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圓圓的玩具》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圓圓的玩具》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圓圓的玩具》含反思!

 【活動設計】
  以物代物是幼兒滿足自己遊戲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兒還缺乏以物代物的經驗與方法。進入主題活動「玩具總動員」以來,我圍繞主題目標「樂於嘗試操作各種玩具,瞭解它們不同的效能和作用」,選擇橡皮泥、紙和扭扭棒等常見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變出圓圓的圈、圓圓的飛盤、圓圓的球這三種形態不同的圓形物體。幫助幼兒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以物代物的方法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探究領域中提出的「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並樂在其中」「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的目標,以及中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從生活中的「圓」匯入,引導幼兒在遊戲情境中觀察,發現圓的不同形態,並且圍繞變化圓的不同形態,設計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對「變圓」的興趣,感知各種變圓的方法,並以任務、問題呈現的方式遞進地引導幼兒探索,不斷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主動性。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圓形的玩具,感知材料變圓的方法。
  2、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體驗製作玩具的樂趣。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橡皮泥、扭扭棒、紙若干,筆、剪刀,作品呈現架,自製PPT。
【活動過程】
  一、說說圓圓的玩具。
  1、談話匯入。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這是什麼?請你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幼:太陽是圓圓的。
  幼:西瓜是圓圓的。
  師:許多水果是圓圓的。除了西瓜,還有什麼水果也是圓圓的?
  幼:蘋果、橘子
  師:喲,他能一下子說出兩種圓圓的水果。誰能一下子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梨、葡萄、櫻桃是圓圓的。
  師:除了圓圓的水果,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圓的?
  幼:皮球是圓圓的。
  幼:還有足球乒乓球……
  師:看來,有許多玩具也是圓圓的。
  2、圓圓的玩具。
  師:還有哪些玩具也是圓圓的?
  師(小結):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是圓圓的。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引出並聚焦話題。對第一個問題,孩子們會有許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如:蘋果和橘子都是圓圓的。或者在幼兒回答時提出挑戰:你能一下子說出三個圓圓的東西嗎?另外,教師也可適當進行分類,如許多水果是圓圓的,許多玩具是圓圓的,等等。)
  二、變變圓圓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師出示PPT,情景匯入。
  師:小動物想要玩圓圓的什麼玩具?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2)幼兒觀察玩具展台及標誌。
  師:這裡有三個櫃檯,誰能說出哪個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哪個是賣籃球的,哪個是賣飛盤的呢?為什麼?
  幼:中間的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因為它中間有個洞。
  師:大家同意嗎?那麼另外兩個都沒有洞,哪個是飛盤、哪個是籃球呢?
  幼:第一個是飛盤,因為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個是籃球,因為它是鼓鼓的。
  師(小結):原來飛盤是扁扁的圓,游泳圈的中間有個洞,籃球是個圓圓的球。
  (析:這一環節主要創設了小動物買玩具的情景,並透過平面標誌引發幼兒觀察、發現、區別實心圓形、空心圓形、球體的不同。當幼兒觀察不細緻時,教師可設疑,如:它們都是圓圓的,你怎麼看出這是賣飛盤的,而這是賣游泳圈的呢?為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好基礎。)
  (3)教師介紹材料。
  師:現在玩具櫃檯上都沒有玩具,小動物們買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發愁了。請你來當玩具廠的工人,做出小動物想玩的玩具好嗎?
  師:看看用什麼來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紙、扭扭棒,並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材料的形狀。)這些材料都不是圓圓的,你能做出小動物們想玩的玩具嗎?
  (4)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挑選一樣材料做一個圓圓的玩具,做好之後放到玩具展示台上。
  (5)幼兒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6)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圓圓的什麼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歡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歡的飛盤。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貓喜歡的游泳圈。
  師(小結):原來這些材料能變出小動物們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們高興地買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該環節透過情景引發幼兒用簡單材料變圓的已有經驗,初步感知用身邊的材料能變成想要的玩具。教師需要提取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成功變圓的材料及方法。孩子們通常的情況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壓扁變飛盤,能用扭扭棒圍成游泳圈等,但基於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已有經驗,不同班級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下一步,教師需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挑戰。)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匯入。
  師:小動物還想買新的圓圓的玩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並交代要求。
  教師根據幼兒第一次操作的情況自製PPT,透過動畫演示靈活地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買紙做的球,小狗想買紙做的飛盤,小貓想買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嗎?」請幼兒選擇紙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動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後放到相應的玩具櫃檯上。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PPT中的圖示具體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務,引導幼兒看懂圖示,複述探索任務,幫助幼兒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複操作。)
  (3)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麵條一樣的形狀,再把兩頭接起來變成了游泳圈。
  師:這裡也有一個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這兩個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你能看出這個游泳圈是怎麼做的嗎?
  幼:我覺得這個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壓成扁扁的,然後在中間挖了一個洞。
  師:原來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
  師:這裡有許多用紙做的球,是怎麼做的?我們來試一試這些球搓得圓不圓。(把紙球在地上滾一滾,檢驗紙球的質量,引導幼兒注意在揉搓紙球時要用力一些。)
  師:有誰用紙做出了小狗喜歡的飛盤?請你們來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
  幼:我把紙撕掉一點,就變成圓盤了。
  師:我發現有個小朋友做圓盤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請他上來做給我們看一看。(幼兒現場演示對摺後撕半圓的方法。)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用什麼方法把紙變成飛盤的?
  幼:先把紙折一折,再撕。
  師:對摺以後再撕,撕一個什麼形狀就會變成圓圓的飛盤呢?
  幼:半圓形。
  師:哇,這種方法真不錯,可以撕得又快又圓。
  師(小結):原來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變一變,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利用不同材料變圓的方法。不同的幼兒變圓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紙做飛盤時,有的會用筆畫一個圓再撕,有的會用剪刀剪一個圓,還有的會對摺後撕半個圓……孩子們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為了凸顯集體活動中分享交流的價值,教師需重點引導幼兒清晰表達自己的玩法,梳理並記錄多種變圓的方法,從而使孩子們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種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變出相同的圓。同時教師可多用情景中小動物的口吻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孩子們感受到變圓的樂趣,體驗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探索。
  師:這一次你可以試一試別人的方法,也可以繼續挑戰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繼續根據幼兒上一次操作的情況提出挑戰,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紙來做圈嗎?用細細長長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飛盤嗎?)
  (2)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玩具?說說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繞來繞去,變成了一個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樣,變成了飛盤。
  師(小結):今天我們只選了三種材料,就做了自己心裡想變的玩具。真棒!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分享與嘗試幼兒介紹的新方法,同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繼續接受新的挑戰。如果挑戰不成功,可以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
  延伸活動:
  師:(出示活動室中材料架照片)這裡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鑰匙,你能幫我變嗎?我想要吃方方的漢堡包,你能幫我變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出許許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該環節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替代物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利用活動室里的材料進行探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充分遵循「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重要教育原則,選用了孩子們隨處都可以見到圓圓的東西,讓小朋友瞭解我們身邊存在的圓,孩子們在觀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瞭解圓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
  本次活動我設計三個環節,在活動開始部分,我以課件激發幼兒學習趣。在幼兒欣賞課件中美麗的畫面同時引出問題:看一看,找一找,你發現什麼東西是圓的?形象深動的課件符合幼兒形象直觀的年齡特點,有效的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慾望,起到了引發幼兒思維的目的。幼兒講述時,我不是旁觀者,一是「聽」。二是「說」。一聽孩子們在講述什麼,瞭解它們的個體差異,對能力強的幼兒提出更高的教育目標;二是找不說話的孩子講一講,鼓勵人人動口,積極講述。在第二個環節聯絡生活實際,加深瞭解圓和我們的關係。我準備了圖片、實物,以及為了更好幫助幼兒總結歸納前面所理解的知識內容,我還以圖譜方式。但考慮得有所欠缺,圖譜設計不夠兒化、直接形象,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其實「小博士」所說的話已經是引導幼兒對前面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因此圖譜也是多餘的。但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表達的慾望和活動的積極性尤為高漲,他們能結合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告訴大家生活中圓圓的東西與我們的關係,達到活動的重點要求。在第三個環節,我為幼兒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並分成四組,不同的材料體現層次性,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相應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根據中班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主動的學習和理解事物,對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這一年齡特點,在活動設計中,設計了根據幼兒猜想選擇試驗材料,讓每個幼兒親歷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為其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基礎。活動中我應用運用了發現法、觀察法、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但對操作時間把握不夠好,提供給幼兒自己選擇實驗的時間和空間不夠長,但從從活動實錄中,還是可以看到孩子們愉快地情緒,較好的完成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