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蝌蚪變青蛙》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瞭解兩棲動物的生活習性,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蝌蚪變青蛙》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名稱:蝌蚪變青蛙
活動目標:
1.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瞭解兩棲動物的生活習性。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圖片錄音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什麼樣子的?
二、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主要特徵。
1、出示青蛙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青蛙的特徵。(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嗎?
3、出示蝌蚪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蝌蚪的特徵。(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三、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1、師:真奇怪,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點都不像,那麼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呢?
2、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變青蛙》。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它從泥洞里慢慢的爬出來,伸了伸腿,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碧綠的水草上產下許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產下的卵,慢慢的活動起來,變成了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
它們在水裡游來游去,非常快樂。過了幾天,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後腿,過了幾天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慢慢變短了,不見了,小蝌蚪變成了一隻只非常可愛的小青蛙了。
3、教師邊講故事邊播放課件。
4、提問:青蛙媽媽在水裡產下了什麼?
卵慢慢變成了什麼?
小蝌蚪先長出什麼,又長出什麼,什麼不見了,最後變成了什麼?
5、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6、幼兒為蝌蚪成長卡排隊,教師巡迴指導。
7、教師和幼兒共同擺放蝌蚪成長卡,鞏固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
8、遊戲:蝌蚪變青蛙。
四、瞭解青蛙的生活習性。
1、青蛙生活在哪裡?(既可以生活在水裡,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是兩棲動物。)
2.青蛙吃什麼?(蚊子、蒼蠅和田野里的許多害蟲)
五、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1、師:青蛙有什麼本領?
(青蛙最大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青蛙是怎樣捉害蟲的?
(青蛙的嘴巴里會分泌一種黏液,當看到有害蟲時,它就會伸長舌頭將害蟲粘住吃掉,如果離它遠的話,它就會輕輕的跳過去伸長舌頭將害蟲粘住吃掉。)
3、師:那你們知道一隻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隻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隻害蟲,保護了莊稼。)
4、師:青蛙的本領這麼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小結: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傷害青蛙的行為。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大家都要保護它。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蠑螈、鯢等兩棲類動物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以群居為主。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後(對於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