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主題優質課教案《勤快人和懶惰人》含反思

時間:10-17 閱: 主題教案

《中班主題優質課教案《勤快人和懶惰人》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主題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設計意圖:
本活動取材於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下的主題《小鬼顯身手》,它透過兩段對比鮮明的歌詞與速度,創設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勤快人和懶惰人。引導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由此喜歡勞動。
歌曲的主要特點是:
1、兩段旋律的速度對比,如第一段快、第二段慢。
2、兩段歌詞的關係對應,如:第一段"他在……他在……他還在……"、第二段"他不……他不……他也不……"。此外歌曲還有需注意的細節:如歌詞與日常口語有區別、重複樂句的末尾音高有區別。
針對歌曲的特點,活動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透過廚師角色貫穿整個歌曲的學習過程,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2、透過歌曲的對比傾聽、圖譜的對比觀察、動作的對比演示等感受歌詞、速度以及細節的區別。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2.體驗歌曲詼諧的情緒,願意做個勤快人。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勤快人和懶惰人》伴奏帶、CD機、電子琴。
2.圖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場、發聲練習
1.隨音樂進廚房教師: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廚房,讓我們跟著音樂出發吧!
2."廚師"和小朋友問好。
教師:大廚師歡迎小朋友們,"小朋友們好……"
3.出示圖片說說廚師的本領教師:你知道廚師通常有什麼本領?
二、學習歌曲過渡:廚師有那麼多本領,今天我們就來聽一首關於廚師的歌。
1.完整欣賞歌曲錄音,感知歌曲形象。
教師:歌曲中有誰?
過渡:我們再聽聽歌曲的速度有什麼變化?
2.完整欣賞歌曲清唱,感知歌曲速度。
教師:兩段歌曲速度一樣嗎?怎麼不一樣?你覺得為什麼不一樣?
過渡:我們先來仔細聽聽勤快人是怎麼勞動的?
3.結合圖譜欣賞第一段歌曲清唱。
教師:勤快人在幹什麼?
"他在 炒菜,他在 煮飯,他還在蒸 饅 頭" (念一念、聽一聽、唱一唱)過渡:我們來完整地唱一唱"勤快人"。
4、完整學唱歌曲第一段。
過渡:勤快人在勞動,可懶惰人卻在?
5.結合圖譜欣賞第二段歌曲清唱。
教師:懶惰人"他不 ?他不?他還不?" (念一念、聽一聽、唱一唱)過渡:我們來完整地唱一唱"懶惰人"。
6、完整學唱歌曲第二段。
過渡:兩段歌曲都藏著同樣的小秘密,請你仔細聽把它找出來。
7、結合圖譜、動作感知並學唱細節:重複樂句末尾音的區別。
過渡:我們把兩段歌詞完整地唱一唱(速度提示)
8、完整學唱歌曲,初步嘗試表現歌曲速度的差異。
1)師生分角色唱教師:老師先唱"勤快人"、小朋友們唱?
2)師生換角色唱教師:"勤快人和懶惰人"你喜歡哪一個?";那麼這次請小朋友唱"勤快人"……
三、師生合作表演唱中班教學活動《勤快人和懶惰人》團隊研修案例
一、教材解構:
本首歌曲在主題的中間階段進行開展,當幼兒積累初步的勞動認知,感受勞動的辛勞與快樂,透過此歌曲的引出,能讓幼兒在模仿成人勞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和熟悉成人勞動的不同形象。《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經典歌曲,本身歌曲結構比較工整,篇幅不長,歌曲關係單純,一個字對一個音,曲調比較平穩,兩段體的樂曲結構有重複節奏,只不過在兩段結尾處旋律稍有高低區分;演唱音域也比較適合中班幼兒,歌詞的形式和內容易於用動作來表現,歌詞形象表現的是在廚房勞動的廚師,對幼兒來說也不懼陌生感,唯一具有挑戰的是勤快人和懶惰人所表演唱的曲調速度有快慢之分,這對適當提升中班幼兒歌唱表現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戰度。
二、學情分析:
中班幼兒喜歡音樂表現活動,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已經具備一定的歌唱表現能力,在控制聲音,辨別音高、旋律、速度方面已經積累初步的經驗,在演唱中經常喜歡藉助動作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也有情感表達的需要,因此,為了讓幼兒熟悉歌詞,理解和感受歌曲形象,我們在歌唱活動中的情境創設和動作表演還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策略。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相對比較容易興奮,喜歡結構相對工整,有重複感,音樂關係較為簡單,喜歡比較輕快活潑、速度稍快的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基本上很適宜中班幼兒年齡段幼兒演唱和表現,歌詞形象也能清晰地引發幼兒模仿廚師勞動的場景,體驗快樂勞動的成功感。
三、研修過程:
第一次集中研討此次集中研討主要根據主題《小鬼顯身手》確定主題脈絡,各個教學活動在主題行進中適合開展的時機,《勤快人和懶惰人》排在主題進程的中間時段,具有一定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來源於本身歌曲帶有正面和負面兩種形象的表現,也激發幼兒對積極勞動形象的肯定、欣賞和喜歡,讓幼兒進一步獲得勞動的快樂和自豪起到鋪墊的作用,因此,透過此次集中研討,我們初步確定了此歌唱活動在主題開展中的價值和在實施中主要表達的歌曲情感基調是正面快樂的。
第二次集中研討活動開始我們首先觀摩了執教者徐老師對原教材的解讀和釋義,分析原教材的目標和徐老師執教活動目標定位之間的對比關係,分析徐老師教學環節與原教材環節之間的差異,分析徐老師對這個歌唱活動的理解和價值認同,因此,從教學活動的目標定位到環節設計再到策略支架等方面我們進行逐一研磨。
教學活動展示情況:教師以分段學唱的形式指導幼兒學唱歌曲,藉助圖譜和分組表演唱的方法鞏固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和掌握,重複練習次數較多。幼兒重複學唱歌曲,在老師亦步亦趨的指導下認真學唱,基本能掌握歌曲的歌詞內容和歌曲速度,但在歌曲表達情感上比較弱化,沒有自主體驗和表現的空間,幼兒自主感受歌曲、表現歌曲的空間比較少。
調整策略:依據教師在課堂上上主控過多,教唱歌曲形式過於明顯,更多的是為了達成學唱技能目標,忽視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獲得。因此,我們調整的建議是弱化學唱技能要求,簡化圖譜,運用完整對比欣賞感受勤快人與懶惰人的區別,在情感表達上更偏向於勤快人,引導幼兒形成積極正面的情緒體驗。
第三次集中研討此次活動研討還是先從觀摩各自調整後的教學活動,然後進行審議。
教學活動展示情況:本次活動在目標定位和環節設計上有了一定變化,主要體現在廚房的情境創設能貫穿在各個環節,包括發聲練音環節也利用廚房勞動發出的聲響來進行,在圖譜上只呈現一組勤快人勞動的三個歌詞動作"炒菜""煮飯""蒸饅頭",勤快人和懶惰人的角色形象從兩個變身為正反兩面的合為一體。在學唱方法上採用誇誇勤快人的形式鼓勵幼兒小組輪流演唱,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師幼互動表演比較積極,幼兒參與情緒比較好。存在問題是幼兒對兩段歌曲速度的把握不準,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速度的轉換,同時對三個歌次動作記憶不清,發聲練習沒有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幼兒演唱順序經常弄錯,導致幼兒學唱歌曲整體比較模糊、不連貫,影響後續的歌表演效果。
調整策略:依據孩子的學唱情況,我們可以把三個歌詞動作適當前置,採用一定的遊戲體驗幫助幼兒熟悉這三組歌詞動作,肯定教師與幼兒的情境互動表演對幼兒積極情緒體驗的激發起到較好的效果,可以繼續完善情境創設,增加師幼互動,學會在課堂上根據幼兒學唱問題進行適時指導和引發。
第四次集中研討在前面幾次的試教活動中,徐老師已經學會從三維目標的實現來考慮幼兒在歌唱活動中的價值獲得,細節處理也逐步自然,歌曲的表演性也逐步增強。
教學活動展示情況:教師為了強化幼兒對歌詞中三組動作的記憶,增設了"炒菜""煮飯""蒸饅頭"的動作練習遊戲環節,幼兒參與積極性比較比較高,同時也忽略了對音樂整體形象的感知。最後一環節改換成說唱形式的遊戲體驗,讓幼兒互相尋找懶惰人。
調整策略:依據本次活動當中增設的兩次遊戲環節,減弱了對歌曲整體的欣賞時間和學唱表演時間,而此次尋找懶惰人的遊戲體驗反而不如比前一次誇誇勤快人的情感體驗來的積極正面,因此,我們建議調整教案還是要尊重原教材,始終把握兩段歌曲中勤快人和懶惰人音樂速度快慢的變化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因此需要充分的傾聽和細緻的分段學唱還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反饋很重要,先欣賞再傾聽,然後給予充分表達和表演的機會,做好細節處理,保持幼兒正面勤快人的積極情感體驗是教師始終要把握好的。
四、成效表述:
透過此次集中觀摩研討,讓我們在教學行為和教學理念兩方面都得到較大提升,顯性的意義在於不斷改善最佳化本次教學活動,促使教學活動更趨向成熟,促進執教老師教學能力和研課能力的提升,隱性的意義在於我們參與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一次圍繞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最佳化的思考碰撞過程,在同伴交流中吸收經驗,改進策略,最佳化活動,提升團隊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分歧就多角度思考,並各自實踐,有共鳴就及時改善,提供各自經驗策略最佳化,個人與團隊共成長。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詼諧幽默又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本身是十分優秀的兒童歌曲作品,因而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沒有多久孩子們都學會了而且特別喜歡唱,在活動中老師把重點放在了理解歌曲並創編歌曲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很快用廚房的各種工作代入到歌詞中去,編出了新的歌曲,而且在平時的生活中也經常聽到他們在唱這首歌,也會經常加入新的歌詞。