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實驗教案《昆蟲捉迷藏》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實驗《昆蟲捉迷藏》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模擬昆蟲、遊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緻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瞭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於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影片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影片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瞭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瞭解)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裡?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絡)原來每幅圖裡都藏著一隻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麼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影片,進一步瞭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遊戲「比眼力」:幼兒細緻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遊戲吧!
5、遊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遊戲中感知、體驗)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裡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裡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後說說你找到了什麼?是在哪裡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秘密吧!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小百科: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