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教案《魚的構造》含反思

時間:10-16 閱: 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優質教案《魚的構造》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懂得魚各個器官的作用,瞭解魚是怎樣游水的,使幼兒知道魚外部各個器官的名稱,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魚的構造》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常常會有幼兒問我:"老師,魚為什麼會游水啊?"使我感到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他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不是一些童話故事就能滿足的了。所以設計這個活動,旨在透過對魚更深入的講解,使幼兒懂得更多大自然中的秘密,培養幼兒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魚外部各個器官的名稱。
  2、懂得魚各個器官的作用,瞭解魚是怎樣游水的。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魚一條、魚的卡片一張(將各部分剪開)。

  活動過程:
  1、用謎語語引出主人公"魚"。
  "小朋友們,我們的教室今天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生活在水裡,尾巴好象一把小扇子,還會吐泡泡,你們猜猜它是誰?"
  2、出示魚,請幼兒認真觀察其外型,展開討論:魚是什麼樣的。
  3、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結果作補充,講解魚各個部分器官的名稱。
  4、請幼兒摸一摸魚,感覺魚的魚鱗和魚表層的粘液。
  5、教師逐一講解魚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著重講解魚是利用尾鰭的擺動作動力向前遊動的,背鰭保持平衡等。
  6、出示"魚"的分解卡片,請幼兒上來用各部分卡片拼成一條魚,鞏固幼兒對魚各部分外部器官的記憶。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儘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百科:魚類是以鰓呼吸、透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尼爾森在1994年的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