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教案《有趣的粘粘紙》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喜歡的活動中讓幼兒的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師生共同挖掘貼貼紙本身蘊含的教育價值,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主題《有趣的粘粘紙》含反思教案吧。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
有趣的粘粘紙
活動由來:
近階段發現幼兒對粘粘紙的興趣特別濃厚,經常將貼貼紙粘貼在手上、額頭上、書包或衣服上。觀察後發現,貼貼紙不但有美觀、造型多樣的特點,而且貼貼紙本,還可以身還蘊含著很多的知識。它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規律的美、數量的關係,而且還可以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 為了將幼兒的興趣遷移到更多更廣的活動中,發揮貼貼紙中的教育價值,因此計劃開展主題探究活動「有趣的粘粘紙」。
活動總目標:
1、師生共同挖掘貼貼紙本身蘊含的教育價值。
2、在喜歡的活動中讓幼兒的興趣需要得到滿足。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第一階段:好玩的貼貼紙
活動一:貼貼紙的秘密
活動目的:
1、透過幼兒的探索,去發現貼貼紙的特點。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活動指導:
1、請幼兒收集自己喜歡的貼貼紙,展示在教室周圍。
2、引導互相觀察、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反思:
幼兒對與豐富多彩的貼貼紙非常感興趣,從孩子們的討論中發現,幼兒的興趣主要指向與貼貼紙上的各種卡通內容,如:機器貓、彈珠警察、哪吒等;另一方面,幼兒發現了在每一版貼貼紙中,又蘊含著一些類別,如有正方形、長方形;有大有小;有不同造型的卡通形象等等。
幼兒在觀察探索中,從討論貼貼紙的秘密到討論卡通片,各個幼兒都積極的參與。
這次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的調動了幼兒的內在動力,讓幼兒體驗到內在需要得到滿足的快樂。
推進:
根據的幼兒的主要興趣指向,計劃從兩個方面開展活動,
一、運用貼貼紙中的卡通形象開展語言活動。
二、運用貼貼紙開展數學活動
活動二:我將貼貼紙這樣分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主動探索,自定分類標準。
2、學習分類統計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人自選一版喜愛的貼貼紙。
2、每人一張分類統計表:
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發現幼兒很喜歡撕貼的過程,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從同一版的貼貼紙中,去尋找出自己喜歡的分類標準,也基本上瞭解了分類統計的方法。但有個別幼兒在根據幾何圖形分類時出現錯誤,計劃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多感受圖形的特點。
推進:
由於幼兒基本上能夠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計劃在下階段活動中提高操作難度,將單純的分類運用到生活中,開展裝飾服飾的活動。
活動三:美麗的服飾
活動目的:
1、發揮貼貼紙在生活中的美化作用
2、運用分類排序的數學知識來裝飾服飾。
活動指導:
1、請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淺色的衣服、裙子、帽子、頭箍、鞋子等。
2、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愛利用貼貼紙裝飾服飾。
3、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有規律裝飾和隨意裝飾服飾的效果,體驗規律的美。
反思:
幼兒透過選擇自己喜愛的貼貼紙進行裝飾,感受到規律給生活帶來的美,有渴望運用規律進行裝飾的願望。
推進:
將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開展裝飾服飾的活動,引導幼兒有規律的進行裝飾。
第二階段:貼貼紙圖書
活動一:美麗的畫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運用貼貼紙中的卡通造型,開展添畫活動。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畫面內容。
活動指導:
1、討論:你知道到貼貼紙里有哪些卡通故事嗎?
2、提出遊戲要求:找出你喜歡的貼貼紙畫做一幅畫。
3、幼兒操作後,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
反思:
幼兒很投入地參與活動,大部分幼兒能大膽的選取合理的貼貼紙,搭配著進行構圖,但也有部分幼兒只單純的在貼畫。由於幼兒水平的差異。在介紹自己作品內容時,有的幼兒能較完整的用一段話來描述作品內容,而有的只能用一句簡單的句子來說明,少數幼兒只能說出他貼的貼貼紙名稱。
由於提供的紙是16開的圖畫紙,和貼貼紙的比例不協調,將要改進。,
推進:
在區域中開展製作圖書的活動,將16開的圖畫紙分割成四張,與貼貼紙的比例相符,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將單幅圖組合成有聯絡的多副圖,能力弱的可繼續進行構圖講述活動。
活動二:區域活動「我的圖書」
活動目的:
1、透過製作圖書,瞭解圖書的結構。
2、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3、體驗成功的喜悅。
4、感受10以內的數量排序。
活動指導:
1、、引導幼兒欣賞圖書,瞭解圖書的結構:封面、故事內容、頁碼
2、、鼓勵幼兒合作製作圖書
3、、將製作的圖書添置在閱讀角,供幼兒閱讀講述。
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能根據自己發現的圖書的特點進行圖書製作,而且每一次的製作圖書活動,幼兒興趣都很濃厚,也在每次的活動中不斷的改進。
第三個活動階段:解決問題
活動一:彩虹測量表
活動目的:
1、學習測量身高的方法。
2、運用貼貼紙做為記錄標誌的工具。
3、 掌握對應統計方法。
活動指導:
1、在幼兒園為幼兒測量身高的活動後,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的方法,尋找測量的工具。
2、將貼貼紙作為高度的標誌。
3、引導幼兒根據貼貼紙標誌進行對應統計。
活動三:為區域做標誌
活動目的:
1、利用貼貼紙製作標誌。
2、運用分類、對應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活動指導:
1、觀察未設標誌的區域,思考它們存在的問題。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利用貼貼紙進行標誌設置。
3、幼兒合作制定合理、方便的標誌。
活動四:評比欄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成績,體驗成功感。
2、初步感受10以內數量的組成。
活動指導:
1、在一日生活中,運用貼貼紙的獎勵方法,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自己貼貼紙的數量,當達到10 張貼貼紙,換取一朵小紅花。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的為了獲取自己想要的貼貼紙而努力。當運用代幣法對幼兒教育時,發現幼兒興趣更濃了,幼兒每次都會自然的去數數,去思考「我的貼貼紙離10張貼貼紙還有多少距離」,從而感受到10 以內的組成。
推進:
計劃嘗試運用記錄的方法,記錄已有的貼貼紙數量和10之間的距離,進一步體驗10的組成。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小百科:紙: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列印紙、複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紙發明源於中國。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