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探索沙的特性》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課教案《探索沙的特性》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透過玩沙活動,感受玩沙的樂趣,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探索沙的特性》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思路:
沙子具有細小、鬆軟、加水後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常是乾的或是濕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戶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的時候經常是在重複著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造性。其根本原因在於幼兒不瞭解沙的特性,尤其不瞭解干沙和濕沙的區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造性。
目標:
1、使幼兒認識瞭解沙的特性
2、透過玩沙活動,感受玩沙的樂趣
3、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難點: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過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透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干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透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一透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干沙鬆軟的特點。
二、體驗干沙與濕沙的區別:
1、愛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與濕沙捏合上的區別,即干沙輕,不易捏合;濕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濕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瞭解沙的用途:
1、交流關於沙的用途:沙紙、沙畫、沙球、沙包、沙漏等。
2、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路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於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製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後將彩沙晾乾,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三、製作"沙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小百科:沙(拼音:shā,shà)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見於西周金文。會意字。其古字形像水及散碎沙粒。本義為細小的石粒,也指顆粒細小的東西。 拼音為shà時,作動詞,意為經過搖動把某東西里的雜物集中,以便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