們任何的要求,隨便孩子們怎麼玩,不限制他們的任何行動。孩子們的表現是出乎意料的,他們會排隊,一個跟一個顯得非常有秩序,這也體現了那我們平時的教育成果。在我沒有做出要求,沒有把哪一頭作為起點的這個情況下,我所期待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孩子們在橋上碰頭了。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孩子們自己發現了這個問題,並有想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這就達到了我所預設的效果。總結了孩子們在玩的過程遇到的問題,並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那麼在孩子們已經有這個過橋的經驗基礎上,再來觀看這個視屏,效果就要比一開始就觀看來的好得多。孩子們會在自己的經驗基礎上給出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展開對黑羊,白羊行為的大討論,展開對兩隻羊一起掉下河的原因探查,進而小朋友們自己想辦法,怎麼樣才能讓兩隻羊平安的度過獨木橋安全的到達對岸呢?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讓小朋友們以說的形式展現方法而是以實際行動展示你的方法,這樣就給了孩子們一個更直觀的體驗,也現場校驗了這個方法的可行性,在這一環節我認為是實踐出真知,非常關鍵的一部分,是要透過孩子們不斷的探索、失敗和嘗試,才會得出的結果,在這一方面我太心急了,趕了教學的進度,卻忽略了最為關鍵的部分。沒有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機會去展示他們辦法的可行性。導致在後面的集體行動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同時在活動設計的時候缺乏對活動紀律性了考慮,導致在集體參與的過程中場面顯得有些混亂。但孩子們在體驗本次活動的要旨上還是到位的,並以在幼兒園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讓一讓呢?這個問題對幼兒進行延伸活動。社會活動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要讓孩子領會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個要領,雖然在過程中出了點小問題,還需改進,但是我相信透過此次的活動下來我學習到的東西非常多,為今後的教學活動累積了經驗。
活動目標:
第5篇、中班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教案反思
1、引導幼兒學會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知道幾個常用的報急電話,並學會撥打報急電話。
2、教育幼兒不玩火,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
學會保護自己,知道幾個常用的報急電話。
活動難點:
會正確撥打報急電話。
活動準備:
教學vcd、電話機一部、突發事件圖片(著火、迷路、急病)電話號碼卡片:119、110、120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看vcd(一),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天,小明獨自在家,忽然有人來敲門,透過窗子,他看到一個陌生人,小明沒開門,這時,陌生人開始撬小明家的門。)
(1)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明該怎麼辦呢?」
幼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下面我們來看小明是怎麼做的。」(撥打110)
(2)學習撥打報警電話——「110」
出示電話機,請個別幼兒上來撥打。
教師示範講解撥打報警電話:先拿起聽筒,撥號碼110,聽到嘟嘟的幾聲長音,表示電話通了,對方接了電話以後,向對方講清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
2、幼兒觀看vcd
(二),引導幼兒學習撥打急救電話——「120」
「小玲和奶奶在家正看著電視,奶奶突然昏倒在地上,小玲急得哭了起來。」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玲該怎麼辦?」(請小朋友動腦筋幫小玲想辦法。)
幼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我們來看小玲是怎麼做的。」(打電話給爸爸)
讓小朋友想一想最快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急救電話。
教幼兒學打急救電話「120」。
3、觀看vcd(三),引導幼兒學習撥打火警電話——「119」
「小強一個人在家時,玩起了火,不小心火燒到了床單上。」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強該怎麼辦?」
幼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我們來看看小強是怎麼做的?」(小強拿小杯子裝了水去滅火)
「你們覺得他這樣做對不對?他應該怎麼做?」(撥打119)
教師小結:在撥打電話之前,首先要記住你所要撥打的電話號碼,電話接通後,就可以和對方通話了,別忘了告訴消防隊的叔叔什麼地方著火了。
4、遊戲:「該打什麼電話」
出示第一幅圖畫,一個小朋友在玩火,一不小心,火把窗帘燒著了。
「這個時候,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請說對的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消防隊叔叔報警)
出示第二幅圖畫,有一個人騎車摔倒在地,這時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該打什麼電話呢?」(請說對的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急救中心報警)
出示第三幅圖畫,有一位小朋友在街上迷路了。
「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請個別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警察叔叔報警)
活動反思:
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在圍繞著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透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己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寓教於生活和遊戲之中。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在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我發現在生活中,幼兒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為此,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專門組織了本次專門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都知道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將日常社會生活常發生的具體事件進行分類,知道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會迅速求助相關部門。再而,利用遊戲、情景表演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學習撥打110、120、119電話進行求救的正確方法。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初步的報警知識的,便設置了遊戲活動-- "打電話"是小朋友常見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极參与整個遊戲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學具的提供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從而,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其次、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說、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當老師提問:"該怎麼辦,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我們應該怎樣正確撥打電話呢?"……讓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連平時膽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討論,幼兒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另外,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透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因此,在延伸活動中,我在活動室擺放許多電話玩具,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援。
活動目標:
第6篇、中班社會我們升中班了教案反思
1、使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升入中班之後,應在各方面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樣,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發幼兒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活動之前,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去觀察小班孩子的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行為,從讓孩子意思到我們和小班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師:今天中午散步的時候,鍾老師是不是帶你去樓下了呀?那我們去幹什麼了呢?
(我們去樓下看小班的弟弟妹妹了)
二、讓幼兒透過與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較,瞭解自己的變化。
1、讓幼兒透過回憶自己所看到的,感知到自己的變化。
師: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呢?你看到的弟弟妹妹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看到的)
教師小結: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上幼兒園時會哭,我們現在上幼兒園不會哭了,還能夠不要爸爸媽媽陪就能夠進行活動了。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不會系鞋帶,我們已經學會了很多的本領,能夠自己的穿脫衣服了。
2、讓幼兒意識到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我們長大了!
三、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中班的小朋友。
1、讓幼兒開展」大帶小「活動的情景。引導幼兒討論,自己應該怎麼樣關心小班的弟弟妹妹。
師:我們在小班的時候,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麼樣對我們的呀?他們有事怎麼樣和我們一起玩的呢?現在你們也長大了,成為了中班的的哥哥姐姐,那我們應該怎麼樣關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呢?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做遊戲時要怎麼樣做呢?
2、引導幼兒思考、討論,讓幼兒知道自己升入中班了。應比以前表現的更好、更能幹。
師:我們現在已經會做什麼了呢?我們怎麼樣做的呢?(教師舉出多種情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已經會很多的事情了。)
3、教師引導育兒從守紀律、有禮貌、愛勞動、愛學習等方面對自己提出要求。
師:現在我們都是長大很多,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的不足,現在請你們說一說到了中班自己該怎麼樣做了?
四、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師:大家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幼兒園中最小的弟弟妹妹了,而是小班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了,因此要給小班弟弟、妹妹做好榜樣,認真學本領,每件事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了,真正像哥哥姐姐的樣子,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活動目標:
第7篇、中班社會我身邊的手機教案反思
1、透過調查爸爸、媽媽身邊的手機,引發幼兒對手機外形的觀察。
2、透過欣賞各種手機的圖片,萌發幼兒設計手機的意念。
活動準備:
1)調查表:調查專案:品牌、大小、功能、顏色
2)手機各類手機的圖片
3)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一、透過打電話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剛才吳老師不見了,有什麼辦法在最快的時間、用最方便的辦法找到吳老師嗎?(引發幼兒用打手機的辦法)
二、出示調查表,讓幼兒介紹自己身邊的手機,在幻燈機上出示各類調查表,讓幼兒介紹爸爸媽媽的手機。
三、讓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手機,並說出理由
四、請幼兒設計各類手機
五、展示幼兒設計的手機,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手機,對自己設計的手機進行推銷。
六、延伸活動:遊戲「賣手機「
活動反思:
手機是傳遞資訊的工具,幼兒對手機已有了一定的經驗並對之產生了興趣。教育的內容應與幼兒生活經驗相貼近,能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對手機的一些知識有更多的瞭解,讓我們在活動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瞭解手機的各種功能,知道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第8篇、中班社會活動我的名片教案反思
1、進一步瞭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嘗試設計並裝扮名片。
2、激發幼兒自主交往的願望。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幼兒繪畫工具、鉛化紙人手一張,家庭住址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初步嘗試設計並裝扮名片
活動流程:進一步瞭解名片——製作名片——相互交流
活動過程:
1、進一步瞭解名片
匯入:觀看幻燈1、2 。
討論大人使用名片的用途:觀看幻燈3。(名片有各種用處,認識新朋友、與朋友保持聯絡、交到更多的朋友、介紹自己單位的產品等。名片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不少方便。)
討論名片上的內容:觀看幻燈4、5。(名片上有單位名稱、姓名、職位、標誌、地址、電話、手機等)。
想想說說我們的名片上有些什麼:觀看幻燈6、7。(自己的名稱、標誌、家庭住址、家庭電話、所在班級等)。
2、製作名片
要求:
鼓勵幼兒製作有個性的名片。
名片內容:必須有本人姓名、標誌、家庭住址、家庭電話、等。
可以添畫花紋等,進行裝飾。
3、相互交流
贈送名片和介紹名片。
教學反思:
活動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自主動手設計名片的成功喜悅,同時感受到了交往的快樂。名片是人們交際的一種工具,它的出現和使用已被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它和孩子們的距離應該是非常近的。活動開始,孩子自己交流對名片的認識,如名片的內容、名片的用處。討論名片的用處時,孩子們知道名片可以與人交往,可以方便朋友。最後,透過自己製作名片來提升、擴展自己的經驗。
設計思路:
第9篇、中班社會找路教案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的素材點來源於主題「我在馬路邊」。在主題發展進程中,我把主題內容「車來了」「附近的路」「找路」和「馬路上的交通工具」逐一作為小主題。隨著主題的深入,幼兒對馬路邊的車輛、各類交通工具的熱議和關注點慢慢發生了轉移。他們對馬路邊的標誌、數字開始產生興趣。從班裡幼兒的已有經驗來看,有些幼兒對各類標誌的認識經驗豐富,興趣濃厚;有的幼兒對標誌知曉的並不多,無意注意的成分居多,因此幼兒在對標誌的理解上差異很大。為了順應幼兒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我著手設計了集體教學活動「找路」。
活動目標:
1.在認識馬路上標誌的基礎上,積累一些運用標誌找路的生活經驗。
2.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有意記憶和對事物的判斷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電子白板及相關課件、操作材料若干份。
2.經驗準備:幼兒對馬路邊的標誌、數字等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一、識別馬路上的標誌
1.這是什麼(地圖)?
2.小紅、小黃、小蘭住在同一個小區,這是他們從家裡到幼兒園的地圖,你能看出地圖上有哪些地方嗎(幼兒識別馬路邊的標誌,並說出判斷的理由)?
教師小結:剛才你們都是根據標誌來看地方的,馬路邊有各種各樣的標誌,這些標誌可以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二、找路
1.小紅——觀察、理解圖示,用語言進行表達。
(1)小紅從家裡到幼兒園的路上經過了幾個地方?是哪些地方?
(2)誰能將小紅走的路線按順序排隊呢?
小區→口→口→口→幼兒園
(3)你能找到小紅剛才走的路線嗎?
(4)驗證:播放小紅在地圖上走路的動畫,幼兒對照自己選擇的路線是否正確。
2.小黃——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係,進行有意記憶。
(1)小黃走的路線和小紅走的路線一樣嗎?他經過了幾個地方?路線順序是怎麼樣的?
小區→口→口→口→口→幼兒園
(2)還記得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順序嗎?誰能把小黃走的路線畫下來?
(3)驗證:播放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幼兒對照檢查地圖上的路線是否找得正確。
3.小蘭——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
(1)小蘭和小紅、小黃走的路線不一樣,她會怎麼走呢?
小區→口→地鐵→口→幼兒園
(2)這個路線圖你能看懂嗎?
(3)第二個方塊中為什麼會出現地鐵標誌呢?
(4)想想小蘭會走哪條路到幼兒園?
(5)小蘭還有可能會走哪條路到幼兒園?
(6)幼兒記憶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圖,並且驗證是否正確。
三、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記錄自己上幼兒園的路線圖。
活動反思:
在步入中班下學期後,幼兒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對事物的理解力逐漸增強,幼兒特別喜歡有挑戰性的遊戲和活動,如玩迷宮、翻翻樂等益智遊戲。因此根據幼兒熟悉的、經常關注的事物來設計教學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創設的活動環節,能使幼兒積极參与,透過動腦、動手、動口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並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給了幼兒不同發展的空間。此外,我還是《互動式電子白板》課題研究組的一員,於是我把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聯絡起來,教學中我試圖透過電子白板這一現代化手段來實現教育互動。
活動過程中教師預設小紅、小黃、小蘭三個幼兒從同一個小區出發到達同一個目的地(幼兒園)。透過兩次播放動畫,讓幼兒從無意記憶到有意記憶小紅上學經過的地方。把路線圖與地圖上的路徑建立起聯絡,理解先後順序表示的含義。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呈現的目的重在幫助幼兒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係,並進行有意記憶。白板上出現四個地點的路線圖,但不呈現地圖。當幼兒有意記憶後,路線圖消失,出現地圖。幼兒在地圖上根據先前的記憶尋找小黃上幼兒園所走的路線。最後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給了幼兒很大的挑戰。因為三個框中只有中間的一個框中出現了地鐵的標誌。而這個環節的目標就是要讓幼兒在理解圖示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地圖的時候,讓小蘭上幼兒園只能經過三個地方,其中第二個地方必須經過地鐵的路線預設了四條,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觀察、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找到兩到三條路線,能力弱的幼兒也能找到一條路線。
活動的延伸部分需要做點調整。這個部分給了幼兒任務,但這個任務對幼兒來說較難完成。因為每個幼兒的家庭住址、距離、遠近都不同,而且他們各自的記錄非常有個性,相對共性的內容較少。由此,可將看路線圖尋找小紅、小黃、小蘭放學回家的路線作為延伸部分。這樣趁熱打鐵,能引發幼兒再次觀察的興趣和探索的積極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圖投放在幼兒的個別活動區域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與之互動,並作好記錄。相信中班幼兒會很喜歡這樣的遊戲,同時也讓教師對幼兒的發展水平更瞭解。
活動目標:
第10篇、中班社會活動找朋友教案反思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與表達,嘗試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合作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瞭解幼兒生活經驗,掌握幼兒在尋找事物關係方面的情況(觀察、談話。)
2、「好朋友」幻燈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電話、車、筆等14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1、複習兒歌《誰和誰好》
2、提問:兒歌里誰和誰是好朋友?為什麼?
3、啟發、引導幼兒說齣兒歌中的三個好朋友,按照兒歌的內容,幫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遊戲活動
1.遊戲一:為大樹找朋友看幻燈片
(1)出示教師預設的五個朋友,請小朋友幫助找到它們是好朋友的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為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它是大樹的好朋友嗎?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麼? 引導幼兒為大樹尋找不同型別的朋友,並能夠說出成為好朋友的理由。同時以花為獎勵,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營造遊戲的氛圍。
(2)請幼兒為大樹找出五個好朋友,並說出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為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還有誰是大樹的好朋友?理由是什麼?
啟發幼兒思考,說出好朋友的理由,進一步為幼兒提供思維空間,擴大好朋友的範圍。
第一個遊戲結束時,幼兒為大樹找到了十個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樹要獎勵幼兒十朵美麗的花,最後大樹真的開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請幼兒為自己鼓勁,提升幼兒的自信,同時鼓勵愛動腦筋的小朋友。
2.遊戲二:找朋友
(1)交待遊戲名稱――「找朋友」;成遊戲隊形;為自己隊起名字。
引發幼兒遊戲的慾望,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提出遊戲規則
A.幼兒迅速找到兩張好朋友卡片;
B.說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對方同意,即可為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
3.遊戲進行
A.幼兒按照規則輪流遊戲。
遊戲玩法:幼兒分成兩隊比賽,參加比賽的隊員要找出成為好朋友的兩張卡片,並說出它們成為好朋友的理由;對方的隊員同意你的說法,就可以為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最後得卡片數多的隊贏。
B.遊戲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理由。
C.教師小結,結束教學活動。
教學反思:
1、要努力營造快樂、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小朋友積极參加活動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關懷,感覺到他們在生活在一個溫暖的集體中。每個人都被老師接納和尊重,
2、關注班級中不善於與人溝通的幼兒,因為他們平時沉默寡言很少與同伴溝通。在活動中要充分給與他們交流與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與其他幼兒在一起玩耍、學習。
3、鼓勵他們用新學習的禮貌用語與教師、家長、同伴之間打招呼,並創造一個使他們大膽表達禮貌用語的輕鬆活潑氛圍。
4、由於每個小朋友成長的環境不同,不同小朋友的溝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較多的關注平時與他人溝通較少的幼兒,提高他們的自信,鼓勵他們多與家長、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交流。
5、由於幼兒年齡較小,雖然接受能力較強,但是知識鞏固能力較弱,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積極鞏固知識。
一、活動背景
第11篇、中班社會公開課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在一起已經生活了一年多了,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好夥伴。本活動可以加深朋友間的友誼,並使孩子瞭解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增強交往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體驗朋友多的樂趣,能初步表現好朋友的臉型特徵。
2、正確認識自己與朋友交往中和言行,知道怎樣做才對,學習一些交往技能。
3、初步學會關心幫助同伴,增進愛同伴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記號筆、蠟筆、音樂《找朋友》、老師朋友的畫像、孩子和朋友的合影。(平時外出遊玩活動時的留影)。
四、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入話題。
1、教師:你有朋友嗎,你是怎麼認識他(她)的?
2、教師:先讓我們聽下其他的小朋友怎麼認識的?
(二)、韻律活動: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放《找朋友》的音樂)
(三)、說說我的好朋友
1、播放老師朋友的畫像、孩子和朋友的合影。(平時外出遊玩活動時的留影)
2、"我們大家都有許多的好朋友陪我們一起玩,說說你的好朋友的名字和他的臉型、五官等特點。"幼兒介紹、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在黑板上演示不同的臉型。
提示幼兒要把好朋友的臉畫的大才漂亮。
請1-2名幼兒嘗試畫吃自己朋友的臉,並說說好朋友的優點,讓大家猜是誰。
(四)、引導幼兒共同討論交朋友的樂趣。
師:交了這麼多的朋友,你心裡感到怎麼樣?
師小結:朋友多了就會覺得覺得快樂,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有禮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謙讓,有的幫助別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好朋友。
五、活動延伸
發散幼兒思維
1、師:那麼除了人類是我們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還有誰是你的好朋友?師:現在和你的朋友一起去外面找找看,還有什麼也是你們的好朋友。
幼兒回答
老師:對,我們還有很多動植物好朋友,我們也要好好愛護它們。
2、聽著音樂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跳舞,並和好朋友做一些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誼。
六:活動反思
本節課在設計上我是讓幼兒在唱唱、看看、說說、玩玩中體驗朋友多的樂趣,並樂意、大膽地和別人交朋友。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積極的參與活動,主動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一、選材來源
第12篇、中班社會神奇的筷子說課稿教案反思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中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裡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遊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2、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3、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隻碟子;每組一隻託盤,內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透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此時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學會主要動作要領就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透過品嘗食物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3、遊戲法:中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峰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筷子帶來的樂趣。
說學法:
1.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透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在第二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透過品嘗,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在嘗試筷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透過使用筷子打擊節奏、搭建遊戲等活動中,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匯入活動——學習筷子使用方法——練習筷子的實踐活動——筷子遊戲1、匯入活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和用途,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我在幼兒第一次練習前,先示範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再讓幼兒練習自由練習。第二次的學習,我配上了音樂,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里練習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等動作。
3、實踐活動。
學習筷子的目的在於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這環節里我為幼兒提供了豆類食品,讓他們透過品嘗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落實了第二個目標,在音樂中,孩子們無拘無束的使用筷子,邊吃邊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最後是小結使用筷子的好處。
4、遊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使用筷子品嘗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節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
五、活動反思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透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筷子的樂趣。
活動目標:
第13篇、中班社會敬老院看望爺爺奶奶教案反思
1、能用語言大膽地與爺爺奶奶交往。
2、透過表演、贈送禮物、親密接近、分享食品等,激發對爺爺奶奶愛的情感。
3、懂得尊敬、關愛周圍的老人,會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過程:
1、乘車前往。
2、禮貌與門衛及所見的人招呼。
3、向爺爺奶奶說祝賀話,贈送禮物,與爺爺奶奶坐在一起。
4、表演節目:幼兒與爺爺奶奶節目互相穿插。(中1班:;中2班:歌表演: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兒歌:分果果;中3班:)
5、親密接近:給爺爺奶奶剝桔子、香蕉、糖果與他們一起吃;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6、把其他幼兒的禮物請敬老院的阿姨轉送給其他的爺爺奶奶。
7、向爺爺奶奶告別。
8、乘車回園。
活動延伸:
1、把活動的錄影、照片給其他幼兒看。知道要關心周圍的老人。
2、回家為爺爺奶奶送一件自己做的禮物,說一句祝賀的話,做一件好事,表演一個節目。
活動反思: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幼兒生活的聯絡,與社會生活的聯絡,創設開放的教學,教學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幼兒將他們的視野投身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那才真正吸引幼兒,也才更有效。
活動目標:
第14篇、中班社會大樓里的孩子教案反思
1、鼓勵幼兒爭做居住樓里的好孩子,感受與鄰居和睦相處,和小夥伴一起遊戲的樂趣。
2、懂得別人的事情幫著做,體驗互相關心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1、請家長幫助孩子記住家裡的地址,電話號碼;請幼兒瞭解同住大樓里的人的姓名、職業等等
2、教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住的大樓或小區,引起活動的興趣
(1) 教師:小朋友知道自己住在哪裡嗎?地址是哪裡呢?大樓里住了哪些鄰居呢?他們是幹什麼的呢?你們喜歡他們嗎?為什麼?
(2) 教師請幼兒分組討論互相講講自己的鄰居。
2、教師為幼兒講《你幫我,我幫你》的故事,引導幼兒懂的一些交往的禮儀
(1) 教師有表情地講故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小草為什麼會長得高、長得大,它得到了誰的幫助?小草它是怎麼想的?我們應該學習它什麼?
(2) 教師引導幼兒講講鄰居互相幫助的事情:你得到別人的幫助嗎?別人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別人幫助自己時你心裡感覺怎樣?
(3)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做大樓里的好孩子呢?我們還可以怎樣來幫助自己的鄰居?
3、教師總結,結束活動教師:在居住樓里,遇到大人,我們要有禮貌的稱呼他們,當他們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和小夥伴要友好相處,互相關心。
活動反思:
現在的兒童是21世紀真正的主人,他們應有良好的社會品質,尊敬老人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每一個人都應遵循,特別在幼兒階段,教師就應注重幼兒社會品質方面的培養。
活動目標:
第15篇、幼兒園大班社會快樂植樹節教案反思
1、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透過講講、看看、玩玩、種種等活動。
3、讓幼兒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幼兒對常見樹的認識,瞭解樹木與人類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植樹的工具,在幼兒園內開闢種植角,備好柳樹枝段。
2、製作好樹木與人類關係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
3、自製常見樹小紙牌人手3~4張。
活動過程:
一、講樹
1. 觀看「風沙的危害」 多媒體課件,配以音樂解說,製造略顯緊張的氣氛。讓幼兒透過聽講解、觀看「風沙的危害」, 多媒體課件,瞭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
2. 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呢?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及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 觀看春天季節特徵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二、誇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觀看樹木與人類關係並結合多媒體課件討論,植樹對人類的益處:凈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遮雨、防止火災等功用。
三、玩樹牌幼兒每人3~4張小紙牌,上面繪有各種已認識的常見樹木。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玩樹牌。
玩法:雙方同時出一張樹牌,先拍桌者先講:一要講出這兩種樹的樹名,二要講出每種樹的一二個主要特徵。三要講出其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都講對了,兩張數牌就歸講者所有;講錯了,就有對方講。如雙方均未講對,就把這兩張牌擱一邊,雙方重新出牌。最後以牌多者為勝。
四、種樹
1.激發幼兒參與種樹的興趣——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讓幼兒說說如何種植「柳樹」
(1)種植工具(2)種植方法
2.幼兒種植,老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每棵樹枝的間距。
3.插上小標誌,便於日後負責照看和護理。
編後語:
植樹節在春天,植樹節的時候,我們小朋友將樹苗運來了城市的郊區,拿著手中的小鐵鍬,將一棵一棵小樹種栽了下去,等待著希望發芽,等待著長成參天大樹,這是孩子的小小願望,小樹苗,你快快長大吧!
活動反思: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的家長和孩子們當天還參加了戶外的植樹體驗活動,在植樹、撿樹葉、掛樹牌、和給樹木澆水的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分工合作、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習慣。
活動目的:
第16篇、中班社會春天真美麗教案反思
1、運用已感知經驗,學習替換歌詞,嘗試跟著節奏說唱。
2、用說唱和歌表演的表達對春天喜愛的情緒。
3、有對春天特徵感知的經驗
4、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鴨"
以愉快的情緒活動主題。
二、嘗試用說唱的為歌曲"春天"替換歌詞
1、說唱歌曲"春天"
摘句說唱,跟著節奏把每個字說清楚。
2、改編歌詞
(1)說說春天的特徵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春天還有哪些呢?"(小草長出綠頭髮、桃花塗上紅胭脂、茶花戴上小紅帽……)
(2)自主,替換歌詞。
選擇合適的句子填進歌曲並說唱。
*替換歌曲段中的"花兒都開了"這句。
春天天氣真好,蝌蚪找媽媽;
春天天氣真好,青蛙呱呱呱;
春天天氣真好,小朋友呀去郊遊;
……
要點:
幫助幼兒積累替換歌詞的經驗。如:句子太長可以去掉詞或說得快一點等。*替換歌曲段的"楊柳樹兒對著彎彎腰"
要點:替換的句子加長了,幼兒互相,選擇合適的詞句,歌詞替換。
三、用複合節奏演唱"春雨"
1、春雨滴滴答,……滴答……
2、用新編的歌詞演唱。(鴨子、青蛙……)
四、來來來,恰恰恰,一起舞起來。
在愉快的歌舞中結束活動
背景介紹:
最近我班正"春天真美麗"的主題活動。在主題初期小朋友多次在校園裡尋找春天的秘密。找到迎春花象喇叭,說小草變綠了,還白玉蘭悄悄地開放了。小朋友親眼目睹茶花的花苞想吹氣球變成一朵朵燦爛的小花;光禿禿的樹枝上苞出嫩芽。就象看著嬰兒慢慢長大一樣,小朋友對春天的情感尤然而生。春天的美是多姿多彩的:有自然景色的美、小朋友服裝的美、動物有趣的和小朋友快樂的郊遊。於是大家分別去收集的資料。有讚美春天的詩詞、散文許多優美動聽的歌曲等。欣賞了散文詩春雨的色彩、春天的秘密,古詩:春夜洗雨、春曉……等。小朋友對用音樂的春天感興趣。唱了歌曲春天、我是一朵小花、春雨、小鴨洗澡……用舞蹈、說唱、樂器等多種對春天的和喜愛之情。
歌曲"春天"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老歌,我在想,能給老歌注入新的活力,讓這首歌曲更富有時代氣息呢?於是我借鑒流行的元素,嘗試用hippop的說唱來歌曲春天。小朋友喜歡說唱,那歡快的(節奏、與眾不同的演唱啟用了小朋友的慾望。對春天喜愛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我在思考,可否讓幼兒把對春天的經驗用說唱的,替換歌詞的方法呢。從而活動師幼和幼兒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得各自的經驗能夠互相遷移又互相重組。也培養大家合作協商解決活動中題難的能力。
1、運用已感知經驗,學習替換歌詞,嘗試跟著節奏說唱。
2、用說唱和歌表演的表達對春天喜愛的情緒。
活動流程:
個環節:匯入主題律動"小鴨洗澡"
以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引出律動小鴨,師生愉快地表演把幼兒情緒所有調動起來,很快活動主題。
個環節:嘗試用說唱的,為歌曲春天替換歌詞
環節有兩個,是把歌曲中"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都開了中的花兒都開了"替換成春天的事物。小朋友的思維很活躍,說唱道"春天天氣真好,燕子飛來了";說唱:"春天天氣真好,青蛙呱呱呱叫";還說:"春天天氣真好,小蝌蚪呀找媽媽"……
是替換歌曲中"楊柳樹兒對著彎彎腰"句。句比前一句長,對幼兒又是挑戰。中班幼兒具備好勝心,,面對的挑戰,出越發激動和的創作熱情。思維的火花被啟用了。的--"小朋友呀去郊遊,真呀真高興";"小草長出綠頭髮,癢得咯咯笑";"大狗熊呀睡醒了,找吃的"……在環節的開是拓幼兒思路鼓勵幼兒求異思維,幼兒的思路有時會狹窄,會被先前的幼兒所,這時老師要用開放性問題來開拓幼兒的思路。如:"還有的嗎?有不一樣的嗎?除了花、草,動物有嗎?我時了多媒體畫面,選取了與春天的動植物的圖片組合成一幅春天的畫,有把春天所事物都呈現,會禁錮幼兒的思維,畫面是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幼兒打開思路,多向思維。
環節的難點在於。小朋友腦子裡想的歸納成簡短的一句話,並填進固定的樂曲中,很會字多了,字少了的。比如:"春天天氣真好,美麗的茶花紅彤彤"。一開始唱不進歌曲中,於是我啟發小朋友一起想辦法,交頭接耳,自言自語,還拍手跺腳打節拍,就你言我一語,師生出點子找竅門,最後終於了。在後大家悟出替換歌詞的訣竅了:原來字少就說得慢點,字多句子太長可以去掉字,也可以說得快一點。在替換歌詞時幼兒肯定會有失敗或,的,在經歷了失敗--嘗試--的過程中幼兒的編唱經驗和愛春天的情感更了提升。在的更幼兒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和性,這是隱性的教育而非顯形的。
個環節:歌曲"春雨"幼兒分成兩組用複合節奏把歌曲中春雨滴答聲的快和慢演唱。在合作之後啟發幼兒改編歌詞把與春天的動物唱進歌里。內容是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有的合作意識是才能把兩種不同的節奏在同一里合唱。
個環節:律動"來來來恰恰恰"
春天裡大地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季節,春天森林裡動物最熱鬧的是後,以動物狂歡的律動把整個活動推想高潮,使幼兒感受到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充滿活力。
整個活動以春天為主線,音樂為載體,讓幼兒對春天的感受。是替換歌詞、唱幾首歌,而是音樂活動中的每個環節培養孩子們終身受益的能力。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們學會經驗地遷移,合作與交流的技巧,對音樂的感受和多元的表達與的,這是極為的。,尊重孩子、承認差異、優勢互補是我音樂活動中的支援策略。才是我設計的音樂活動所要追求的。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春天為主線,音樂為載體,讓幼兒對春天的感受。是替換歌詞、唱幾首歌,而是音樂活動中的每個環節培養孩子們終身受益的能力。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們學會經驗地遷移,合作與交流的技巧,對音樂的感受和多元的表達與的,這是極為的。,尊重孩子、承認差異、優勢互補是我音樂活動中的支援策略。才是我設計的音樂活動所要追求的。
第17篇、中班社會哭娃和笑娃說課稿教案反思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哭娃與笑娃》這個活動來自山東省編教材中班上冊《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兒偶爾情緒不是很穩定,早晨來園偶爾哭著喊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好用,為此我特意設計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這次活動,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發揮增效作用。並採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能力目標:知道哭和笑的兩種不同的表情,會從兩種不同的表情里判斷人的心情。
情感目標:學會關心他人,願意為好朋友帶來快樂。
3、重點難點:
重點: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難點:能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係,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圓形卡片若干,彩筆。
2、表現哭、笑表情的人物頭像各一幅。
3、背景音樂《笑比哭好》
4、「心情速遞」板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法,互動遊戲法
1、情景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隻快樂的小熊,激發起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讓他們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2、互動遊戲法我和幼兒一起來做五官的遊戲,我先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幼兒,這是哪裡呀?讓幼兒猜。以此類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讓幼兒猜全。接著鼓勵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做猜猜五官遊戲。做完遊戲,趁著幼兒盡興,我問幼兒:五官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大家一起積極發言一起討論。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互動遊戲法,啟發誘導法
1、情景遊戲法: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引導幼兒認識人的五官和瞭解五官的用途是什麼。
2、啟發誘導法:在小黑板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傷心的等等,讓幼兒觀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麼關係的?進而引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發興趣,匯入課題
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裡,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二、匯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文.章出自屈a老師教.案網"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裡,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為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透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著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像,情感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說要用笑臉、說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五、教學反思
提醒幼兒每天來園時,在「心情速遞板」上標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關心大家的心情,說一些高興的話,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六、布置作業
以漂亮的我為主題,畫一副自畫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實的表現出來。
活動目標:
第18篇、中班社會看望敬老院爺爺和奶奶教案反思
1、能用語言大膽地與爺爺奶奶交往。
2、透過表演、贈送禮物、親密接近、分享食品等,激發對爺爺奶奶愛的情感。
3、懂得尊敬、關愛周圍的老人,會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過程:
1、乘車前往。
2、禮貌與門衛及所見的人招呼。
3、向爺爺奶奶說祝賀話,贈送禮物,與爺爺奶奶坐在一起。
4、表演節目:幼兒與爺爺奶奶節目互相穿插。(中1班:;中2班:歌表演: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兒歌:分果果;中3班:)
5、親密接近:給爺爺奶奶剝桔子、香蕉、糖果與他們一起吃;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6、把其他幼兒的禮物請敬老院的阿姨轉送給其他的爺爺奶奶。
7、向爺爺奶奶告別。
8、乘車回園。
活動延伸:
1、把活動的錄影、照片給其他幼兒看。知道要關心周圍的老人。
2、回家為爺爺奶奶送一件自己做的禮物,說一句祝賀的話,做一件好事,表演一個節目。
活動反思: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幼兒生活的聯絡,與社會生活的聯絡,創設開放的教學,教學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幼兒將他們的視野投身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那才真正吸引幼兒,也才更有效。
活動目標:
第19篇、中班社會快樂的兒童節教案反思
1.樂於和同伴或家人一起過節,充分感受節日的快樂。
2.知道"六一"兒童節是自己的節日,也是全世界小朋友共同的節日。
3.透過比較,知道還有許多小朋友生活艱苦,願意獻出愛心,幫助他么過一個快樂的"六一"。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師與幼兒一起裝飾活動室。
2.各地幼兒歡慶"六一"的錄影。
活動過程:
1.觀察環境,匯入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班內環境和園內環境的變化。
(2)啟發幼兒思考:今天是什麼節日?(或什麼節日快點了?)我們可以怎樣慶祝自己的節日?
(3)師幼共同小結:"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全世界小朋友的節日。每到這一天,全世界小朋友都會歡天喜地的慶祝自己的節日。小朋友們在這一天都會收到很多的禮物,爸爸、媽媽還有可能帶小朋友到好玩的地方去玩。今天,我們自己排練了一些好看的節目來慶祝節日,真是開心極了。
2.觀看錄影,分享節日的快樂。
(1)將收集到的各地小朋友歡慶"六一"的錄影播放出來,請幼兒共同欣賞並感受節日的快樂。其中既有中國小朋友過節的錄影,也有外國小朋友過節的錄影,還有福利院或貧困山區小朋友過節的錄影。
(2)組織幼兒討論:外國的小朋友是怎樣歡慶"六一"的?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又是怎樣慶祝的?看到貧困山區的小朋友你有什麼想法?你準備怎樣幫助他們?
(3)引導幼兒小結:"六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雖然可以收到很多的禮物,但是還有很多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如果大家都獻出一點點愛,他們就可以和小朋友一樣過一個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啦!
3.師幼獻愛心活動(1)大家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送給貧困山區的朋友,讓那裡的孩子也感受到節日的快樂和幸福。
4.師幼共同表演節目,歡慶"六一"。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此活動已安排在"六一"兒童節前或當天開展。
2.活動後一定要請幼兒一起家將禮物送給某個福利院的或貧困山區的小朋友,然後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
3.請家長根據孩子的意願準備一件小禮物,並向孩子介紹福利院或貧困山區的孩子的生活。
教學反思:
我們幼兒園本著尊重孩子、關愛孩子的理念,真正把「六一」節還給孩子,過一個美好的童年為出發點,組織全體孩子開展了一系列六一慶祝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既豐富了孩子們的節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稱讚。
第20篇、中班綜合性社會活動設計去救小動物教案反思「你晚上一個人睡在一間小房間嗎?」每每問及幼兒這個問題,很多幼兒的頭都會搖得像波浪鼓似的。是呀,在許多幼兒的心目中,黑房間多可怕呀,也許有妖怪,有大灰狼。幼兒的生活經驗貧乏,認知水平低,平時愛聽的童話故事裡就經常有妖怪、大灰狼的角色,再加上一些成人不正確的恐嚇,如「不聽話就把你關到黑房子里去」等等原因,幼兒怕黑也就不奇怪了。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去救小動物這個遊戲就是幫助幼兒正確認識黑,並能用各種方法去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礙,培養自己在困難面前能用遷移、變通的方法幫助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一.材料小山洞、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動物玩具,小貓頭飾若干,貓媽媽的胸飾一隻,音樂磁帶一盒。
二.過程
(一)以遊戲的口吻和形式匯入活動
1.教師:「小貓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到那邊森林裡去玩,我們一邊唱歌一邊走吧!」(伴隨《蝴蝶花》的音樂,幼兒做律動進入場景)
2.教師:「草地上真舒服,小貓們和媽媽一起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媽媽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3.故事:從前,有一隻可愛的小兔跟著媽媽一起到森林裡去采蘑菇,它看到美麗的鮮花,漂亮的蝴碟可開心了。它一會兒去聞聞鮮花,一會兒撲蝴蝶,結果找不著媽媽啦。天漸漸地黑了,小兔找不著媽媽多傷心呀,它大聲地喊:「媽媽,媽媽……」。
(二)營救小動物,鼓勵幼兒不怕黑
1.發現情況透過小動物的呼救聲及教師對黑洞內發生情況的描述,讓幼兒感知發生的事情,激起幼兒救小動物的慾望。
(1)(伴隨著音樂,以遠處傳來一陣陣小動物的呼救聲)教師:「咦,好象有什麼人在哭,你們聽,是誰在喊救命?小貓們,你們千萬別動,媽媽去看看。
(2)教師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細往山洞裡看,說:「呀,這裡有個山洞,裡面很黑,什麼也看不見。對,聲音就是從這裡發出來的。哎呀,這個洞口這麼小,我鑽也鑽不進去,怎麼辦呢?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黑洞洞的山洞裡到底是誰在哭呀?小貓們,你們誰願意幫媽媽進去看看。」
2.鼓勵幼兒克服怕黑心理,勇敢地鑽進山洞
(1)請膽大的幼兒做示範(3—4人),並說說自己害怕不害怕,以及自己是怎樣克服害怕的
(2)交談,瞭解害怕的幼兒的心理狀況,教師對他們進行疏導討論:怎麼樣才能讓自己不害怕呢?歸納如下方法:
a.先站在洞口往裡看一看,等自己的眼睛漸漸習慣了黑再慢慢走進去,一邊走,一邊摸,就不會摔跤,也不會害怕。
b.進去的時候想想高興的事,一邊走,一邊唱唱歌,就不會害怕。
c.你就想裡面的小動物多可憐,我一定要幫助它,其它什麼也別想,就不會害怕了。
d.裡面雖然黑,但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慢慢走,就不會出危險,這們也不會害怕。
(3)請願意去救小動物的幼兒一個一個爬進山洞,每人只救一個小動物。
(4)教師對還不敢進去的幼兒再次進行疏導,啟發他們找上好朋友一同進去救小動物。
(5)請膽子特別小的幼兒藉助一些器具(如木棍、玩具刀、手電筒等)和好朋友一同進山洞。
(6)教師親親每一個救小動物的幼兒,誇獎他們是勇敢的孩子。
一、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幼兒在活動中所嘗試的各種克服怕黑的方法,使幼兒明白我們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會有很多克服困難的方法,鼓勵幼兒平時要積極動腦。
二、鼓勵幼兒努力養成自己獨睡的習慣教師:「現在,老師要問你們一個問題,哪些小朋友在家是和爸爸媽媽睡在一個房間的?為什麼不一個人睡?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黑房間里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我們有各種方法戰勝黑暗。你們以後敢不敢一個人睡覺啦?敢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設置勇敢者評比欄,給每天獨睡的幼兒貼一朵小紅花。
活動反思:
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