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社會上學期教案《20篇(優選)》含反思

時間:10-17 閱: 社會教案

《中班社會上學期教案《20篇(優選)》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社會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第1篇、中班社會活動我是交通警察教案反思
1. 透過觀察圖片和進行遊戲,認識交通警察的工作。
2. 製作交警背心,發展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3.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 幼兒自備淺色大紙袋。
2. 交通警察工作的圖片。
3. 彩紙、繩子、三輪車。
4. 把活動室或戶外操場布置成馬路,包括十字路口斑馬線、馬路等。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想一想,哪一類警察負責指揮交通。
2. 出示交通警察工作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警察有不同的分工。
3. 請幼兒觀察交通警察的服飾,猜猜他們為什麼穿熒光背心,引出他們的工作內容及工作環境。
4. 請幼兒利用淺色大紙袋,設計交通警察的背心。
5. 老師協助他們在紙袋底部剪一個洞,並把兩邊剪開,再繫上繩子,然後在紙袋上貼上橫條彩色紙。
6. 帶領幼兒到活動室或室外操場,請幼兒分別扮演司機和交通警察玩遊戲。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兒需穿上自己設計的背心巡邏和指揮交通。
活動評價
1. 能說出交通警察的工作。
2. 能設計交通警察的背心。
3. 樂於參與集體遊戲。
活動建議
1. 活動前可與幼兒一起布置馬路,並讓幼兒認識理解相關的交通規則。
2. 在遊戲前,與幼兒討論有關的交通規則,並在遊戲中遵守規則。
活動反思
交通安全很重要,我們時刻都不可忽視。遵守交通規則要從幼兒抓起。讓幼兒懂得交通警察在馬路上指揮交通時所做的手勢,並讓他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指揮交通的動作手勢和交通標誌,使幼兒明白遵守交通規則對交通順暢和保障生命安全的意義。
設計意圖:
第2篇、中班社會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教案反思
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人不識禮儀,寸步亦難移」,這是我國人民廣為傳頌的一句名言。禮貌用語是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約定俗成的一些禮貌語言。在一定意義上,它標誌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著社會風尚,也反映著每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養。注意培養幼兒的禮儀意識,特別是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幼兒的自覺行為就更為重要,這也是設計《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動的主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禮貌含義,並願意積极參与和認真做好。
2、讓幼兒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責任,體驗自己的價值。
兒童經驗基礎
去過公共場所。
環境準備
挂圖、禮貌牌若干。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禮貌」含義。
教學難點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挂圖,請幼兒仔細觀察。
這是什麼地方?你去過嗎?
2、我們來當幼兒園有禮貌的小朋友。
在商場里,我們要注意什麼?
3、請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加深對禮貌的理解。
在幼兒園裡,怎麼做是有禮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樣做的呢?
(1)幼兒自由結伴練習禮貌用語。
請你看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2)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並推選出誰是最有禮貌的小朋友。
你們覺得哪個小朋友最有禮貌?
(3)給有禮貌的小朋友掛上禮貌牌。
活動反思: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選用「圖示」的手段,把幼兒應掌握的具體形象地描述出來,說明禮儀的具體內容,這樣幼兒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記住。在社會交往中使用禮貌語言,有利於協調入與人之間的關係,促進人們之間的團結。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說話有禮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課旨在透過活動,教育幼兒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明有禮的好傳統,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為什麼要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形成人人使用禮貌用語,處處使用禮貌用語的風氣,逐漸形成習慣。體會對人說話有禮貌、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給生活帶來的和諧和快樂,為自己做到說話有禮貌而感到自豪。激發了幼兒產生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的願望。
活動目標
第3篇、中班社會活動交通標誌作用大教案反思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知道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
2、瞭解標誌的作用和特徵。
活動準備
1、 準備各種交通標誌圖片、書籍若干。
2、 準備自製標誌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卡紙、鉛筆、彩筆等。
3、 小狗貝貝布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師:小朋友,今天早上有個小動物委託我們幫他一個忙。到底是誰呢?它又遇到了什麼困難呢?我們快一起來看看吧!(師出示布偶表演情景戲) 師:前幾天小狗貝貝新買了一輛小汽車,這不今天早上它就開著它的小車來我們菜都壽光遊玩,但是一進城,它發現我們的馬路上到處有著很多它不認識的標誌,這些標誌它從來沒有看見過,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它不敢開車進城,只好來請教我們小朋友了!
二、認識交通標誌
師:瞧!小狗貝貝把這些交通標誌都給畫了下來,我們快一起來看看它們都代表著什麼意思吧!
(師出示各種交通標誌的圖片,請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試著說出這些分別是什麼標誌,分別代表著什麼意思)幼兒舉手回答:紅綠燈、禁止停車、禁止行人通行、禁止非機動車輛通行等。
師:剛才小朋友都說出這些標誌的意義,那到底說的對不對呢?老師來告訴你吧!(師詳細講解每個交通標誌的名稱及意義)列舉。
遊戲——我指你說:(教師可指出標誌圖片,讓幼兒說出標誌名稱及含義,以讓幼兒鞏固複習)教師帶領幼兒說標誌的稱及含義。
師:請小朋友說說自己還見過哪些交通標誌?它能告訴我們什麼?鼓勵大膽回答的幼兒。
三、交通標誌作用大
師: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很多交通工具的意義,那小朋友你們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了這些交通標誌,那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幼兒自由想像回答,幼兒紛紛回答。)
師小結:交通標誌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那馬路上的車就會隨意亂行,沒有規則,互不謙讓,很容易引起車禍;如果沒有交通標誌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停車場,那車輛就會隨意停放,這對我們的行走和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上班的時候馬路就會混亂,這樣會影響人們的工作的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交通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是缺一不可的,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去執行這些交通標誌所表達的含義,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做一名優秀的交通小標兵。
四、我是小小設計師
師:小朋友,剛才貝貝說,它現在可全都明白了這些交通標誌的意義了,它說謝謝我們中班的小朋友,我現在要開著車到我們幼兒園來參觀呢!你們高興嗎?可是啊,對於我們幼兒園貝貝一點也不熟悉,每個教室每個房間它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所以我想我們今天就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為我們的幼兒園設計出一些標誌來,就象交通標誌一樣,讓貝貝一來,看到這些標誌就知道這些地方是幹什麼的。如:可以在我們洗手的水龍頭那裡設計一個標誌,如:用水龍頭的時候要開小一點,用完以後要記住關掉,不要浪費水資源等等)
2、幼兒尋找設計目標
師:小朋友,現在你就出去找找我們教室或者是幼兒園哪些地方需要標誌?(幼兒尋找,師可跟隨指引)
3、幼兒為幼兒園設計標誌並製作出來
(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要重點指引)
4、標誌粘貼
師幼共同將幼兒自製的標誌貼在適合的地方,並讓設計者向其他幼兒講述其意義。讓幼兒加深理解標誌的名稱及作用。
五、活動延伸
可請小班幼兒參觀展示並為他們講解其標誌的意義,也可放學後讓幼兒帶領自己的父母去參觀設計的標誌。
活動反思
對於中班孩子來說,馬路是他們熟悉的環境,而且孩子對馬路上的各種交通標誌等都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交通標誌又是我們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好題材。
活動目標:
第4篇、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尊重他人的勞動教案
1、懂得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2、學會換位思考,體驗不同職業的辛苦
活動準備:
Ppt動畫、蘿蔔若干、小象頭飾、圖書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教師出示大蘿蔔圖片,匯入主題。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蔬菜?你知道這是誰的勞動成果嗎?
二、基本部分
1、傾聽故事《小象的蘿蔔地》,感受辛苦勞動成果被破壞的心情
教師:勤勞的小象做了哪些事情?
教師: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被破壞,小象是什麼樣的心情?
教師引導幼兒感受小象勞動成果被破壞的傷心情感。
教師小結:收穫勞動成果,需要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
2、幼兒觀看動畫,懂得尊重、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幼共同討論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勞動成果。
幼兒看動畫,啟發思考:
教師:寶寶在家有沒有尊重媽媽的勞動成果?他是怎麼做的?
教師:後來,寶寶為什麼體會到要尊重媽媽的勞動成果呢?
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互相討論如何尊重環衛工人、清潔員、服務員、老師等不同職業的勞動成果。
師幼共同小結:尊重是相互的,我們要學會理解他人的辛苦,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4、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
1)、師幼共同觀察兩張圖片內容。
2)、引導幼兒判斷對錯並思考原因。
3)、請個別幼兒表達觀點,教師進行指導。
5、教師組織幼兒玩《我會整理》的遊戲,學會換位思考。
1)、教師請幼兒分別整理班級的圖書、玩具
2)、幼兒整理好之後,教師將幼兒整理的書本弄亂。
3)、請幼兒分別說說看到自己整理好的東西被弄亂後的感受。
4)、對個別不理解的幼兒進行心理輔導。
三、結束部分
誦讀《弟子規》,感受經典熏陶。
分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活動延伸:
教師搜集關於環衛工人、飯店服務人員、幼兒園保教阿姨的圖片讓幼兒感受他們的辛苦,並知道如何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幼兒園開展勞動活動時,組織幼兒撿樹葉、擦公共樓梯等。
區角活動:在區域角給幼兒提供道具,讓幼兒扮演不同職業的人民,從中體驗勞動的辛苦,以及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領域滲透:在語言領域活動中,讓幼兒描述不同職業的辛苦。
第5篇、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快樂的動物園教案(附教學反思)喜歡小動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近階段,我們班的孩子和小貓熊、烏龜、小鳥等這些可愛的動物交上了朋友,小動物不時地出現在好聽的故事裡、有趣的兒歌里、好玩的遊戲里,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孩子。
小朋友對小動物濃厚的興趣,促使我們開展了以「可愛的小動物」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創造了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的機會,透過不同的途徑(看、聽、講、畫、做)採用多種形式(語言、音樂、美術、體育遊戲)幫助幼兒感知並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徵、生活習性以及奇聞趣事,家長們也特意帶著孩子去動物園觀看了小動物的精彩表演,使幼兒對動物的情感和瞭解逐步加深,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在已有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想進一步表現自己對小動物喜愛之情的願望。
綜合活動「可愛的小動物」就是為了滿足這一強烈的願望而生成的。本次活動透過為幼兒創設寬鬆的可選擇的環境,以師生共同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自由、自主的遊戲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表現、樂於交流。由幼兒自己動手設計、構思、創造、製作等一系列的活動後,充分調動了他們活動的積極性,滿足每一個孩子表現與表達的慾望和需求,實現幼兒原有經驗的再現、整合與提升。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徵,並運用各種材料將自己打扮成各種小動物。
2、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大膽創造和表現,充分展現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樂的愉悅。
活動準備:
1、透過教室內的環境布置、父母提供的參觀條件,幼兒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2、材料:廣告紙、舊衣服、包裝紙、雨披、樹枝、吸管、無用的長布、雪碧瓶的蓋子、軟泡、果凍殼、毛線、一次性杯子、頭箍、蛋糕盒、髮夾、羊角球、獨木橋等;工具:剪刀、透明膠、雙面膠、強力膠。
3、環境:寬敞的活動室。
4、磁帶《快樂的動物園》,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討論孩子們心目中「可愛的小動物」。
由於我們在前一階段進行了相關的主題活動,所以幼兒對小動物的印象極深。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2、引導幼兒回想、討論各種小動物的特徵,試想自己變成什麼。
活動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大膽地暢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變成一隻可愛的小山羊;思思想變換成一頭小豬;欣欣渴望自己成為一個惹人喜歡的小花貓……
3、幼兒自主選擇各種各樣材料,裝扮自己。
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用毛線貼在白色衣服上可以當作綿羊身上的毛,在蛋糕盒上畫格子,就成了烏龜背上的殼了,果凍殼做梅花鹿的角……。
4、幼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制作,為他們出謀劃策。
活動中,波波小朋友幫助文文把毛線貼在背上做羊毛,宇宇幫助思思裝上了「豬鼻子」,菲菲和佳佳合作共同製作了貝殼裝在了背上,珊珊撕下透明膠把果凍殼「安裝」在希希頭上,一頭梅花鹿出現了……
雖然幼兒是初次進行動物的裝扮活動,可由於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在此使他們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就是利用一些廢舊物品來表現自己對動物的喜愛。
5、對於同伴的裝扮,進行彼此評價、相互欣賞。
波波透過裝扮儼然成了一個「孫悟空」,他先是拿一塊布圍在身上,再拿一個女小朋友的頭箍套在頭上,眨眼間一個猴子顯身了。
思思在一個雪碧瓶的蓋子上挖了兩個洞,然後裝在鼻子上,一個豬鼻子出現了。
樂樂拿了兩個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山羊角。
欣欣用幾根吸管分別裝在臉上,裝作了一隻小花貓。
貝貝用兩根開叉的樹枝貼在頭上,彷彿是一隻梅花鹿的角。
……
幼兒在互相欣賞別人的作品後,歡快地唱起了歌曲:快樂的動物園。
6、布置運動會比賽場地,並介紹遊戲規則。
幼兒分4組比賽,每組從第一位幼開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興地跳起來,手握緊手把向前跳動,穿越「山洞」,走過獨木橋,拿到水果後,按原路返回。
這時幼兒情緒高漲、積極求上進的心情頓時被調動起來。但隨著一聲「開始」,他們又紛紛投入到遊戲中,緊接著的是一聲聲「加油!」、「加油!」。
7、幼兒進入遊戲,教師作為裁判,指導幼兒遊戲。
8、活動結束,引導幼兒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兒、教師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抬的抬,將活動室場地收拾乾淨。
反思與分析:
喜歡小動物是每個處在學齡階段幼兒的共性,它們可愛、聽話、討人喜歡。而這一活動,正是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基礎上,開展的。原本在設計這一活動時,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遊戲中發揮想像、大膽創作,試著用各種材料裝扮自己。但在實際地操作活動中發現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遠遠超出了我的設想。
如班裡出現的兩頭小鹿,它們各有各的可愛,各有各的獨特之處。貝貝小朋友為了模模擬的梅花鹿,特意選了兩根開叉的樹枝,讓人從遠處一看就明白她扮的是梅花鹿。而希希小朋友所用的是兩個心形的果凍殼,我們得從他的頭頂上往下看,才能聯想到這是頭「小鹿」,用他的話說就是:我是頭小小鹿,角還沒長大呢!仔細想想,他說的還真有點道理。
波波小朋友也不差,他居然想到用女小朋友的頭箍(男孩子一般不願意用女孩子的東西),再用一塊布將自己偽裝成「孫悟空」,他那大膽的創新和勇於創造的精神,被大伙兒一致認為是班裡最可愛的小動物。
其餘的小朋友在活動中也表現的不錯,充分發揮想像,動手動腦創作。最值得我欣慰的是本次活動中幼兒間團結互助的精神充分地體現出來了。他們不僅一改以往只顧自己的自私想法,主動去幫助他人,為別人取得榮譽而感到高心,真正實現了互幫互助。
而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僅以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幫助幼兒,引導幼兒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操作,做中玩、玩中樂,注重了幼兒情感的交流,使整個幼兒真正地達到了教育目的。
活動目標:
第6篇、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長大了教案(附教學反思)
1、 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重點難點:
1、 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 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故事、衣服、音樂
活動過程:
1、 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
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 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為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 談話:讓 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5、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透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四環節穿衣大賽有些單調,準備應再豐富一些。
活動設計背景
第7篇、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家鄉的水果教案(附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們的家鄉在新疆,新疆自古就有「瓜果之鄉」的美譽,吐魯番的葡萄、庫爾勒的香梨、阿克蘇的蘋果、喀什的石榴馳名中外。《家鄉的水果》這一教學活動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教育幼兒愛祖國就要愛自己的家鄉,愛自己的家鄉就應該知道家鄉有哪些水果,從而培養幼兒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水果並能說出其名稱,如:蘋果、石榴、葡萄、梨子。
2、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掌握「蘋果、梨子、石榴、葡萄」等詞語。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
活動準備
1、葡萄、石榴等夏天家鄉常見的水果圖片。
2、當地水果,如:蘋果、葡萄、梨子等實物。
活動過程
一、歌曲郊遊匯入活動:今天,老師又要帶小朋友去郊遊了。你們準備好了嗎?出發!
二、展開部分
1、圖片認識
首先我們來到了阿克蘇站,小朋友們你們看,提問:這是什麼水果,(蘋果)。
(音樂郊遊)小朋友們坐好了,我們又要出發了?哇,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喀什,好多好多紅紅的東西,這種水果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呢?(石榴)
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到了庫爾勒,這又是什麼水果呢,(梨子)
下一站,老師還想帶你們去個地方吐魯番,這裡有什麼呢?誰能說一說呢?(葡萄)教師將孩子們說的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認識蘋果、石榴、梨子、葡萄。
2、實物再認
今天我們認識了家鄉的好多水果,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裝有「水果」的口袋拿出來,邊拿出口袋,邊念兒歌:「奇妙的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麼?教師摸出石榴問:這是什麼(這是石榴),要求幼兒說出水果的名稱。」
三、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拿出自己摸到的水果分給大家吃。邊吃邊交流家鄉的水果,說說家鄉的好。
活動延伸:讓幼兒設計出自己心中未來的水果
教學反思
孩子們對身邊的水果真是太瞭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說明這些水果對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因為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很多。孩子的一句:「怎麼那麼多啊。」油然而生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孩子能說出很多水果的名稱,但是對水果與季節的關係還不太瞭解,我將這個問題留給他們回家自己找大人尋找答案。
設計思路
第8篇、中班社會活動超市教案反思
五一勞動節期問,我們引導幼兒瞭解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工作。在此基礎上,我們帶幼兒參觀了清華園超市,孩子們對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收銀機、購物小票等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這個談論:「今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買酸奶了。」那個說:「我去家樂福超市了,那裡特別大,有好幾層呢。」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瞭解生活中的經驗,並提升他們對超市的認知,於是我們和幼兒一起在班級里創設了超市情境,開展超市購物的遊戲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並體驗超市中的不同角色,擴展社會經驗。
2、幼兒學習解決遊戲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食品包裝盒、牙膏盒、各種飲料瓶、自製收銀機、購物籃等。
2、經驗準備:幼兒有逛超市的經驗,知道超市裡有許多的商品,超市的商品可自選等,還有一定的學習經驗,討論過「我們的購物計劃」,進行繪畫「超市裡」,聽了故事《貓熊開商店》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扮演和體驗超市裡不同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
難點:幼兒學習協商扮演超市裡不同的角色。
活動過程
1、建立超市。
從超市參觀回來,孩子們都希望自己的班裡也有一個超市,於是,教師鼓勵幼兒想辦法共同建立超市,引導幼兒參與環境創設和材料準備。他們開始陸續收集廢舊材料,製作商品標籤。孩子們對貨品進行了分類,可是這些貨品如何擺放呢?我問孩子們:「用什麼來擺放超市的貨品呢?」詩宏提議用過渡區的玩具架,因為他認為過渡區的玩具架帶輪子,移動方便。於是孩子們把過渡區的玩具架變成了超市的貨架,他們整理好貨物,超市準備開張了,可是大家發現還沒有錢幣,李堯跑來找老師:「老師,超市的錢還沒有,怎麼辦?」我說:「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李堯說:「我們自己做錢吧。」他在美工區找了幾張白紙,寫上數字,作為超市的錢幣,大家高高興興地玩起來。
2、學習角色。
在遊戲開始階段,教師沒有為幼兒分配角色,而是以遊戲中角色的身份與幼兒互動,透過討論等加深幼兒對角色的理解。
超市活動開展幾天了,孩子們在超市模仿收銀員、促銷員、顧客等,興緻勃勃地開展遊戲。我也拿了一個購物籃,作為顧客來購物,促銷員郭宗翰正忙著整理商品,我問他:「請問有烤肉味道的薯片嗎?」他紅著臉說:「你自己找找吧。」活動後,我請幼兒討論:作為促銷員,如何向顧客介紹商品?秦靖陽說:「促銷員應該學會推銷商品,有的促銷員還請顧客免費品嘗呢。」;.教.案來自:快思老.師教.案網;,凌燁說:「促銷員要熱情,主動向顧客介紹新來的商品。」張栩月說:「超市還有海報呢,顧客一看海報,就知道超市最近有什麼商品。」於是我們生成了一次談話活動:「我是小小促銷員。」請每一個幼兒扮演促銷員,學習如何介紹和推銷商品,並且請幼兒設計和製作海報,及時介紹商品資訊。
超市的開張吸引了許多的顧客,沐沐拿著購物筐,選了許多的商品,來到了收銀處,收銀員細心地把每件商品都掃描到電腦里,並且一件一件算著價錢,後面的顧客都等急了,收銀員因為商品太多一直算不出總數來;顧客拿的商品太多,超市的貨架一會兒就空了,有的幼兒選不到自己想買的商品;沐沐付款時,她裝在兜里的錢撒了一地。針對這種情況,我和幼兒共同的討論:「如果顧客發現收銀員找錯了錢,他會怎麼想?怎麼做?顧客怎麼選購商品,如何注意用錢安全?」魏積宇說:「顧客會很生氣,他下次就去別的超市買東西了。」劉培正說:「那怎麼行,超市也要賠錢的。」孩子們商議好顧客在超市不能拿太多的東西,每次最好不超過十元錢,並且顧客一定要拿好錢,最好把錢放在錢包里。於是,我們把超市的大購物筐改成了小購物筐,規定每個顧客選購商品不能超過十元,並且,孩子們還用紙折出了漂亮的錢包,顧客購物時可以把錢放入錢包里。在老師的提議下,我們還決定在益智區舉辦會計培訓班,引導幼兒練習簡單的價錢加減,孩子們透過認真地學習,做收銀員時漸漸地都能正確地收錢、找錢了。
3、顧客的問題。
今天活動區遊戲時,超市的促銷員秦靖陽跑來告訴我,「老師,你去超市看看吧。」我來到超市,發現地上有一些食品盒。我問小朋友:「這是怎麼回事?」秦靖陽說:「老師,這都是李堯乾的。不知道他要買什麼東西,他挑來挑去,把商品都弄亂了,而且,他結賬時還不排隊,別的小朋友都生氣了。」於是,我們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如果你是超市的工作人員,你喜歡什麼樣的顧客?如何做一名文明小顧客?」沐沐說:「如果超市人多,要排隊付款。」劉培正說:「顧客不能亂拿亂放商品那樣別的顧客會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於是我們請美工區的小朋友一起製作了顧客須知,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提醒幼兒遵守超市購物規則,做文明的小顧客。
當遇到幼兒不能遵守遊戲的規則時,教師引導幼兒體驗生活中的社會角色,當人們不能遵守規則時,會發生什麼情況?引導幼兒體驗和自覺遵守角色的規則,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
4、超市由熱鬧變冷清的原因。
超市開業有一段時間了,一天,王子軒跑來找我:「老師,超市沒有顧客了。」超市冷冷清清的沒有顧客。我請促銷員王子軒想想辦法,王子軒跑去請別的區的小朋友來超市購物,他來到益智區請邢俊朗去超市,邢俊朗說:「我還要下環保棋呢。」他又請了幾個小朋友,結果沒有人來超市。王子軒失望地對我說:「老師,怎麼辦呢?」我請他向小朋友瞭解一下大家不來超市的原因。過了一會兒,王子軒告訴我:「小朋友說超市的商品太少了,他們買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活動區評議時,我請小朋友們想想辦法。黎美欣提議:「我們女孩喜歡漂亮的衣服,超市應該有賣衣服的。」王子軒說:「老師,超市可以賣水果,媽媽經常給我買超市的水果。」我說:「超市的服裝應該怎麼準備呢?」楊尤拉說:「老師,我們有自己做的環保服裝呢。」於是,在原來的食品區和日用品區的基礎上,我們又新增了服裝區、水果區等,並且都為商品貼上了標籤。魏積宇做促銷員時,大聲地吆喝:「快來買呀,新鮮水果,不甜不要錢。」超市的新商品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張栩月抱著娃娃來到超市,她說:「天氣熱了,我要為我的寶寶買一套夏天的衣服。」快樂超市又重新熱鬧起來了。
當超市由熱鬧變冷清時,教師請幼兒想辦法,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地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以往的角色區,教師總是把很多的材料準備好,引導幼兒直接參与遊戲。透過學習《綱要》,我意識到要引導幼兒參與遊戲環境創設,並在其中學習解決遇到的問題,以此增強幼兒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超市的開張,到角色的扮演,我們引導幼兒動腦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辦法解決遊戲中遇到的問題。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了怎樣為顧客服務和
怎麼做文明顧客,角色的模仿也促進了幼兒之問的交往和合作,從而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2、活動中的不足:
還應把超市活動和其他的區域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各區域遊戲之問積極地互動起來。例如,可以把娃娃餐廳製作的食品拿到超市去賣等。
活動目標
第9篇、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夏天飲食教案
1、知道人們需要吃不同的食物,才能營養全面,有利於身體健康,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2、初步會合理搭配一餐的飯菜,知道要有葷有素,有菜有主食等。
活動準備
1、教師瞭解幼兒平時飲食習慣,幼兒具備一些葷菜、素菜有不同營養的經驗。
2、設置好自助餐廳的環境,不同類的多種食物教具各一盤,如: 肉、魚、青菜、蘿蔔等。
3、評選用的紅牌人手二個,攝象機,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加自助餐的興趣。
1、教師以經理的身份出現,介紹自助餐廳,引起幼兒興趣。
2、介紹自助餐廳中的各種食物、餐具及使用方法。
(二)幼兒自選食物、評析合理的配餐。
1、請幼兒自選食物搭配一餐的飯菜。
2、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配餐,共同討論出合理搭配飯菜的原則。引導幼兒共同討論,知道合理配餐應根據葷素搭配、葷菜不宜太多、有一定量的素菜、有主食、有菜等原才能營養全面,對身體健康有益。
教師出示一份不合理的配餐讓幼兒分析,加深對合理搭配食物的理解。
(三)幼兒調整配餐。
1、請幼兒根據配餐原則評價自己的配餐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2、幼兒再次自選食物,調整配餐。
3、開展評選「最佳配餐」的活動讓幼兒認真觀察其他小朋友搭配飯菜,根據配餐原則給認為搭配合適的飯菜發紅牌。
4、共同討論評選理由。
(四)激發幼兒回家後能根據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提醒爸爸媽媽為全家提供符合營養要求的飯菜。
活動延伸
1、利用午餐時間,準備各種飯菜讓幼兒真實地進行一次自助活動,繼續培養幼兒能主動根據配餐原則選擇搭配食物。
2、請幼兒回家與父母一起討論思考一日三餐的配餐如何更加合理,符合營養要求。
3、與家長聯絡,使家長與幼兒園共同配合,幫助幼兒克服不良的飲食習慣,並逐漸養成主動自覺地根據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選擇進餐食物的良好的飲食習慣。
設計背景
第10篇、中班社會找朋友教案反思
1、為激發幼兒喜歡與小朋友交往,樂意與他人交流的情感。凝造幼兒和諧快樂相處的氛圍,讓他們喜歡上幼兒園並學會與他人有禮貌的交流與相處。
2、因為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小朋友居多,適當的在活動中教會少數民族小朋友一些簡單的交流以及禮貌用語的漢語發音。
3、促進幼兒能情緒愉快的參加各種活動,有初步的自信心和獨立意識。
4、培養幼兒能夠有禮貌的與他人交流認識老師、小朋友。感受集體生活樂趣,享受與同伴分享、遊戲的樂趣。培養幼兒對父母、老師、同伴的積極情感,學習基本的交往技能。讓他們學會關心愛護他人。
活動目標
1、 初步激發幼兒與他人交往的興趣。鼓勵幼兒主動認識新朋友,促進同伴間的友好合作和交往。
2、 引導幼兒在與他人交往中,能準確使用禮貌用語。
重點難點
1、 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聽懂兒歌的基礎上學習唱兒歌。
2、 教會他們新學禮貌用語的準確發音。
活動準備
1. 錄音機或VCD機,歌曲《找朋友》,錄音磁帶或光碟。
2. 動物手偶或掛飾。(以當地常見小動物為主)
活動過程
(一) 匯入部分
1.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小朋友們請看,他是誰呀?」
2. 教師:「(出示一個「小牛」的手偶),今天我們要和小牛一起玩遊戲。」
(二) 展開部分
1. 教師:「小牛看到新朋友,有些怕生,但是他還是很想和新朋友一塊玩。他會怎麼和新朋友打招呼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與「小牛」,用「你好」「再見」「好朋友」等禮貌用語打招呼。
教師:「小牛,面對你的新朋友,請大聲的打招呼吧。」
教師(出示小牛手偶,做出與小朋友打招呼的動作,教師模仿小牛對小朋友們說簡單的問候語。):「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小牛。」
3.教師教幼兒說:「你好,小牛。我們是你的新朋友。」
4. 教師播放歌曲《找朋友》,並用手偶演示歌詞中的內容。
5. 教師向幼兒解釋歌曲的內容,並分別向他們解釋維漢語中「朋友」「你好」的發音。
6. 做活動。教師教幼兒唱《找朋友》,並在適當時間帶領小朋友邊唱歌去邊做歌曲中的動作引導小朋友與相鄰的小朋友互相問好、握手、說再見。並鼓勵他們用學過的禮貌用語與自己的朋友打招呼交流。
(三)結束部分
(在找朋友的音樂背景中)相鄰的小朋友兩兩互相說:「你好、再見。」
教學反思
1、 要努力營造快樂、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小朋友積极參加活動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關懷,感覺到他們在生活在一個溫暖的集體中。每個人都被老師接納和尊重,
2、 關注班級中不善於與人溝通的幼兒,因為他們平時沉默寡言很少與同伴溝通。在活動中要充分給與他們交流與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與其他幼兒在一起玩耍、學習。
3、 鼓勵他們用新學習的禮貌用語與教師、家長、同伴之間打招呼,並創造一個使他們大膽表達禮貌用語的輕鬆活潑氛圍。
4、 由於每個小朋友成長的環境不同,不同小朋友的溝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較多的關注平時與他人溝通較少的幼兒,提高他們的自信,鼓勵他們多與家長、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交流。
5、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雖然接受能力較強,但是知識鞏固能力較弱,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積極鞏固知識。
活動目標:
第11篇、中班社會我長大了教案反思
1、讓幼兒知道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2、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故事、衣服、音樂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誰真的長大了》引出課題故事大概,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樣,就是一個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個卻依靠父母。。。。。。
2、設計提問(讓幼兒明白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誰真的長大了。
(2)為什沒說某某長大了?
(3)教師小結:某某長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飯。
3、談話: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自己是不是長大了。(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賽。(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5、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基本達到了,透過此節課孩子們懂得了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大賽有些單調,準備應再豐富一些。
活動背景:
第12篇、中班社會我會過馬路教案反思
隨著城市交通的不斷發展,遵守交通規則已成為我們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我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並體驗怎樣過馬路最安全,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活動目標:
1.藉助多種場景,知道安全過馬路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透過操作活動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活動準備:
1.皮皮過馬路和各個馬路交叉口場景的多媒體課件
2.正確和錯誤過馬路場景圖片各一套
3.自製交通棋、信號燈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引發猜想
師:皮皮獨自上街玩耍,看到馬路對面有個玩具商店。他想過馬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二、觀看課件(1),瞭解事情的經過
提問:
1.發生了什麼事?
2.皮皮為什麼差點被車撞?
3.他這樣過馬路安全嗎?
三、分場景討論:怎樣過馬路最安全
場景一:走斑馬線
請個別幼兒回答,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
場景二:在十字路口
1.啟發思考:如果是在十字路口,除了走斑馬線還要注意什麼?(看信號燈,一看、二慢、三透過)
2.兒歌小結:
大馬路,真熱鬧,過馬路,不亂跑。
行人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一看、二慢、三透過。
交通規則要記牢,安全第一最重要。
3.觀看課件(2),呈現皮皮正確過馬路的方法。
場景三:沒有交通信號燈和斑馬線
1.觀看課件(3),啟發幼兒思考,這時又該如何過馬路?
2.觀察畫面,集體模仿交警指揮。
四、拓展經驗,瞭解更多過馬路的方法
1.討論:在大城市裡,你還知道哪些過馬路的方法?(過天橋、走地道)
2.透過畫面再現,鞏固幼兒認識。
五、經驗遷移,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1.遊戲活動:看誰做得對
出示過馬路圖片場景,請幼兒看圖迅速做出判斷,對的站在笑臉這一邊,錯的站在哭臉那一邊,進一步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2.延伸活動:走交通規則棋
講解遊戲玩法:兩人一組輪流擲骰子玩,走到遵守交通規則的格子里可以前進一格, 走到違反交通規則的格子里就後退一格,走到空格處停止不動,誰最先到達終點即為勝利。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思路清晰,能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幼兒對交通規則的認識。活動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採取了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總結出簡單有序、操作性強的過馬路的方法:「一看、二慢、三透過」。
活動設計的兩大亮點:
1.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之中。
藉助多媒體課件,從設置懸念,再現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畫面生動活潑、直觀形象,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過程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動靜交替的原則。
2.讓規則在「交通棋」中體現。
棋類遊戲深受孩子的喜愛,教師巧妙地運用「交通棋」來鞏固幼兒對交通規則的認識,展示了教者的教育機智。從自由結伴到商定誰先「走棋」,相互提醒、監督,同伴間的合作性、協調性充分體現了對規則的理解。
活動目標:
第13篇、中班社會活動心情變好的方法教案反思
1、學習讓心情變好的方法。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學習讓心情變好的方法。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聽音樂做律動入場。
師:剛才我們跟著音樂跳舞高興嗎?
(幼兒回答:高興)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有哪些事情高興。
師:剛才小朋友兒們唱歌跳舞高興嗎?(高興)那你還有哪一些高興地事情呢?(幼兒回答)在幼兒回答時,要針對幼兒的回答挖掘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還有這麼多高興的時候,可真好!
那你們有沒有不高興的事情呢?當遇到這些不高興的時候你是怎樣讓自己變得高興地呢?(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原來有那麼多的方法讓自己高興,你們可真棒,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方法,在以後你們不高興的時候可以試一下別人的方法,好不好?
2、讓幼兒嘗試說一說當別人不高興時我們有什麼方法讓別人高興!
教師:孩子們有那麼多方法讓自己變得高興,那當別人不高興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別人高興呢?
師:現在老師這裡有幾幅圖片我們認真看一看,動動腦筋想一想幫助他們便高興好不好?(好)教師出示課件一:兩個小朋友吵架?
讓幼兒觀察兩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高興不高興?這樣做對不對?你有什麼方法讓他們變得高興起來?
(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小朋友想的真好,想了這麼多的方法,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像他們一樣,我們要相互團結,做個講文明的好孩子!現在我們再看看下面的圖片:
和幼兒一起看課件:夫妻吵架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吵過架?你的心情怎麼樣?為什麼?你有什麼辦法讓他們不吵架呢?
教師小結: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吵架有很多原因,不過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不聽話,所以我們在家的時候要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那樣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會很高興不會吵架的。
出示課件圖片:孤獨的老奶奶讓幼兒觀察老奶奶有吃的有穿的為什麼還不高興呢?假如這是你自己的奶奶你會怎樣讓他變高興。
教師小結:奶奶年紀大了,自己在家很孤單,我們要抽時間去看望他們,他們就會很高興的。
教師出示課件圖片:地震後的孩子在這服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發生了什麼事情?
教師:川縣的一次地震,那裡的小朋友沒有了家沒有了學校,沒有了吃的食物和穿的衣服,有的小朋友還受了傷,有的小朋友還沒有了爸爸媽媽,你覺得她的心情會怎樣?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呢?(幼兒回答)小朋友想的真好,就在發生地震後不久就有很多很多的和小朋友一樣的好心人對他們進行了幫助,他們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有重新回到了學校,現在生活的很幸福
3、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生活中有沒有被幫助過?有沒有幫助過別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好心人,他們都在幫助別人,我們一塊來看看看。教師出示課件讓幼兒看看說說。
小朋友想一想,平時有沒有幫助過你?被被人幫助過以後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怎樣幫助別人的?幫助了別人以後自己高興嗎?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助人為樂的好心人,我們也要做主人為了的好孩子,因為幫助了別人能讓別人高興,也能使自己高興對不對?
結束部分: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讓心情變好的方法,現在的我們是不是很高興?(是)高興了我們會幹什麼?(幼兒回答)師:那你們做自己高興地事情去吧?願意跳舞的孩子我們大家一起來跳舞吧!(音樂離場)
活動反思:
讓孩子初步感知人們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瞭解有這種情緒都是非常正常的。
活動目標
第14篇、中班社會快樂的聖誕節教案反思
1、瞭解西方的傳統節目——聖誕節。
2、體驗與老師、父母在一起歡度節日的幸福和快樂。
活動準備
1、裝飾有節日氣氛的活動室,睡眠室及「聖誕節」牆飾。
2、大聖誕樹一棵,成人聖誕服裝一套,幼兒聖誕帽每人一頂。幼兒禮物每人一份,包裝好並編上號。小獎品若干,智錦盒一個,內裝若干智力題卡片
3、即時貼剪成的「紅色圓形」、「黃色半月形」、「綠色小松樹形」,幼兒最少每人一套。即時貼剪成的紅色三角形、粉色五瓣花、綠色半圓形,家長每人一套。分散地藏放在睡眠室的各個地方。例如:床邊上,窗台上,玩具架內……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1、教師:聖誕節到啦,我們和家長一起來慶祝聖誕節好不好?今天,小丑姐姐(另一名教師扮演)還特意舉辦了一個聖誕舞會,想邀請大家一起去跳舞。但小丑姐姐要求你們先做一個「尋寶」的遊戲。大家快來聽聽我要告訴你們這個遊戲怎麼玩。
2、示範講解「尋寶」玩法:
出示範例,請幼兒觀察「娃娃」臉上有什麼?都是些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老師:老師把這些小卡片都藏在了寢室的各個地方,你們進去後要認真的、輕輕的去翻找。找到後,要快速將它揭下來貼在自己的臉上。然後到舞會門口請「服務員」檢查正確後,可領一頂聖誕帽,帶上後才能進入舞場去跳舞。
3、家長也同幼兒一樣去「尋寶」,標誌分別是紅色三角形、粉色五瓣花、綠色半圓形。
4、幼兒、家長一起進行「尋寶」遊戲。
(二)聖誕舞會——聖誕快樂(互動舞蹈)
幼兒、家長尋找到「寶」後逐一進入「舞場」。一個跟一個拉在小丑姐姐後邊,隨著音樂一起跳《聖誕快樂》舞。
(三)智多星遊戲
1、教師出示智力錦盒。說:我這個錦盒可神奇了,裡面有許多神奇的遊戲題卡,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根據題卡內容(如:謎語猜猜看、按數連線、九宮格……)來表演,做對了,教師扮演)會獎勵你一個小獎品。
2、「智多星」和幼兒進行摸題智力遊戲。
(四)欣賞童話劇——聖誕節的來歷
1、教師:小朋友,我們又跳舞又做遊戲,來慶祝聖誕節,那你們知道聖誕樹是怎麼來的?聖誕老人是怎麼來的嗎?
2、下面請欣賞由我們班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共同表演的童話劇——聖誕節的來歷。
(旁白-教師):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有一位可憐的乞丐(家長),他又冷、又渴、又餓。<乞丐著破衣、拐杖出場>。他來到了一個村莊,遇到了一位富人(幼兒)和一位窮人(幼兒)<富人、窮人出場>。
乞丐(對著富人)說:我又渴又餓,你行行好,給我一點麵包吃吧?
富人:我是富人,我很富有,我有的是麵包、牛奶,就是不給你這個窮光蛋。並踢了乞丐一腳。
乞丐(艱難的站起來對窮人)說:我又渴又餓、又冷又累,請你行行好,給我一點麵包吃吧?
窮人:我很貧窮,只有一片麵包,但我願意分一半給你。
乞丐(脫去破衣,變成一位可愛的聖誕老人):謝謝你,善良的孩子,幸福、平安會永遠伴隨你,送你一支松枝,你要記住每天給它澆水、施肥,精心照顧它,它會永遠祝福你。
(旁白)慢慢的,松樹枝真的發芽了,並長成了一棵聖誕樹,而且樹上結滿了各種各樣的禮物,聖誕老人把這些禮物送給可愛的孩子們。
(五)聖誕老人送禮物
1、教師:我們輕輕的圍坐在燭光旁,每個人許個願。美好的願望,聖誕老人一定會幫你實現的。來,孩子們,我們許完願,一起吹滅蠟燭。
2、噴放禮花:彩花從天而降,隨著歡樂的音樂和孩子們的歡笑,聖誕老人推著禮物出現在大家面前。
3、聖誕老人:孩子們,你們要說出自己所選擇禮物上的號碼後,將會得到一份心愛的聖誕禮物。
4、幼兒說號碼選禮物。
(六)自助餐
幼兒拿著心愛的禮物,快樂的與家長、老師一起自選水果沙拉及小食品,分享著節日的快樂!
活動反思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發展,中國正逐步的與國際接軌。孩子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他們的未來面向世界,國家所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孩子們在瞭解中國傳統節目的同時,也應瞭解一些西方文化,這樣對他們的成長很有益處。因此,在聖誕節之即,我們舉辦了「聖誕節慶祝活動」。
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參與,能大膽表現和展示自己。整個活動的準備充分,內容設計新穎,組織靈活有序,環節過渡自然。家、園的互動,共同的參與,使我們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有了進一步提高,活動中體現了自然、祥和、友好的歡樂氣氛。
活動目標:
第15篇、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遇事我不哭教案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松鼠遇到困難時只哭不想辦法解決是不對的。
2.能積极參与討論交流,學習簡單的應對恐慌的辦法。
活動準備:
1.提前錄製孩子的哭聲。
2.《小松鼠的新家》ppt課件。
3.小動物遇到困難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哭聲,引起幼兒興趣。
1.咦?是誰在哭呀?(呀!是小松鼠,猜一猜小松鼠為什麼哭了呀?
哦,你是這樣這樣想的,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看看小松鼠為什麼哭。)
二、配合課件,教師引導幼兒分段欣賞、理解故事。
「小松鼠的家就住在大樹的樹洞里……我不會搭有屋頂的房子這可怎麼辦呢」
提問:
(1)小松鼠為什麼哭?哦沒有家了,那它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你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遇到困難時你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哦原來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很著急,很難過。)(2)都有誰來幫助小松鼠?最後是誰幫助小松鼠解決困難的?啄木鳥是怎樣幫助小松鼠解決困難的?對啄木鳥有尖尖的嘴巴可以做樹洞,小松鼠遇到困難時一直哭對不對?那小松鼠有什麼本領,對呀,,其實小松鼠的本領就是會挖樹洞,只是當遇到困難時會特別害怕、慌張,會讓自己忘記已有的本領,如果冷靜不慌張,這樣的小困難都能自己解決。
三、實踐活動:鼓勵幼兒使用各種方法,嘗試解決困難,初步體驗成功樂趣。(有幾個小動物也遇到困難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遇到什麼困難了吧)1.羽毛球被掛在了樹上,小羊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下來呢?
2.小球滾進了樹洞,小猴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出來呢?
3.啄木鳥喝不了這半杯水,你們有什麼方法喝到水呢?
4.小鹿的釘子全撒在這了,你們能用什麼方法把釘子很快地撿起?
2.自由討論,鼓勵幼兒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們遇到了不同的困難,如果你是圖中的小動物,你會用什麼樣的方法自己解決這些困難呢?現在請小朋友們相互說一說吧)3.剛才小朋友們說了那麼多的辦法,現在誰想說一說你解決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還有誰想說一說?)4.現在困難解決後,心情是怎樣的?
四、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想出解決方法。
2.「如果媽媽突然生病了,家裡只剩下你一個人,你怎麼辦?」
「在超市裡和媽媽走散了,你怎麼辦?如果這時候有一個你不認識的叔叔走來說帶你去找媽媽,你會怎麼做?」
在突然遇到困難時我們會感到緊張、害怕,剛才小朋友們想了這麼多的方法來緩解自己的的心情,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好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心情變好,一起和老師來做一做吧(深呼吸)
五、教師總結:
剛剛我們解決了這麼多困難,有的是自己解決的,還有一些是需要別人幫助解決的,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難,那麼在遇到困難時不要哭,勇敢的面對,積極地想辦法,就會解決困難。
六、活動延伸今天我們知道了這麼多解決困難和應對恐慌的方法,我們把這些好方法也告訴其他的小夥伴吧?
故事:《小松鼠的新家》
小松鼠的家住在大樹上的洞里。半夜颳起了大風,「呼呼呼」地把這棵大樹吹到了。「哎呀呀,這可怎麼辦呀?」小松鼠急得哭了起來。
天亮了,小白兔跑來,看見小松鼠在哭,就問:「小松鼠你為什麼哭呀?」小松鼠說:「大樹倒了,我沒有家了,沒有地方睡覺了。」小白兔說:「不要哭,和我一起住吧,我的家就住在山下面的土洞里。」小松鼠擺擺手說:「我不住在土洞里,我要睡在大樹上。」小白兔聳聳肩膀說:「可是我不會爬樹,這可怎麼辦?」
一枝花喜鵲飛來,看見小松鼠在哭,就問:「小松鼠,你為什麼哭呀?」小松鼠說:「大樹倒了,我沒有家了,沒有地方睡覺了。」「不要哭,和我一起住吧,我的家就住在河邊的大樹上。」花喜鵲熱情的說。「你家沒有屋頂,下雨要給淋濕的,我要睡在有屋頂的房子里。」松鼠搖搖頭說。花喜鵲兩手一攤說:「我不會搭有屋頂的房子,這可怎麼辦。」
這時候啄木鳥飛來了,看見小松鼠在哭,就問:「小松鼠你為什麼哭呀?」小松鼠說:「大樹倒了,我沒有家了,沒有地方睡覺了。」「這個簡單,我來幫助你吧。」啄木鳥飛到一棵很高的大樹上。「篤篤篤!篤篤篤!」啄呀,啄呀,用嘴在樹上啄了一個洞。小松鼠一看,連忙爬上大樹和啄木鳥一起挖洞。不一會兒,樹洞挖成了。小松鼠鑽進去,睡在裡面又舒服,又暖和。小松鼠又有新家了。
設計意圖:
第16篇、中班社會我真棒教案反思
中班孩子「能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根據這個鍛煉目標,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利用建構區的長積木作為鍛煉的器械,開展單腳平衡的鍛煉活動。孩子依靠長積木進行單腳站立平衡,將長積木作為障礙物進行跳躍,鍛煉了孩子的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
1.練習單腳站、單腳跳,能單腳跳過一定的高度與距離,鍛煉腿部力量。
2.藉助長積木,保持身體的平衡,並有創意地建構單腳跳的運動場。
活動準備:
每人一根長積木,軟質寬敞場地。
活動過程:
1.熱身環節(音樂《猴哥猴哥》等。)
跟著音樂做動作。
基本動作:轉手臂、轉腰、轉膝蓋和轉腳腕。
評析:將「猴哥」的武術動作加入,主要為情境考慮。中間有一段騎馬舞,主要是雙腳的連續跳,這是雙腿的熱身動作。最後是一個基本動作,較為柔和一些。
2.基本環節
(1)第一個本領
教師:孫悟空的本領可大了,我們來學一學「金雞獨立」的本領。
金雞獨立——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提起來,保持身體平衡。
教師示範,幼兒嘗試。可以藉助「金箍棒」來保持身體平衡。
要求1:單腳站堅持的時間長。
要求2:變動作,做「小飛機狀」。
評析:「單腿站」是為「單腿跳」做準備的。透過各種姿勢的金雞獨立,發揮孩子的創造性。同時,利用長積木,在曾加穩定性的同時,能曾加動作的難度。
(2)第二個本領
教師:我們來練另一個本領——單腳跳。
要求1:單腳原地跳。
要求2:單腳連續向前跳。分男女生跳,從一個區域里跳到另一個區域里,返程換腳跳。
放鬆:雙腳順著長積木踩住,做「飛行狀」 。
評析:這一環節是連續的單腳跳,主要是動作技能的鞏固,並為接下來的單腳跳障礙物做好準備。
(3)第三個本領
①單腳跳過單個積木
教師:我們接下來練習第三個本領——單腳跳過「金箍棒」。誰來試一試?
動作示範:單腳站立,雙手向前擺動,用力跳過去,腳掌著地,跳過去後也能單腳站立。
幼兒自由練習——聽口令跳幾次。
評析:首先讓個勛孩子先來試一試,教師引導正確的動作示範,並提醒幼兒注意保護自己。如嘞掌著地。
②提高難度,單腳跳過多個積木組合的障礙物。
教師:「金箍棒」組合一下。現在變得有一定難度了。你能跳過去嗎?誰來試一試?
③請一組(4名幼兒)嘗試組合一下金箍棒,排隊後依次跳一跳。
幼兒分6組進行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評價時引導幼兒嘗試進行「單腳連續跳」。
評析:這是孩子自由發揮的時間段,需要嘗試進行合作,協謫四人的意見,並能進行調整。在孩子搭建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孩子嘗試進行單腳連續跳過障礙物,又是一個難度的提升。
④綜合練習:
走平衡橋(教師建構)——跳過有難度的障礙物(幼兒建構)——單腳連續跳過兩個障礙物(圖5)。
評析:孩子的鍛煉有時候不需要進行競爭性的小組比賽,而綜合性的連貫練習能夠有效減少等待的時間。這一環節,教師自己造了一座平衡橋,這樣就能讓孩子左高強度的跳躍過程中放鬆一下。
3.放鬆環節
聽音樂敲敲腿,總結一下今天學過的本領。
活動反思:
前期進行了中班孩子單腿跳基本能力的瞭解和準備,如孩子能夠單腳跳躍6米左右;會做金雞獨立;單腳跳障礙物,孩子會採取雙腳著地方式進行等等。
因為我將單腳跳障礙物的運動技能,分解成單腳站、單腳原地跳、單腳連續平地跳,最後透過孩子嘗試,教師示範講解動作來學習,這樣的分解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習並學會單腳跳過障礙物的技能。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孩子的能力差異很大,出現單腳起跳、雙腳站立的現象,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值得肯定的。
活動設計背景
第17篇、中班社會耳朵上的綠星星教案反思
《耳朵上的綠星星》這一內容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詼諧有趣,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擴展孩子的辭彙量;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故事並能根據故事中的線索,圍繞問題,積極思維,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綠星星」的秘密
2、幫助幼兒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感悟故事所傳達的友愛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小松鼠和螢火蟲之間相互關愛,樂為他人著想的善良、美好的心靈。
活動準備
錄音故事,圖片及插入教具(小草和玫瑰花)。
創設一個美麗的花園場景,有綠綠的小草,紅紅的玫瑰花。
角色的頭飾。
活動過程
問題啟動—順向設問——反向設問——假定設問——表演欣賞
1.問題啟動。
(1)在聽故事前直接呈現問題,「耳朵上怎麼會有綠星星」。
運用故事名稱的新奇以引起幼兒探究的心理,使幼兒產生懸念兩個不相干的事物怎會聯絡在一起?既是啟發
幼兒積極地仔細地聽,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
(2)聽錄音故事的前半段。
從開始……小松鼠什麼也沒打扮去參加音樂會了。
2.順問設問。
(1)故事講到一半,教師可設問:
「小松鼠什麼也沒有打扮,會不會漂亮呢?」這個問題主要喚起原有的認識經驗,運用已有的認識結構,習慣思維來判斷事情的變化發展。這個問題的作用是使故事矛盾突出,便於兒童清晰感知。並為後面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果而感到滿足。
(2)繼續聽半段故事。
3.反向設問。
(1)聽完一遍故事後設問「為什麼小松鼠什麼也沒有打扮卻變得那麼漂亮?」為什麼螢火蟲要變成「綠星星」。
這些設問主要讓幼兒根據故事提供的資訊來反思原有的認知經驗,用新的認知結構來解決思想上的矛盾衝突,以求得新的認知平衡。
(2)看圖講故事。
圍繞設問,進一步感知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4.假定設問。
提出假設「如果小松鼠帶上小草製成綠綠的草帽,用玫瑰花把嘴唇塗得紅紅的去表演是不是很美呢?」
這個問題主要是引導兒童充分的討論,去領悟什麼是真正的美,為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提供一些認知經驗。
5.表演欣賞。
透過故事表演再現故事中美的場景,美的色彩,美的形
象,美的語言等,來烘托相互關愛的內在精神美。向兒童傳達美的情感。
教學反思
這節課有兩個目標:
1、透過故事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的道理。
2、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慾望,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五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幼兒自由創編故事。
3、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
4、看課件,分段欣賞故事,學說故事對話,學習形容詞。
5、情感教育,使幼兒懂得做事情要為他人著想。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情節有趣,語言比較幽默,很吸引幼兒,整個環節較容易把握,同時也給了我一些啟示:
第一, 故事開始採用先讓幼兒自由創編的方法,能充分激發幼兒的想像,同時也為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做了鋪墊。
第二, 在第四個環節中讓幼兒學說故事對話,這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使課堂更加活躍。採取分段欣賞故事則有利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與把握。
第三, 在情感教育時我採用了設問的方法,幼兒能較輕鬆的深入到故事內涵,難點突破的較容易。
我將活動重點設為:引導幼兒根據故事中的線索,圍繞問題,積極思考,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綠星星」的秘密。我在教學設計中透過設置問題情景,在分段講解時將一系列問題逐步遞進,層層展開,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在前兩個環節中就幫助幼兒理清了思路,理解了故事內容,充分感受了故事所描繪的完美形象,同時培養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
不足之處是沒有充分挖掘體驗故事的情感美。
在完整欣賞故事後,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充分挖掘故事情感美的部分做的還不夠。可以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上引導幼兒充分體驗思考。如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除了喜歡螢火蟲,小松鼠,小朋友喜不喜歡小草和小花呢?為什麼?從小花小草的角度思考:他們能在別人要傷害自己的時候,知道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透過自己的勸告來避免了一場傷害。這樣自然而然地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比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來得自然些。
雖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我覺得還是有收穫的,我相信只有自己不斷的積累,才會在教學當中有所長進,為了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我會更加努力的。
設計背景
第18篇、中班社會我的家教案反思
在平時與幼兒談話交流中,當我問「爸爸媽媽愛不愛你,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有好幾個小朋友的回答是不愛,因為爸爸媽媽會打他,不給吃零食。孩子還小,他不懂得父母的愛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怎樣能讓孩子們感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這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激發孩子內心的情感,教會他們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夠較清楚地說出父親、母親和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工作地點。
2.幫助幼兒初步瞭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幼兒學會觀察圖書,從中分辨人物的身份,引發對圖書閱讀的興趣。我主要透過引導幼兒閱讀大書來達到此目的。
活動準備
一張合家福照片。操作卡片《我的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們每天早上誰送你來幼兒園的?你是從哪裡到幼兒園的?下午又是誰接你回家的?你是從哪裡到家的?
2.你家都有誰?有幾口人?他們在哪裡做什麼工作?(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家人,教師給予適當的語言補充)
3.請幼兒手拿自己的全家福向同伴和老師介紹自己的一家人。介紹相片里都有誰姓名和家庭住址?用「這是我的**,這是我的**」語言表達。
提問:你的照片上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在什麼地方?你們家有什麼好東西?你喜歡你的家嗎
再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家人是怎樣照顧自己的。(幼兒討論)
4.請幼兒看操作卡片,鞏固剛剛獲得的新知(爸爸 媽媽)
5.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有很多人關心你們愛你們,你們真的很快樂很幸福。
二.欣賞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上幼兒園嗎?
生:喜歡。
師:為什麼?
生:幼兒園像我家。
師:你們真棒!(指大拇指)那你們愛老師嗎?
生:愛。
師:那老師像你們的什麼?(像我們的爸爸媽媽)
師:你們真可愛。(頂呱呱 做個笑臉)
三.結束部分
開展「我的家」角色遊戲活動,分別由3名幼兒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找準了教學活動關鍵的切入點「愛親人,愛家,體會到家人的愛」,讓幼兒自主交流,能夠有更多的表達機會。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人人想說,人人想講,還特別願意說。因此,在活動中,還要加強小組討論交流,讓幼兒有更多的展示機會。
活動目標:
第19篇、中班社會拾到東西還給別人教案反思
1、透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後的著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 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麼?心裡怎麼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麼做的?(他說了什麼?) 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裡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裡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麼做的?心裡怎麼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為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裡怎麼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麼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裡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裡怎樣?那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裡玩的?)我們到走廊里、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麼辦?
(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麼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後怎麼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裡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為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三)結束: 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裡非常高興,以後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兒撿到東西後引導他自己找失主或幫助他一起找失主,並給予鼓勵表揚。
活動反思:
我認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貫穿於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絡。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生活習慣」。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重點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小事做起。所以,我們應該把行為習慣的培養用遊戲或集體活動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為幼兒今後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設計意圖:
第20篇、中班社會活動教案:謙讓是美德教案(附教學反思)
由於現在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往往唯我獨尊,不懂得謙讓。本節活動就是結合幼兒社會領域目標——知道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會分享、輪流、謙讓,自覺遵守生活常規和遊戲規則而設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謙讓,要遵守一定的規則。
2、讓幼兒在實驗中感知謙讓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廣口瓶、帶線的乒乓球
2、影片《小羊過橋》。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影片——《小羊過橋》
提問 :小黑羊和小白羊過橋了嗎?他們為什麼沒有過去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帶著反思繼續欣賞故事)
二、師幼共同做實驗——《閃光的小球》,在遊戲中瞭解謙讓的重要性。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閃光的小球》,(教師出示乒乓球,)這個小球為什麼閃光呢,小朋友做完遊戲就知道了。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1)、把幼兒分成五組,每組一個廣口瓶,每人一個拉好線的乒乓球。
(2)每組幼兒聽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廣口瓶,先完成的一組為勝。
2、戲實錄:教師喊完口令,每組幼兒都爭著搶著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導致有些小組往出拽球時,廣口瓶摔倒,有 些小組乒乓球的繩子纏繞在了一起,有些小組好幾個球擁堵在瓶口,把瓶子懸了起來。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剛才的遊戲環節,為什麼會出現那樣的問題呢?(教師把球拋給幼兒,讓幼兒在發現問題後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4、幼兒討論後重新遊戲:經過剛才的討論,幼兒學會了小組分工合作,大家自覺排好了一定的順序進球和拉球,遊戲進行就順利了很多。
5、教師小結:小朋友第一次遊戲時,爭著、搶著,球不能順利進出廣口瓶,大家透過想辦法,分工後,一個挨一個進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遊戲。一個挨一個,就是一種遊戲規則,就是小朋友之間的謙讓,也就是這個遊戲為什麼叫閃光的小球,它閃著的就是謙讓的光。
三、共同探討生活中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還需要遵守規則,還需要懂得謙讓:
1、幼兒自由討論:
2、結合課件講述:
小結:謙讓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謙讓,懂得遵守規則。
四、情景表演——《小羊過橋》
小羊也透過咱們的活動,知道了應該謙讓,看,它們又在小橋上相遇了——幼兒分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繹新的小羊謙讓過橋的故事。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的實驗材新穎、直觀,幼兒透過前後兩次對比操作,能從中體會到謙讓的重要性。在活動中,我還注意引導幼兒大膽發言自由討論,並且自己想辦法嘗試解決問題 ,把更多學習空間留給了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